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也正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迫切要求重视并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可采取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重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和运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黄申渠 《黑河学刊》2012,(3):117-119
创业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引入中国并逐渐盛行,其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应对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强烈需求的必然举措,是发展学生个性、尊重主体需求的教育方式。但由于在中国起步较晚,其发展不甚成熟。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创业观念、树立现代创业观;培育学生创业品质、塑造学生创业能力;帮助营造创业环境、积累创业实战经验;强化校企合作,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正确看待创业教育、理性引导毕业即创业行为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完善,培育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高等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重点实施创业教育,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方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钟春玲 《科技和产业》2012,12(8):140-143
创业型大学建设目标越来越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选择。创业型发展模式的确立,必然要求在原有教学和科研领域引发相应变革,向创业型转型的微观基础是解决高校教学主体面向创业型大学建设目标的激励机制问题,其中教师是创业型大学的核心元素,对教学主体的激励问题尤为关键。从创业型大学的特色和发展模式认识出发,分析了创业型大学建设目标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认为应着眼于倡导优胜劣汰、鼓励不拘一格创新、突出需求导向、扶持团队教研项目和强化业绩质量观,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创业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的创业型经济是由新科技革命引发的,经济体制变革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推动其快速发展。世界金融危机为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带来了机遇。后危机时代,创业型经济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就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应从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创业体系、培育创业型企业、打造创业文化、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金融体系等方面探索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对策,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自主创新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梳理和再认识,提出自主创新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结果和创新社会效益四要素;然后,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自主创新的4个要素,重点分析了南京高新区科技资源积聚与变化趋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园区经济质量、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和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最后,针对南京高新区面临大学、产业与政府互动性不够的核心问题,提出以政府资源为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业和创新动力;加强混成组织建设,促进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构建国际性网络组织,提升园区软环境建设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团委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培育一批具有担当精神的学生骨干,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业型大学建设是推动高校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解决自身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对地方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进行探索,符合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发展方向,契合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而地方师范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创业基础薄弱、人才队伍建设偏颇、配套资金与技术成熟度低等无效供给的现实困境。为突破此困境,文章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根据湖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措施,从顶层设计、师资建设、平台实践、校园文化等层面为地方师范院校提出适切性、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如要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和协同推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地共育;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和品牌示范;注重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等,从而全面提升地方院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湖州师范学院支撑地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国际竞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选择,当前中职学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指出,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和"三知融合"的课程观为理论引领,构建中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开发中职创业教育校本教材,建构创业知识能力结构;渗透学科课堂教学,培育创业意志品质和能力;搭建中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孵化富有创业精神的"小企业主"。营造积极的创业教育活动文化与传播文化,依靠文化启迪中职生的创业心智,培育中职生的创业能力,开启中职生的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办学特点,具体分析了民办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现状,并尝试提出民办本科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即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创新创业课程文化建设,调动学生创业文化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民办本科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的有效模式,以期为民办本科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西方大学文化创新的机制和特色,分析了构成大学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把大学文化发展划分为酝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其标志是大学文化的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的核心在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高尚学术道德的维护,而开放型的大学管理模式是确保大学文化成长壮大的保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内生动力作为一种精神推动力,是驱使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力量。提升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村民全面发展的需要。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受村民自身思想意识、乡村生活环境和文化以及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渠道的影响,广西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提升的路径如下:一是转变认知,提高村民创新创业的意识;二是培育生态,完善村民创新创业的环境;三是优化制度,促进村民参与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4.
创建创业型大学,是大学组织一次重大的自我变革与创新,属于高风险行为。探视创业型大学创建过程中的风险形成,有助于监测、预警,从而防范、减少创建创业型大学的风险,促进大学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创客"正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择业观与学习方式。如何在大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激发更多大学生投入创业潮流,推进创新型国家发展,是应用型高校适应新时期国家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通过对X应用型高校营造和培育创客文化的实践经验分析,基于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客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客文化营造应从教育和行业整合、教学改革理念、高校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寻求切入点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大学创新创业力放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语境中进行思考,认为作为创新主体的创业型大学、产学研三螺旋结构组成的创新机制及充分发育的市场环境构成了推动大学创新创业力提升的动力系统.并从学科建设发展、高校组织结构变革、高校创新创业要素的汇聚形式及政策环境方面,对我国创业型大学如何以产学研为契机,提升自身创新创业力进行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吕开颜 《辽宁经济》2014,(10):80-81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建立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是培育科技创业,抚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摇篮。打造完整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差异化、接力式的辅导和服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江苏省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发展现状,结合江苏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际,提出了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施文化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职业、区域的特性,构建高职院校文化管理的塑造大学文化、培育职业文化、汲取区域文化三重维度.三重维度紧密联系,构成高职院校“三维一体”的有机文化管理策略,共同推进文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3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中山大学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规划,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重,融合创业课程、创业比赛、创业社团和创业基地的多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创业黄埔班"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