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爱  付建华 《魅力中国》2011,(9):30-30,32
建党90年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维护民族团结、争取国家富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几千年中形成的民族意志和民族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凝聚力。新时期,我国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更需要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建立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经典图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听书更应该成为广大少年儿童了解中华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阅读能力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3.
王会兰 《西部大开发》2011,(3):141-141,149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源泉,而且在语言方面也影响非凡。《论语》的语言是充满智慧、出言不俗的格言警句,是讲述为政、教育、处世、修身方面的要言妙句,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和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吉仁 《东北之窗》2013,(18):82-83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智大勇的民族,她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不仅充满了血与火。也留下了诗与画、书与画。中国书画是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精神的学科而蔚为大观,也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人文理想,充满着东方式文人的悟性和睿智。书画艺术史来自精神的再创造,是心灵的表露和言志抒情的手段。书与画互为表理,笔歌墨舞,通于咏吟。  相似文献   

5.
汪泉 《老区建设》2010,(12):28-30
《诗经》中大量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诗歌向我们生动地描绘和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形。以农为本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农事诗是《诗经》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这些作品也更直接地反映了周人的经济情况和周人的物质生活,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之源,在文学和社会历史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民族医药文化作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是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是我国珍贵的但有些也是面临濒危的文化形态。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过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时尚背后乃回溯传统大众文化是市民社会的一种产物,大众文化也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本文化",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广博丰富的民间通俗文化形式和作品,是当代大众文化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许多文化形式、艺术风格、表达方式等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民间通俗文化形式、体裁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的有效途径,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重要语言形式,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它不仅记录着民俗生活的点滴,重现了历史文化史实,还印照着传统精神文化,反观了民族思维模式等。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引入歇后语教学,有助于汉语学习者理解中国民俗文化、了解中国历史、把握中国传统精神以及认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从而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郭学信 《杭州研究》2010,(2):158-164
范仲淹之所以久负盛誉、美名不衰,除了他光辉的政治业绩和文学成就外,最主要的还在于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精神文化特质。本文从孝亲、爱民、爱国的仁爱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秉公去私、廉洁自守的无私精神等3个方面对范仲淹的精神文化品格加以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1.
徐海玲 《魅力中国》2011,(17):63-64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图标,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灿烂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中凝结出的智慧结晶。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势必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其最小的社会单位,家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家庭婚姻伦理以及模式出现了中西碰撞、新旧结合的现象。20世纪以来,尤其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家庭婚姻关系还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文章旨在探讨中国的家庭模式、婚姻伦理和中国家庭婚姻关系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启发人们运用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实现家庭婚姻关系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历史、田野调查法,以新疆塔吉克族鹰舞、牦牛叼羊、打马球、赛牦牛等传统体育项目中所体现的独特文化形式及内容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民族体育作为地域性身体文化符号,从自然环境孕育民族性格、传统体育展现民族风貌、卫国戍边体现民族精神、文旅融合彰显民族斗志、国强民富体现民族理想等五个方面,展现出新时代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丰硕成果,体现出塔吉克民族卫国戍边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塔吉克族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充分体现,是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荣耀。  相似文献   

13.
中俄酒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伏特加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能折射出俄罗斯民族的传统历史与文化内涵。酒文化的对比,也是民族文化的对比,因为酒最能激发人最朴素、最核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贺旭 《魅力中国》2014,(6):211-21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日本文化独特神秘,长于摄取。中日文化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汇集各种文化因子形成的,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历史传统的差异、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的差异、民俗情趣的差异及交往方式的差异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让人们从中透视出中日文化的差异,以便取长补短,完善和发展良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华各民族精神文化凝聚而成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标志着中华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饱受磨难却始终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主席在对“中国梦”路径问题的阐述时曾用了“三个必须”来说明.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农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及激发民族自豪感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用农村民俗文化来丰富中国梦的内涵,用农村民俗文化来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其一,它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  相似文献   

18.
汪娟 《魅力中国》2013,(32):259-259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国民素质的积极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在高中教学中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李泽  敖红 《理论观察》2010,(3):130-131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有其不可替代的、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独创性:民族文化具有传承民族精神、记忆民族历史的功能,正是这种功能才使得民族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达斡尔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北疆少数民族.在保卫北疆领土、开发嫩江流域、建设齐齐哈尔城等许多方面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当前研究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京同 《上海改革》1995,(5):47-4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借鉴的内容很多.从共性角度考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革新进取。《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包。”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精神的高度概括。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企业、个人,都应继承这种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