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扩大,伴随着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当中,受主、客观各种环境条件的束缚和限制,使得大量的农民工群体在市民化发展过程当中不得不面临着诸多的宏观经济社会问题。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了解和分析当前抚顺市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抚顺市农民工发展进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工社会保障仍处于制度建立的初期,在制度的运行中出现了诸如失业保险严重缺失、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工伤医疗保险不健全、不能同等享受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等问题。本文从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入手,通过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对城市的建设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制度和立法等原因,他们的各项社会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致使这部分庞大的群体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希冀能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个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的90后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该群体已逐渐成为城市农民工的主体。该群体以其不同于父辈的鲜明特点在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其社会保障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本文立足于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社会背景,针对90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其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特点与该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交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并重点探讨了现阶段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供给滞后的阻碍因素与根本原因,最后根据现有政策框架,给出建立过渡时期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5,(35)
文章以农民工群体养老保险方面的现状为研究出发点,继而分析了目前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困境的原因、所面临的主要障碍,结尾处对提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28)
农民工是我国当代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当代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意义,并对阻碍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障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艺博  孙策 《商》2014,(42):81-81
由于城乡二元制度体系的长期实行,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群体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削度、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财政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晓红 《商业研究》2007,(1):123-126
女性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她们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但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女性农民工市民化障碍重重,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女性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文化传统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女性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相比有其独特性,在融入城市进程中既具有自身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中的优势和障碍,进而在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生机勃勃的青年群体充分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世纪劳动力的主体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教育、维权、社保等多方面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精神生活空虚匮乏,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该文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透彻的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和现实矛盾,并从制度、企业、社会和自身等多角度研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障碍,为实现新生...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在职业、地域和身份上向市民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时序环节。每一环节的推进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支持。由于特殊的二元制度使然,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缺失与制度不当同时并存,阻碍了市民化的进行。以正义与公平为逻辑起点,以制度变迁的低成本为原则,进行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退出制度、户籍进入制度、社会保障融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因此,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地访问等方式,对现存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分析,以推进农民工进入社会保险覆盖为重点,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该群体如何在城市生存、扎根和发展下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民工选择了在城市中租住房屋,在一些区域特别是城郊的一些自建的民房中形成了一个个具有特色的"城中村",在某些市民甚至是学者眼中,这些城中村成了"城市毒瘤"。城中村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应考虑到城中村在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中的过渡作用,为农民工阶层适当的留出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3)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但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转型期农民工已经逐步替代老一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但他们依然生活在城市社会的边缘地带,仍旧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收入二次分配的调节器,是帮助农民工规避生活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并不能有效改变转型期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以及权益保障。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转型期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发展完善我国转型期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逐渐成为城市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农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就业服务市场,同时也给过去主要面向城市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农民工对象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应运而生.从技术培训的实效性、就业导向的前瞻性和职业精神的思想性等方面分析研究现实情况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调整改进措施.为解决好农民工的培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工养老保险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许多地方围绕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而在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本文从分析农民工群体特征入手,阐述了其群体特征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影响,并就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创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农民工自身收入水平低、流动性大、受教育水平不高,并且长期从事累、脏、险的工作,他们极度需要医疗保障。然而,受现有的制度设计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提出提高农民工收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扩大医保项目范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农民工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变得更加明显。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农民工日常无法平等地享受公共城市服务,农民工参保比例很低,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保障,户籍制度仍是农民工实现完整转移的制度障碍。要促进农民工的可持续转移与发展,应加快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相关社保、户籍等制度,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以促进农民工的合理转移,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