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严群英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136-138
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所具有的特殊要素,是区域的"DNA".经济只能提升区域的实力,文化才能打造区域的魅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营销已经成为了提升区域知名度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章试图通过区域文化营销功能和区域文化营销实施路径的探索,以揭示区域文化推动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实现途径,并提出区域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和区域营销的综合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哲  吴子稳 《特区经济》2007,(3):297-298
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区域品牌的创立,区域品牌已经超越了单个企业的层面,成为产业集群和区域营销的综合体。区域品牌不仅可以为区域营销提供集聚效应和公共品牌效应,而且还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形象。区域品牌的创建应该在政府高度重视和参与下,根据区域产业集群特色来确定具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区域品牌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区域品牌特性的分析,针对其特性找出区域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品牌的营销策略。希望本文提出的营销策略对于区域品牌的发展能够有所借鉴,以达到促进区域品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区域营销理论市场学派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营销理论市场学派以科特勒为代表,对区域营销的起 因、什么是区域营销、如何营销区域(目标市场、营销主体、营销要素)以 及区域营销的战略性市场规划过程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区域竞争的核心是区域内竞争力的构造,而构造这种竞争力的基本的理念基础是营销,即以区域整体为对象,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品质.作为区域资源聚合的中心,城市营销是区域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化力促进区域经济反梯度推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力日益成为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力是除要素禀赋、区位条件之外又一具有强大能级的区域经济资源。文化力依靠与科学力、生产力等的内在关联,共同整合区域稀缺资源,构筑区域经济增长体系,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力量,突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论框架,成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中新的视角和亮点。本文从文化力的作用机理和区域经济反梯度推移的理论视角出发,进行初步的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10多年中,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种种政策、措施尤其是区域经济政策的转变紧密相联的。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的转变,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区域间横向联合的发展,提高了宏观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的整合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失误。为了今后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  相似文献   

8.
区域营销是区域营销主体、区域产品、目标市场三子系统依据区域营销战略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其中,最主要的过程或者说区域营销系统的重要功能是信息过程、物质能量过程、价值(让渡)过程、社会过程和空间过程五大过程。从区域价值论而言.区域营销的最根本功能是价值的发现、推广和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吴迪 《湖北经济管理》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以及两者内在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要在同质化中突围、升级和持续发展,建设区域品牌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依托产业集群,利用群体效应形成的区域品牌,已逐渐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福州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显得滞后,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高,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开展区域营销,发展区域品牌;建立区域品牌建设的内生机制;营造区域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在新的时代提出了和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要求,共生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共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开创了共生理论由生物学领域向社会学,以至于经济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共生效应的实现为包容性增长范式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包容性增长与其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结合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模式.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包容性增长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交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可以为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对国际产业转移、区域创新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冲击效应,并具有长期持续的积极贡献;且经济增长对区域创新的脉冲响应更为敏感。研究还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短期溢出效应;在长期,经济增长对区域创新水平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几年税收收入超经济的增长,关于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地方税收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从区域角度看,其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减弱。在探讨原由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走适度分权和效益型地税道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单回顾中国区域科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区域科学研究前沿进行初步概括,这些主要体现在集聚经济、区域增长和差异、区域政策理论、空间模拟平台几个方向上。除了专题研究外,中国区域科学也对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体系化进行探索,郝寿义教授的《区域经济学原理》具有代表性,本文对郝寿义教授学科理论体系化的探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收集1985—2006年中国28个省市数据验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然后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来分析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自1985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收敛性。当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后,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收敛。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开放程度在地区差距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育和地理位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则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6.
财政转移支付与缩小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凤伟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27-29
学者们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我国地区差距中的目标定位存在分歧.本文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缩小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在长期内能够通过影响各地的公共支出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7.
区域工业共生网络作为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构建途径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大致形成了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形成动因、区域工业共生复杂性的度量、生态工业网络的柔性及稳定性、区域工业共生系统的演化、基于社会网络系统视角的研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践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re has been ongoing interest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hat were the driver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past years? What policies were used to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lthough different lenses may b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draws on historical,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to discuss the nexus between China's regional policies and economic growth. First, we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reg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cy's changing emphasi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from balanced, un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Then we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regional policy on the local economy and conduct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with a case study of regional policy using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policy and the underpinning logic of economic growth and presents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formulate a better regional policy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9.
区域行政协议:概念、类型及其性质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定位区域行政协议是其高效运行的基础,当地方政府在实践中选择行政协议作为首选的一体化治理工具时,对区域行政协议概念、类型以及定位的研究则变得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区域行政协议的概念、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区域行政协议的类型,并从契约及其运行的视角对区域行政协议进行定位有助于区域行政协议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