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的机制和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土地抛荒,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出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着重总结了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和近期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加快网络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而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是保证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和有效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有力保障,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势在必行。在阐述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基本模式,以及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之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系统探讨了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双城市实地调查,分析了双城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形式和用途变化结构,讨论了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流转行为、流转价格、农民流转意愿、政府定位等问题,提出了对农民权益立法保护、完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规范土地流转中政府的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等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尽管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措施,但是仍然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莹 《魅力中国》2014,(9):390-390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分析土地流转客观动因的基础,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土地流转的进行,进而推动农业发展。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为根本的问题,而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撮根本的是落实农村土地政策。理论与实践表明.解决好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当前农村中,解决好土地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当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重要课题、大中城市郊区人多地少,生产力发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要求,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浅析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在给我国农村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明确农民在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引入农民定价权和完善农民保障机制是消除土地流转负效应的有效措施。我们要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去看待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要求,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决定》的上述内容上看出,中央政府是要加大力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发展。然而对于土地流转,《决定》同时又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农民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补偿政策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客观地反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补偿政策在实践操作平面存在的相关用地补偿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矫正土地出让金实际支出中的"重城轻农"倾向,国家相关文件原则性规定了土地出让金的五种支出方向,但并未给出各支出方向的具体比例。基于广州市土地出让金利益相关者对各支出方向相对重要性排序的495份调查问卷,采用相对熵组合赋权方法测算土地出让金各支出方向的具体比例。研究表明,土地出让金用于城市建设、支农、土地开发、征地拆迁补偿、其他支出的合理比例应分别为19.51%、21.35%、18.88%、19.15%、21.11%;其中支农支出比例最高,支农支出与征地拆迁补偿支出比例合计达40.50%,与土地出让金支出"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的政策契合。在土地出让金支出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的大前提下,可制定土地出让金各支出方向比例的合理区间给地方政府预留一定的弹性操作空间;建立土地收益基金等措施维护上下届政府间的"代际公平"。要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民、农业、农村,还可参照目前土地复垦净收益分配方式,硬性规定土地被征收前的土地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占土地出让净收益的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3.
李霞 《新疆财经》2014,(3):27-34
我国干旱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在全国来说相对较为缓慢。为研究其原因,本文以新疆北疆地区、东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389户农民的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家庭人口、农业收入、农业优惠政策等;影响转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口、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要推进干旱区农地流转。必须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完整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合法转让权则是财产权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土地在确权后进行合法流转的大量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建立在合法转让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农民收益的高低与其获得的财产权利强弱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同时,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逐渐从直接参与土地交易中抽身而出,完成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竟竟 《特区经济》2010,(9):186-188
在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备受争议,成为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在考察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边远农村地区三个特定地域农村宅基地流转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最大阻碍是土地法规制度的限制及农民乡土情结的束缚;而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人口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及子女教育等因素构成推动其流转的主要动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宅基地规范化流转的一些思考。以期为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及城乡统筹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学梅 《特区经济》2011,(10):193-194
城乡土地流转问题是重庆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成为改革实验区后,重庆市在促进城乡土地流转的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城乡土地的流转取得明显效果,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城乡土地流转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该在土地管理、小产权房和城乡规划等方面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户土地转让激励不足、关系型合约限制了农地转让的发展。只有通过完善农户转让的激励机制,实现由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的转变,才能真正使农地流转起来。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分析——基于460户样本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越 《新疆财经》2014,(6):68-77
本文基于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评价全省农村土地的流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呈现流转方式多元化、流转过程市场化且日益规范化、流转价格日益合理等趋势。虽然农村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如土地产权不明、缺乏有序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形式过于分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为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农村土地科学合理有序的流转。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且规范的合约安排是降低要素市场交易风险和保障参与者预期收益的重要基础,但农地租约却普遍存在缔约短期化问题。其中,农户的风险预期是影响其农地租约期限的重要因素,而风险预期既可能是源于缔约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是合约本身的不完全。因此,文章重点考察农户风险规避对其农地租约期限的影响,并从信息不对称和合约不完全两个维度阐述农户农地流转中风险的形成及其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对承租方了解越多,尤其是与亲友邻居更可能基于关系信任而形成短期租约,而租约中的违约惩罚条款则能够弱化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激励农户选择长期租约。由此,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农户农地流转受到社会关系与市场影响,导致其缔约行为兼有差序格局与商业交往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作为中国农业农村最基础的产出要素,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就业需求,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强社会保障等多种用途。基于山东省422份调研数据,通过Heckman模型阐明了农民分化、代际差异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分化对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相比新生代农民更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代际差异的农民提出了精准性建议,以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