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林地区供销社,下属8个县(市)供销社,42个地、县专业公司,8个地县直属厂、场,160个乡镇基层供销社,1个技工学校,1个干部培训学校,共有职工31000多人。1993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59亿元,自有流动资金7.11亿元,年商品总购销额40多亿元。近十年来,全地区供销社系统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远远不适应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供销社发展工业是直接关系到供销社能不能坚持办社宗旨、更好地为农服务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供销社能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问题。从全省社办工业的发展情况看,1994年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好形势。全系统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76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工业增加值6.04亿元,同比增长55.7%,实现工业利税1.32亿元,同比增长46.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同比增加2.8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净值同比增长30.7%,亏损总额同比减少475万元,减幅为23.9%。从各地发展社办工业的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兴办工业的市县越来越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不少县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市场多变、资金紧缺、费用剧增等一系列新情况,常熟市供销社知难而进,集中精力抓好经营、服务、管理结构的调整。1993年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55.11亿元,比92年增长76.8%;综合利润7087万元,比92年增长68.02%。1994年,商品销售达80亿元,综合利润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50%。服务为本夯实发展根基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宗旨,离开了这一点,发展就无从谈起。为此,常熟市供销社针对农业经济逐步走向大市场的新情况和发展"高产、优质、高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我国农村工业品市场供应相当紧张日用工业品在农村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农村购买力的主要商品。从农村主要商业部门供销合作社的营业额来看,1980年的农副产品购进总额为220亿元,农业生产资料的零售总额为188亿元,消费品(其中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的零售总额为490亿元,占供销社营业总额的54.6%。近两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日用工业品生产发展较快,一些主要日用工业品在农村的销售量也是增加的。从商业、供销社零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来看,1978年为884.7亿元,其中县以下农村为379.3亿元;1979年为953.3亿元,其中县以  相似文献   

5.
怎样把抓党建工作同振兴基层社经济结合起来?东光县燕台供销社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近年来,这个社紧密结合供销社的特点,把供销社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上,放在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放在以党建促经营,振兴基层社上,干部职工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经济年年有新发展。这个社有59名干部职工,10个经营班组,1994年完成商品购进额456万元,销售额389万元,利税7万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51%、28%和46.8%,去年1-9月份,完成商品购进额296万元,销售额203万元,实现利税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9%、41%和114%。这个社连年被评为市、县供销系统的先进单位。一、抓党建工作必须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郓城县供销社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抑制了经营萎缩、效益下滑的势头,使全系统出现转机。1999年商品购进完成2.3亿元,商品销售完成2.47亿元,工业产值完成1.84亿元,销售收入完成1.8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同比都有较大增长。一、认清形势,增强在困境中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由于棉花种植面积连年下降,供销社棉花年收购量锐减,6个棉厂和30多处基层社棉站的场地、设备闲置,近2000名职工下岗。农资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倒挂,经营效益大幅度下滑。供销社系统两项主营业务已经没有经营优势可言。加之供销社  相似文献   

7.
目前,包袱大、负担重、效益低已成为供销社的顽症,而税赋高、资金紧又使供销社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在此困难形势下,供销社如何生存和发展,永清县供销社找到了一条复苏之路,这就是实施"内方外圆"战略,搞活供销经济。内方——深化内部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永清县供销社有独立核算企业30个,其中基层供销社16个,他们也曾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效益最好的1984年利税曾达到500多万元。1989年以来,由于市场疲软,棉花减产,企业后劲不足等原因,销售、利润几项经济指标逐年下滑,潜亏包袱越来越重。到1993年底企业仅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2800万元,而银行贷款高达6000万元,有潜亏包袱4660万元,30个企业中有26个亏损,1993年亏损额达249万元,全系统已经资不抵债。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新组建的县社领导班子没有吓倒,他们首先在系统内部查找原因,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全系统重新焕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流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供销社的销售和效益逐年下降。最近,笔者就供销社的经营现状对涿鹿县供销社系统进行了调查。目前供销社既有困难,又有希望。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经济组织无法替代的,只要解决好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和调整经营战略问题,就一定能够再度辉煌。一、现状与问题涿鹿县供销社系统下辖20个独立核算单位,274个经营网点,改革开放前每年利税均在200万元以上。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逐年下降。去年,全系统完成国内纯购进1764.4万元,占年计划60.8%,比上年周期减少94.2%;完成国内纯销售3952.5万元,占年计划71.3%,较上年下降27.9%;实现帐  相似文献   

9.
南汇县供销社所属永乐家电总公司,1993年销售总额达12亿元,今年1~4月达6.1亿元;1993年实现利润1700万元,今年1~4月达856万元。去年以来主营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分布全国129个大中城市,并拥有3850余家客户。上述三项指标均居市郊家电经销商同行之首。  相似文献   

10.
德州市供销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从1993年的亏损千万元到1998年盈利超千万元,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转折,走出了一条扭亏增盈,促进发展的成功之路。一、认清形势,振奋精神1993年德州市供销社系统困难空前,共有经济包袱11.3亿元,加上棉花减产,购买力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到年底亏损达972万元,不少干部职工畏难发愁,束手无策,人心涣散。对此,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抓人的思想入手,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敢于正视困难,振奋精神;二是转变思想,改变作风。变坐商为行商,积极推行上门服务、联村联户服务等为农服务措施。三是加强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做好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万全县孔家庄供销社有干部职工147名,下设专业门市部7个,分销店21个,糕点加工厂一个,共29个摊点。全社有流动资金284.4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7.6万元,社址设在县城,是一个人员多、网点多,资金占用多、举足轻重的基层供销社。一、改革前的困境1992年,这个社亏损13.7万元,挂帐7.2万元,1993年又以每月两万元的速度亏损,四个月就亏损8.4万元,职工每月只能平均领取基本工资的70%,平均每人每月不足65元。亏损和挂帐多,在干部职工精神上产生了压力,对供销社失去希望和信心。一些有门路的调走了,有能力的停薪留职了,剩下的有的也打游击,从事第二职业去了。  相似文献   

12.
去年,滦县供销社把发展社办工业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初步形成了"工商并举、综合发展"的新格局。1993年,全县供销社系统累计投资879万元,新上工业项目11个,并已全部建成投产。去年,共完成工业产值600万元,实现利税51万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4%和36%,工业企业利税占全系统利税总额的27%。一、分析形势,认识上位滦县供销社社办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形势逼迫下选择的一个突破口。近年来,供销社系统的经济效益逐年下滑,经营困难越来越大。1992年,全系统19个企业有8个亏损,亏损总额87.7万元;加上多年形成的各类经济包袱,累计挂帐544万元,积重难返,步履艰难。同时,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鼓舞  相似文献   

13.
高邑县供销社系统过去是全县有名的烂摊子。自从1993年6月宋进朝担任县社主任以来,县社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年迈出两大步。1993年完成总购进3539万元,总销售4925万元,上交利税85.8万元。1994年完成总购进4457万元,总销售5060万元,上交利税1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9%和12.8%。高邑县社因此被市供销社评为1994年度综合效益第三名,成为全市供销社系统排头兵。宋进朝也被高邑县委、政府评为创业先锋和优秀共产党员。偏向虎山行高邑县联社过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效益逐年滑坡。1993年6月底,全系统包袱达1706万元,其中挂帐848万元,20家企业有18家亏损,亏损面达90%,系统内管理混乱,机构臃肿,人心涣散。值此危机之际,县社生产资料公司经理宋进朝被提拔担任了县社主任。面对这个烂摊子,宋进朝不是没有顾虑。可是他想到了县委领导和他谈话的情景:"老宋啊,县社1000多人就交给你啦,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县委相信你会把工作搞好的。"党组织的鼓励和信任,温暖了他的心,使他浑身充满力量,更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他决心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迎难而上,在危难之际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4.
魏县供销社系统现有社办工业23家,其中独立核算的18家,社办工业固定资产总值7800万元,职工1850人。"八五"期间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9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5500万元,实现利税1750万元,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七五"期间增长29%和26%。初步形成了以棉花加工为主体,以中药、农药、包装为骨干,涉及到12个行业,120多个品种的社办工业体系,成为县社系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最近,魏县供销社系统的社办工业被省社评为利税10强县社之一,主任黄培云被评为省供销社系统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济》1993,(8):21-25
一、今年以来我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及采取的主要措施自去年12月份江泽民、李鹏同志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全党、全社会都十分重视农民负担问题,各级政府都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大事,认真抓了起来,当前全省出现了一个人人关心和重视农民负担的社会坏境,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势头很好,初见成效。据初步统计,今年全省农民负担预算总额可比去年减少2.87亿元,下降1.4个百分点。过去农民负担较重的沈阳、铁岭、营口、锦州、朝阳等市,今年都有大幅度下降。如沈阳市,1993年农民负担预算总额1.28亿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4.84%,比上年2.1亿元减少8,200万元,负担比例下降4.18个百分点,铁岭市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营口市下降了3.8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民负担较重的县区(负担比例超过或接近两位数),今年也都降下来了。如康平、苏家屯、法库、黑山、昌图等县,每县农民负担总额都可减少千万元  相似文献   

16.
自“七五”时期以来,四川省供销社实现的利润总额,在销售收入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反而比“六五”时期下降了,1990年比1986年下降65.6%,企业亏损面由1986年的9.3%上升到1990年的26.9%,亏损金额为1.24亿元,比1986年增加36倍。供销社系统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除了近年市场疲软、政策调整和商品落价损失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资金效益低所致。因此,从改善供销社资金使用和管理入手,提高其运营  相似文献   

17.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战略,是供销合作社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我们冀州市供销社从1993年开始这方面的探讨,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联合有关协作单位成立了跨地区、跨行业、市场型的经济联合体——河北旭日集团。集团核心层有干部员工5000名,总资产规模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5亿元。三年来,立足市场,开拓经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1995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财务状况恶化,加强财务工作刻不容缓。一、企业发展现状需要加强财务工作从衡水地区状况看,供销社系统的财务状况很不理想。据统计,去年1至8月份,商品销售收入52203万元,同比下降23.5%;毛利同比下降18.7%;费用率9.4%,上升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汇总亏损643万元,同比增亏481万元,下降296.9%;亏损面33%,亏损金额815万元,同比增亏116万元;流动资产13.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存货下降16.9%;短期借款7.4亿元,同比增加18.6%。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放松财务工作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供销合作社普遍经营不景气,效益滑坡,包袱沉重,举步维艰。以张家口市供销社为例,1993年底全系统各种经济包袱多达21550万元,加上各种潜亏因素,已濒临产不抵债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包袱仍在增加,亏损继续扩大。1993年末,市社系统有各种应收款36281万元,亏损单位89个,体现亏损额863万元,亏损面为22.03%。到去年六月末,仅半年时间,各种应收款总额增加到37674万元,较年初增长3.84%,亏损单位数、亏损额、亏损面分别扩大到142个,1558万元和35.06%,1994今年上半年,全系统盈亏相抵净增亏损1407万元。关心供销社命运的同志们说,供销合作社走到今天这一步,原因究竟是什么?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供销社陷入目前这种境地,从客观上说,国家税率上调,银行贷款利率提高,企业负担日趋加重,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行为而造成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20.
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于1949年4月。建社初期,供销社组织发展很快,有县以上供销社17个,基层供销社145个,并建立了一套批发零售机构。合作社商业网点2335个,遍布城乡,共有职工13124人。全年供销社在全市供应生产资料总额达3413万元,收购农副产品总额达5868万元,商品销售总值达19145万元。1958年以后,在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形势下,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大搞"升级过渡",县以上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合并,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基层供销社人财物下放人民公社,中断了上下级之间的联系。1962年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了搞活农村经济,恢复了供销社的组织。供销社在这一时期的任务是:积极地为生产、为人民生活、为出口贸易服务,组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并担负对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