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前,我国聚合级1-己烯等α-烯烃生产尚是空白,所需α-烯烃要从国外进口,1-己烯等α-烯烃在我国目前的主要用途是线型聚乙烯(HDPE和LLDPE)的重要共聚单体,也是高级增塑剂的重要原料,当前我国HDPE和LLDPE共聚单体基本上还采用丙烯和1-丁烯,但1-丁烯共聚树脂的性能质量难以和1-乙烯,1-辛烯等α-烯烃共聚树脂性能竞争,虽然齐鲁石化、大庆石化等多家公司引进装置都有1-己烯、1-辛烯等共聚牌号,因国内缺乏共聚合级1-己烯等α烯烃,进口价格又高,不能生产,也影响了装置新牌号的开发生产,国内1-丁烯供应能力也有限,有时短缺,LLDPE装置一直处于低负荷生产,1995年大庆、齐鲁石化为满足农膜市场,花费高额外汇(相当1.25万元/t的价格)进口500t1-已烯生产共聚LLDPE产品7个牌号,后因1-己烯进口价高,已不再生产,目前国内仅有上海金菲(金山石化和菲利普斯)合资公司生产,市场供不应求,专门用途产品还得进口解决。  相似文献   

2.
直链α-烯烃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链α-烯烃通常是指C4及C4以上高碳直链端烯烃,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自20世纪90年代乙烯齐聚a-烯烃工业化以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共聚单体、表面活性剂、增塑剂、杀菌剂、乳化剂等化工产品。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6%乙烯用于α-烯烃的生产。由于a-烯烃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国外一些主要的生产商正在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探索新的乙烯齐聚催化体系和更为经济有效的新工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直链-烯烃的生产技术及最新进展α-烯烃生产方法主要有蜡裂解、乙烯齐聚、内烯烃异构、脂肪…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PE)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具有广泛的用途。在生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过程中,通过加入碳原子数大于3的不饱和烯烃共聚单体与乙烯共聚,这样可以降低聚合物的密度,从而控制产品的熔体流动指数(MIR),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共聚单体的含碳数目越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越佳。目前,PE的共聚单体类型主要有3种:C4(1-丁烯)、C6(1-己烯)和C8(1-辛烯)。  相似文献   

4.
增塑剂醇的新选择——2-丙基庚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因安全性问题正迅速退出工业发达国家的增塑剂市场。作为替代产品,以2-丙基庚醇为主要原料的邻苯二甲酸二癸酯成为生产者一种可能的选择。文章介绍了这个品种的性能和2-丙基庚醇的生产方法,比较了几种常用增塑剂醇的技术经济情况,提出了行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种最先进的α-烯烃技术,使Chevron Phillips公司(CPChem)获得2005年Kirkpatrick化学工程最高成就奖。CPChem公司的乙烯选择性三聚工艺于2003年在卡塔尔Mesaieed地区47kt/a己烯-1生产装置中实现了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丙二醇用途 丙二醇(PG)主要被用来生产用于表面涂料和玻璃纤维增强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它的第二大消费用途是用作防冻剂,替代乙二醇用于防冻飞行器和在食品中用作冷却剂等。另外还有大量丙二醇被用于生产增塑剂和液压制动用液体,它还可用于非离子洗涤剂和在药物、化妆品、动物食品、烟草工业中作为保湿剂。  相似文献   

7.
己二酸俗称肥酸,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52℃,稍溶于水,微溶于醚,易溶于苯。己二酸主要用于制造尼龙-6,6,其次用于制造增塑剂、润滑脂、聚氨酸泡沫塑料,少量用作食品的增酸剂和代替酒石酸用于发酵粉,也可用于制造杀虫剂和粘合剂,己二酸还用于医药、香料等生产。  相似文献   

8.
一、用途 1,4-丁二醇(BDO)是一种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是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及合成革的主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γ-丁内酯(GBL)、聚氨酯(PU)、四氢呋喃(THF)、共聚多酯醚(COPEs)、聚四亚甲基乙二醇醚、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此外,还用于合成维生素B6、农药、除草剂以及溶剂、增湿剂、增塑剂、医药中间体、链增长剂和胶粘剂等。  相似文献   

9.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缩水甘油醚类产品等,此外还可用于合成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等多种产品,用途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0.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缩水甘油醚类产品等,此外还可用于合成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等多种产品.用途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1.
1,4-丁二醇(BDO)是一种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是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及合成革的主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γ-丁内酯(GBL)、聚氨酯(PU)、四氢呋喃(THF).共聚多酯醚(COPEs)、聚四亚甲基乙二醇醚、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此外.还用于合成维生素B6、农药、除草剂以及溶剂、增湿剂、增塑剂、医药中间体、链增长剂和胶粘剂等。  相似文献   

12.
ECO501醇溶型聚氨酯粘合剂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O系列醇溶型聚氨酯粘合剂,是由美国休斯顿欧美企业集团公司(OMEXGROUP,INC.)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欧美科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技术,经过两年时间研发成功的环保型粘合剂。主要用于塑料、铝箔、纸等材料的粘接复合,在塑料软包装行业,广泛用于预处理过的PET、OPP、BOPP、CPP、PE、CPE、LDPE、PA、PT、铝箔、真空镀铝膜、纸等薄膜基材之间的干式复合。ECO501醇溶型聚氨酯粘合剂是双组份型粘合剂,主剂与固化剂均不含异氰酸根基团(-NCO)和剧毒的游离异氰酸酯分子(TDI),用工业乙醇做溶剂就能满足…  相似文献   

13.
随着聚氯乙烯(PVC)软制品的强势发展,对增塑剂的需求不断扩大。介绍了邻苯二甲酸类增塑剂的发展新动向,以及相应的增塑剂醇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比较了这几种常用的增塑剂醇的技术经济情况,对石化企业醚后C_4中2-丁烯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松油醇具有持久的紫丁香香气,并带有树木和花香的气味,根据其含醇量的不同,可作为调香物、印染剂、洗涤剂、消毒剂和浮选矿剂等,广泛用于香料、日化、印刷及选矿等工业中。  相似文献   

15.
丙烯腈(AC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纤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当前丙烯氨氧化工艺是丙烯腈的主流商业化生产工艺。世界上大多数丙烯腈生产装置均采用BP公司的Sohio工艺,该工艺可以将丙烯、氨和空气转化成丙烯腈以及乙腈和氰氢酸等副产品。其它专利许可商还包括旭化成公司和Solutia公司。  相似文献   

16.
聚四甲撑醚二醇的制造技术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四甲撑醚二醇(PTMEG)主要用于制造弹力纤维(氨纶,Spaadex)、聚氨酯弹性体(TPUs)和共聚酯-醚(COPEs),其市场状况表明.弹力纤维的增长将驱动PTMEG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目前PTMEG装置的经济规模已由过去认为的1万吨/年提高到3万吨/年:以氯磺酸等作为催化剂的常规工艺则正逐渐被采用固体催化剂的新工艺所取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世界己二酸产需现状和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己二酸产需现状 己二酸(ADA)是一种脂肪族二元羧酸,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6盐、聚氨酯、合成树脂及增塑剂等。据伦敦Tecnon OrbiChem公司预测.2005年世界己二酸需求量将达到260万吨,按用途分尼龙-6,6纤维占37%;尼龙-6,6工程树脂25%;聚酯多元醇占25%;增塑剂4.5%;其它为8.5%。截至2005年,全世界己二酸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87万吨/年。  相似文献   

18.
苯唑醇(1-苯基-3-羟基-1,2,4-三氮唑)是合成三唑磷的重要中间体,国内产量约2000t/a,国际市场需求量约3000t/a,目前,国内生产的苯唑醇收率80%-82%,含量88%-92%,而国际市场需要95%以上苯唑醇,因此,开发合成高含量苯唑醇满足国内外市场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乙二醇的生产与消费杨华二醇(俗名甘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聚酯纤维、防冻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炸药等,也用于配制低凝固点冷却液(发动机用),还可直接用作溶剂。另外,在烟草工业、纺织工业和化妆业也有广泛用途。@回外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20.
国内双酚A产业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酚A(BPA)学名2,2-二(4-羟基苯基)丙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酚和丙酮的重要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