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2年1月-8月,南昌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反”运动。政府通过这一运动,清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商业污毒,南昌私营商业经营中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但“五反”的影响是双重的,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私营商业再度陷入萧条。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调整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对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及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几百年发展过程中,在处理劳资关系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套调整劳资关系的方法和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的劳资关系非但没能达到社会主义制度应有的和谐高度,劳资矛盾甚至尖锐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截至2010年5月26日,位于深圳市的台资企业富士康发生连续的员工跳楼事件,它既是我国紧张劳资关系的一种极端反映,也是劳资关系长期失衡的必然结果.究其导致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成因,文章主要从矛盾的对立面--资方、劳方以及外部因素等三方面具体分析劳资矛盾恶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1952年底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按照总路线的要求,党从1953年起,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私营企业的演变过程是当代企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反”运动后,曾隐匿日伪财产的私营企业———上海公茂机器造船厂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较彻底地清查而被定性为“隐匿敌产”企业,并由交通部接管成为国营企业。接管后的公茂机器造船厂进行了资产清点和债务清偿,又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在公茂机器造船厂基础上成立的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第二船舶修理厂确立了新的治理结构,其生产模式逐步摆脱了公茂机器造船厂时期的经营惨淡状态,企业绩效得到了稳步提升,为最终转变为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构建了基础。案例表明“隐匿敌产”企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般路径为:定性、没收、接管、转为国家投资。  相似文献   

6.
民营经济发展是安徽省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但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劳资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笔者在2006年暑假期间走访调查了合肥市部分民营企业,就企业的内部制度包括用人制度、社保制度等和企业老板、普通员工广泛交流,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分析了安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和劳资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劳资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贡献,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也存在违背自愿互利原则、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管理混乱等偏差。其启示是:解决"三农"问题要遵循客观规律;建设新农村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国劳资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了私营企业劳资矛盾频发,劳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日益增多。本文试图通过对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中国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合"运动.它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专门生产物资以供应军需民用的合作社生产运动."工合"运动也成为经济史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目前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有成果问世,但基本上还是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文章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抗日战争时期"工合"运动衰落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企业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公私合营只是一种经营方式,混合所有制只是一种企业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公私合营转变为私营企业的改造方式,混合所有制也成为私营工业企业的改造机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的桥梁。在将私营工业企业改造为公有企业过程中,政府利用了公私合营混合所有制企业分层产权结构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地实现了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五反”运动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上半年,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五反”运动。由于时隔不久中国共产党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及在此后短短的4年里便消灭了资本主义,因此,多年来史学界往往是从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的角度来评价“五反”,强调这次运动为消灭资本主义打下了重要基础。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和评价不符合历史本来面貌,也不利于从中总结经验,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毛泽东在当年指导“五反”斗争时一再强调,要按照《共同纲领》办事,要掌握一条政策界限,就是违法不违法。民族资产阶级在《共同纲领》范围内的发展是合法的;离  相似文献   

12.
王乐 《理论观察》2014,(10):46-47
劳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经济关系,亦是一种社会关系。劳资冲突与劳资合作是劳资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由于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仍不是很充分,在劳资合作条件和合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劳资冲突、矛盾成为劳资关系常态化表现形式,这其中尤以非公企业的劳资矛盾和冲突问题最为严重。从劳资双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劳动者个体化趋势及个体性特征凸显对劳资关系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宏观估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当前中国非公企业劳资矛盾多发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非公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提供良策。  相似文献   

13.
王楠 《魅力中国》2010,(19):98-99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河南许多企业中,劳资关系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本文就是根据河南企业劳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河南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历史上,私营经济曾经存在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建立了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中国连续发生了“大跃迸”、“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运动,大搞所有制的“升级”、“过渡”。“一大二公”的“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内达到了顶端。私营经济被彻底消灭,个体经济几经摧残,所剩无几。至1978年,  相似文献   

15.
"桥头堡"战略是云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对外开放的最新发展战略.当前,云南省面临着劳动者数量供给大于需求、结构性矛盾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劳动者技能素质不高等一系列的就业问题."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解决云南省就业问题采说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应该采取实施就业培训计划、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发展、全面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措施,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实现就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劳资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国私营企业的劳资失衡方面.之所以产生劳资矛盾,一般来说,这既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因为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所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有我国本身特殊的问题与原因.劳资矛盾之所以会产生,问题主要出在资方,如企业的薪酬水平过低、用人不合理、职工福利发放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劳资双方间产生纠纷.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化解劳资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占有形式日益社会化、劳资关系有所缓和、收入分配政策有所调整,阶级结构日益复杂化,上层建筑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了调整。当代资本主义在根本性质未变的条件下进行着自我否定,不断为未来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试论劳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社会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并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在此阶段,劳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基本矛盾,处理好劳资关系和劳资矛盾,实现劳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总书记这段讲话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联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来说,各级联社的改革,必须要按照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如何加强省级联社的建设和发展,为此,我做了了解工作,总的感觉,忧喜参半.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孟凡强 《南方经济》2018,37(6):120-131
基于单群体演化博弈理论,文章聚焦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的群体扩散机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变异行为的群体演化存在"体制内维权"与"体制外抗争"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而演化趋势的方向取决于初始状态中"体制外抗争"群体在总体中的比例。"体制外抗争"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稳定策略均衡,仅凭"惩罚式"抑制将难以达到最终的制度均衡,设法提高"体制内维权"策略的个体收益支付以及群体收益支付总和,才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劳资关系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管理导向作用,在制度设计上设法提高体制内行为的收益,从而改变博弈参与人的预期,使其体制内行为比例超过一定的社会阈值,进而实现劳资关系向新的稳定均衡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