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强调两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然而,人们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比较注重有形的资源节约,但对诚信文化这一软件带来的资源节约往往关注不够.本文希望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关键,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关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根本出路,提倡节约、更新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法规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节约是人类在促进社会进步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资源节约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资源节约型主体等内容。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韦导  王磊 《大陆桥视野》2011,(12):49-50
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节约工作,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把节能工作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本文分析了节能产品的管理,提出了节能产品检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仅仅局限于资源消耗、资源消费层面的节约评价,即直线单向流程节约的评价,没有从更高层面.如新技术应用节约层面、结构调整节约层面、管理节约层面等,在资源开采、消耗、消费、再利用、资源化的整个流程上进行闭环反馈式循环节约的评价.本文运用理论借鉴法、分析法等,在对影响或决定资源节约主要因子、资源节约所经历的流程等重要问题界定与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技术应用节约、结构调整节约、管理转变节约、资源开发与生产节约、资源消耗节约、资源消费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污染物排放减量节约等八大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该套指标能较好地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运行与操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审议修改了<循环经济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强调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与农村。在农村,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行节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农村,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以节约优先,把农村生产、建设、消费领域的节约工作放在首位,实现我国农村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水平,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借鉴有关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18个指标,并对2011年中国省市区资源节约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用主成分法计算出各省份各准则层的节约分值和综合节约分值,用聚类分析法将各省份分为三种节约类型:相对高度节约、相对中度节约、相对低度节约。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关键,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关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根本出路,提倡节约、更新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法规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文章建立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31个指标,所有指标可归纳为4个领域:减量化、再循环与无害化、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资源节约发展态势.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1997~2006年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虽然山东省在减量化、再循环、无害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资源节约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薄弱,山东省资源节约水平的进一步深化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1.
资源的不足与浪费、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引起人们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重视,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过程中,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率先垂范,倡导节约,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将资源节约目标具体化、规范化.同时,应将资源节约作为行政机关的"绿色政绩"考核指标,完善资源节约过程中的行政问责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真正发挥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经济》2009,(7):62-6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把环境保护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资源需求矛盾日益凸显,高等院校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有悖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问题,制约了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要从深化观念节约、管理节约、技术节约和制度节约等方面积极探索其高等学校节能工作的有效措施,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鼓励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从资源循环特征的分类出发,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现状,并通过节约指数对国际问资源消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比较分析可知,要想建设好"两型"社会,由以资源消耗型主导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以资源节约型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型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整治必须高度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策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认真落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设节约型社区是缓解资源紧张的主要环节,是科学发展观在社区中的具体运用。长沙市岳麓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起步区和核心区,通过完善规划体系,推进节能改造,营造创建氛围,发展节能建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节约意识比较淡薄、节约技术比较落后,物业管理不够完善,奖惩制度不够健全的通病。推进资源节约型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立足科学规划,注重全面动员,推进"五节"行动,完善法律法规,构建资源节约型社区建设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方略。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2004,(11):62-64
部委声音温家宝听取中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汇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2日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中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汇报。他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不能走过量消耗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老路。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将组织资源节约专项检查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组织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重点行业节能、…  相似文献   

20.
《经贸实践》2005,(5):26-28
资源节约是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标志,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内容。为贯彻落实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完成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任务,提出我省2005年以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行动方案,请各地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