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城运中心”)是城市运行发展的城市大脑、运行中枢、指挥中心,是推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系统工程,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路径。目前各地均在加快推进城运中心建设,但对于城运中心建设运营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惑,对城运中心的深入系统研究,有利于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和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发展,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下称:12345政务热线)作为为民服务“连心桥”和社情民意“晴雨表”,在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带来的价值也越来越明显,12345热线对于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转型和社会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12345政务热线主管部门也逐渐认识到数据治理、分析研判对政务热线的价值所在。各地12345政务热线开始强化技术支撑,探索从传统的“呼叫中心”转变为“数智中心”,文中重点研究12345政务热线大数据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罗梁 《中国电信业》2023,(12):57-59
<正>数字政府是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的政府运行新形态。以大数据引领数字政府建设是构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充分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途径。从衣食住行到社会生产,从规划管理到公共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城市应急治理面临新形势全球气候变暖、疫情常态化、天气、地震、城市洪涝等极端情况趋强趋重趋频,与我国人口和要素加速向城市聚集等多重因素叠加,是我国城市应急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城市应急治理面临新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取得重大进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经济时代,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有力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向绿色低碳社会转型、促进健康老龄化、守护城市稳定安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展望未来,这些数字技术还将在赋能城市治理、促进城市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大城市治理水平亟待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是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中心,同时也是风险聚集中心和前沿阵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有7城,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14城。在2020年,这21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7279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18%,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2.5%,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5G融合应用,在多次重要会议中强调要加快5G等新基建进度,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5G已然成为引领行业转型、推动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重塑城市治理、人民生活、经济运行等多领域。5G作为底层网络设施,是一种具有融合性、开放性的信息传播技术,是"新基建"战略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全周期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全周期管理”提出与内涵“全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又称“生命周期管理”)最初是一个管理学理念,认为管理对象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与规律。城市是一个动态生长的有机生命体,要素众多,结构复杂,螺旋进化。伴随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集聚,“城市病”逐步暴露,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平时与战时的状态无缝切换成为必然要求。“全周期管理”理念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公司价值取向和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根据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要求,提出了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邮政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以期推动邮政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进一步凸显了我党人民性的鲜明品格。中国邮政始终把“人民邮政为人民”作为根本宗旨,即使进入20世纪经历了政企分开、企业化经营等革命性改革,也没有改变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任务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一、高起点推动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设 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的经济中心城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力实施”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国家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上海正逐渐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经济繁荣的国际性大都市。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通过构建分业务、分场景的5G用户感知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实施测评并得出实践结论,提出5G感知提升策略建议。该测评实践业务全面、场景真实、科学评分,从而更好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从“有”到“优”,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夏鹰 《中国邮政》2001,(5):22-23
一、绿卡工程建设历程回顾 1.绿卡工程的启动 1993年,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组织领导下,“金卡工程”的建设迅速启动,确定在全国12个试点城市建设金卡交换中心,实现各银行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银行卡的跨行交易。面对这一新的形势,1993年下半年,原邮电部决定,充分发挥邮电优势,利用分组交换网,建设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实现通存通取,以方便、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绿色为邮电行业的标志色,因此该工程简称为“绿卡工程”。 当时为绿卡工程下的定义是:绿卡工程是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农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相比二三产业仍处于偏低水平,202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40.7%,约为1:2:4。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是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础与关键。随着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智能技术融合发展、数字化厂商持续赋能,农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充满潜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助力我国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省委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城乡同步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极大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六年来,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城乡经济互相促进,比翼齐飞。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邮电通信出现了三个不适应:1.本地区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不畅,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2.城市之间转接多,接续迟缓,不适应用户对信息的迫切要求;3.服务水平低,与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不相适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了建立通信组织与网路体制,必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呈现新趋势 未来五年,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将持续向纵深发展,创新驱动以及数据要素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全过程,使得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下半程,其核心特征是在"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双重愿景目标指引下,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创新驱动力激励而兴起从技术智治...  相似文献   

17.
<正>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持续探索实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难、数据壁垒有待突破、智慧城市项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科学研判风险挑战,凝聚产业合力筑牢安全防线。打破信息孤岛,有序推进数据融通共享。坚持运营模式创新与评估机制完善双轮驱动,助力我国智慧城市长效运营。  相似文献   

18.
南阳,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河南粮、棉、油、烟集中产地。全市有13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一、城市运动对邮政通信网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迅速集聚,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在于:集聚能产生高效率,其在空间上的一种体现是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通过人口、资本、智力、物资、设备、能源等各种社会力量的集聚,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集聚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水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因此,集聚的中心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城市的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拥挤的中心城市开始出现各种“城市病”,向城市集聚的成本愈来愈高,于是,又纷纷向小城镇分散,导致城市人口和…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并将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环境,确保《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和实施。在学习和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十大核心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