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务市场化是水务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以浙江省为例,首次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水务市场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而且这种集聚发展的程度不断增强;另外,2005年浙江省的水务市场化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负空间溢出效应,而2013年为正;水务市场化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效应是有界限的,随着距离的增加,其削减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05,(2):20-20
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最近说,国家将着力构建有利于水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实行内外资本进入城市水务行业的国民待遇和政策。他说,水务工程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仅靠各级政府投入不足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务基础设施的需求,必须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城市水务企业产权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当前,中国城市水务企业正面临着内部机制不活和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的双重压力,从产权角度对城市水务企业进行改革,是城市水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化进程中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水务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形成了国家法规不断完善,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水处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水务投资主体多元化,水处理管网分布日益科学合理、处理能力大幅增强,水务行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水务投资和经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为建筑企业进入水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机遇.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务管理改革和发展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城市水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力量供给城市水务会导致效率低下和供给严重不足;仅依靠市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简单的市场化本身就存在问题。文章首先对中国传统的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论述了中国城市水务管理改革的目标,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水务管理事业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徐琦 《环境经济》2004,(12):29-31
国家提倡水务建设市场化.产业化.在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大量以BOT形式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案例.而在华中地区最大的水务市场——武汉.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开放以来,跨国公司成为投资和运营的一支重要力量。2002年后,随着中国水务市场化改革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国际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出现分化:香港国泰、英国泰晤士、香港汇津等水务集团收缩在中国的水务市场甚至完全撤出中国市场;而威立雅、中法水  相似文献   

8.
在水价上涨风波渐行渐远之时,银川水务改革终于尘埃落定.8月25日,银川市自来水总公司和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改革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在中国水务市场化改制的历程中,这样的仪式早已司空见惯.然而,此次水务改革的代表性和其对于银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郑书莉  王心良 《经济师》2006,(11):39-40
水资源要想得到有效和低成本利用,必须实行市场化经营,而这将为水务市场带来新的商机。我国水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保障市场的全面有序运作。文章对我国水务市场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如何有效开发市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来水涨价呼声下的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敏 《当代经济》2009,(24):40-41
水务行业包括原水的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这些业务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进入2009年以来,大量所谓的学者与专家开始宣传我国自来水行业亏损论,要求自来水涨价.虽然我国正式加入WTO来,城市公共事业这一计划经济的最后坚冰日益受到市场化冲击.作为市政公用领域内的水务行业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涨价不是解决之道.本文为此具体谈了自来水涨价呼声下的我国水务行业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瑞婷 《发展研究》2003,(11):48-49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城市供水企业一直充当政府部门的角色,延续着社会公益性、服务于社会的管理体制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已成为我国城市水务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已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对水务产业进行体制改革,为城市水务产业寻求新的出路。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水务单位的体制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从产业整体属性看.水务业属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公益性显著的自然垄断产业。人们通常认为.市场机制在该领域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政府管制.并独家垄断经营。但从水务业各环节看,除防洪、水系治理、水源保护、输水管网之外.其他业务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引入市场机制。我国水务业市场化模式选择的思路是:公私合作制下的多样化投融资方式,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务统一管理体制,独立管制下的相机抉择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资本结构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体系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资金成本等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水务建设企业作为民生服务型国有企业,目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市场化能力不足和融资困难等问题,资本结构不尽合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某水务建设集团的相关财务数据为基础,对其资本结构现状进行纵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水务建设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提出相应的资本结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水务建设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公用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进程,主营业务为基础设施的投资及运营管理,发展方向定位于中国环境产业领域,公司发展战略是:以水务为主体,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环境服务商。公司凭借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灵活的经营理念,短短十多年时间,潜心培育出资本运作、投资、运营、人力等各方面竞争优势,具备了工程设计、总承包、咨询服务等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成为中国水务行业中知名的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5.
美国水银行的实践及对中国水银行建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银行是中国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与推进水资源市场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水银行的内涵,结合美国在水银行实践和水务行业金融化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讨论了水银行在中国实施的必要性、契机和前提条件,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发展中国水银行的几个构想。  相似文献   

16.
郑海良 《当代经济》2007,(19):92-94
本文详细阐述了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以及对解决我国水务产业投融资困境的优势,并从水务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和运作所需的长期资金来源、基金管理团队、法律政策条件以及退出渠道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证明我国目前设立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文章认为,水务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满足我国水务行业的巨额投资需求,促进我国水务产业更快健康发展.文章最后建议,在《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首创股份、深圳水务等部分在进行我国水务产业战略布局方面频频遭遇资本困境的本土龙头水务企业,应该考虑迅速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组建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以免坐失水务产业战略布局的良机.  相似文献   

17.
潘雅珺 《时代经贸》2013,(24):63-63
打造完整的水务产业链,集源水供应、自来水生产和销售、污水处理和水务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于一体,实现水务业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众多水务企业的选择。通过水务一体化,以更好的协调资源、统筹管理,提升水务企业和经营与管理绩效,对推动我国水务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天台水务集团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前景进行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以及水务市场化改革,再生水价格由过去的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最高指导价下的市场定价已是大势所趋,亟需市场定价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文章在充分考虑了再生水作为自来水的劣质替代品这一属性的基础上,对于小区家庭用户,通过引入包含水质偏好参数与水价的用户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质量差异模型的再生水与自来水需求函数,通过求解再生水厂的利润最大化条件确定了再生水的市场定价公式,并将定价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用户,最后以实例说明了上述定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用事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外民营资本进入供水和污水处理产业的期望越来越大。如何根据水务产业的特点和我国水务产业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引入竞争机制的经验,寻求我国水务产业引入竞争机制和民营化的途径,是当前推进水务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从水务产业市场准入的角度探讨我国水务产业引入竞争机制和民营化途径,对我国水务产业市场准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立体重组:中国水务产业改革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脚步加快对水务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入WTO时开放水务市场的承诺,共同促进中国水务产业加快改革的步伐。但是,中国水务产业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改革提出了种种挑战。本文在概括水务产业的性质与中国水务产业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务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