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汽车消费呈飞速上涨趋势,推动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也为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车贷险这一新生保险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本文探讨了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承保风险的界定,在揭示我国车贷险业务产生、发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是:   1.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过分依赖保险业务.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银行不得不通过保险来转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在当前的信贷风险防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业银行正是由于有了履约保证保险才放开手脚积极介入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市场.但是,由于高赔付率的压力,保险公司不得不暂时退出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使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产生了动摇,直接导致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3.
林平 《浙江金融》2005,(6):44-45
车贷险,全称汽车消费信贷履约保证保险,该险种为那些期望得到汽车消费贷款支持的购车者提供履约担保.如果购车者未能按期履行还贷义务,保险公司将负责赔偿贷款人由此而遭受的损失.车贷险业务的开展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了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也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曾经红火的车贷险市场突然变得冷清,许多保险公司不愿再涉足这一市场.究竟什么原因使车贷险市场如此低迷?车贷险市场有无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如果有必要,又该如何做?这些正是本文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信贷品种的增加及大面积的普遍开展,汽车贷款在全国上下的多家金融机构大规模迅速发展起来,借助于保险公司承担90%保证保险和借款人10%的保证金,在所谓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经销商为了追求利益,发展速度之猛,是其他消费信贷品种难以比拟的。但在汽车贷款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贷款的风险以及风险的保障(即保证保险)在运作过程中却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逾期贷款严重,经销商占用贷款,诉讼案件多,追偿难度大等。为此银行放慢车贷速度甚至停办。保险公司也于2003年6月全面停办汽车保证保险业务。为什么汽车贷款在开办初期还款较好,而在近年来还款出现困难,不良贷款急剧攀升,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要闻回放     
保监会:积极稳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保监会日前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应加强市场调查和研究力度,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及其风险特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拓宽业务渠道,探索与汽车生产企业、银行等各方合作的新模式,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积极稳妥推进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展。(中经网,2009年6月9日)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现状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汽车消费信贷,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消费信用形式,它产生的根源在于: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而社会消费需求滞后于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与销售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充裕,在发放生产性贷款后仍然过剩,信贷从生产领域走进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7.
徐海军 《中国外资》2012,(6):100+102
各地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逐渐呈现萎缩趋势。究其原因汽车信贷风险过大是影响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各地恶性汽车贷款风险频频爆发,国内保险公司的汽车贷款险赔付率以惊人的数字上升。汽车信贷曾一度在很多城市被紧急叫停。因此,研究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并对其加以合理控制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昆蕾 《南方金融》2003,(11):52-53,57
全国各大保险公司陆续宣布收缩或全面暂停车贷履约保险,这对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湛江市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为例,阐述了车贷履约保险淡出后对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影响,以及促进车贷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清 《中国保险》2002,(11):52-54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家消费贷款政策的不断完善,个人超前消费意识的提高,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呈猛增趋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发展.从1999年起各家公司相继开发了不同版本的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条款,使该业务发展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0.
受保险公司退出履约保证保险市场、车价大幅下调因素的影响 ,一度红红火火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遭遇寒流。然而 ,在这样的背景下 ,农行河北廊坊分行自 2 0 0 1年 5月开办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以来 ,累计投放 1 4 36 8笔、1 6 1亿元 ,提供车贷购买汽车1 4 0 98辆。至今保持着车贷按期归款率 1 0 0 %、无一笔形成“不良”的纪录。超前引导 ,抢占竞争制高点2 0 0 1年 ,随着廊坊车贷市场的酝酿成熟 ,农行廊坊分行抓住发展机遇 ,确定全面拓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工作思路 ,并提出“管理与发展并重 ,先规范后发展”的指导思想。他们选择了刚刚迁入新…  相似文献   

11.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因其市场需求量大、产品附加值高、风险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但车贷业务在发展的同时,其不良贷款也在悄然增多,若不引起重视,低风险信贷产品有可能演变成高风险产品。本通过对农行十堰市分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和司法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是工商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担保”方式。然而,对履约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到底该如何认定在理论和实务中一直存有争议。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关系到这一担保方式能否有效地发挥风险防范作用以及在业务风险暴露后该如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此,我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一、学术界关于保证 保险法律性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国内理论界对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保证保险合同是担保合同(“担保说”),另一种主张保证保险合同是保险合同(“保险说”)…  相似文献   

13.
一、和田地区汽车信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缓慢以及预期收支不确定,从根本上制约了汽车消费信贷需求的扩大;第二,社会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是阻碍汽车消费贷款发展的瓶颈;第三,担保机制不完善难以保障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扩大;第四,相关配套措施的缺陷和消费环境不理想,抑制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意愿和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具备专业办理汽车消费信贷的要求。为此,我国金融机构序列中应增加一类新的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专门办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为此,需要我们在发展汽车金融服务市场方面作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和启动消费的一大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入世后随着汽车关税的大幅度下降,中国被压抑的汽车消费购买力很可能被释放出来,引发居民新一轮的购车热潮,使得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之相配套的汽车信贷业务作为我国银行业一项新兴的零售业务,就其发展前景而言,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是今后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拓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在深入调查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情况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今后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汽车消费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银行、保险、经销商前期过于注重市场开拓,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经历了三年的高速增长后,信贷风险逐步显现,汽车贷款履约保险淡出。针对当前汽车金融所出现的风险,应规范汽车金融发展,重塑新型的汽车消费市场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区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银行业继房地产信贷之后消费信贷领域的又一大“亮点”。截止2003年9月末,全区个人汽车信贷余额达45.33亿元,同比增长88.5%。然而在开拓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过程中,各家商业银行由于有保险公司车贷险做后盾,对风险  相似文献   

18.
童黎 《现代金融》2004,(7):18-18
近几年来,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银行信贷规模不大、贷款用途异化、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存在,给农业银行拓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带来了挑战。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狠抓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拓展与风险防范,实现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深入分析了四川省国有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