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于我国土地征收(用)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均未作出明确界定,使得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被泛化,严重侵害了征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明确界定和合理把握公共利益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程序、遵循相应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公共利益"的认定方面,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特别是由于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甚明确,致使大量土地被私人利益集团攫取。因此,应重新构建我国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完善,存在征地范围过宽,公共利益界定模糊,补偿标准过低和补偿方式单一,征收程序缺乏有效监督和公平裁决的机制,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产权关系模糊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严格界定和控制公共利益的范围,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明确集体土地产权、在法律上赋予其与国有土地平等的产权地位.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了在《物权法》中界定公共利益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物权法》中不界定公共利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法定原因之一的"公共利益",因其内涵模糊不清、界定主体异化,往往成为达到征收与拆迁目的的"法器"。界定公共利益,应首先设定界定标准,同时构建公共利益的评价机制。对于前者,国家须在立法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多种要素的综合考量;对于后者,国家应强调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作用,摒除行政机关的评价,并赋予被征收人、被拆迁人参与评价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唯一合法正当理由,其内涵的界定是土地征收的关键因素。通过评析各学说对公共利益内涵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利益的考量公式,期望对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作为法律的核心精神,它专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意义,分析了经济法中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席卷,加剧了国际贸易之间的贸易摩擦。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称WTO)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手段被许多成员国视为救命稻草,动辄实施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遭到了滥用,沦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为了遏制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WTO各成员国纷纷呼吁要实施公共利益原则,一些国家已经将公共利益原则纳入了法律体系。但是,目前各国对于如何界定贸易救济措施中的公共利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践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土地征收程序存在诸多缺陷,如征收前征收目的无具体程序可循,审批机制不健全;征收中,农民的知情权被减化,参与权和话语权被剥夺;征地后,补偿难以实现到位,救济制度滞后。主要原因是“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不明确,政府职能混同,程序违法成本低廉。亟需建立“公共利益”的认定程序,改革审批程序,完善公告制度和听证程序,明确补偿费用的分配程序等。  相似文献   

10.
所有权社会化是近现代民法的一种发展思潮,它是西方社会对所有权神圣与绝对不受限制的反思结果,其主要表现在所有权负义务,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因此,所有权社会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我国物权法对所有权也相应作出了规定,但由于长期以来对个人私有财产保护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同时公共利益本身又难以明确界定,因此,应当对所有权社会化给予合理限定,以防止其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侵犯。  相似文献   

11.
类型化是立法机关规制公共利益的主要方法,是公共利益多样性、发展性、复杂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从立法技术上将公共利益具体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能够为公共利益执法和司法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制度规范。我国学界对公共利益的分类,并没有区分公共利益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意义,也没有区分法律中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意义。同时,这些公共利益的类型划分过分抽象和狭隘,缺乏法律上的可操作性。公共利益类型非常丰富,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非经济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形式的公共利益,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本身的概念不确定,"公共利益"的界定既需要实体法上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规定,更需要在一部完整程序法中找到一个框架,让"公共利益"可以在里面灵活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庆"钉子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事件的产生涉及若干《物权法》上的问题,也反映了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的缺陷。弥补这些缺陷应在《物权法》中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定拆迁补偿的规则,从而进一步完善《物权法》中的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法律和政策管理错位,公益性社会组织欠缺合法性和自主性,内部治理和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外部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活动偏离公益使命。为此,急需改善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强化其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健全社会监督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公益诉讼入手,通过团体诉讼制度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中存在着一些制度本身设计的不完善与不合理之处,更重要的是代表人诉讼制度在涉及到公益诉讼方面显得无能为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民主、法治观念的不断加强,社会性团体不断发展与壮大,团体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当事人为了隐瞒某些违法行为或事实而给知情人一定的物质利益作为"封口费"。由于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或者其先前行为可能违法,因而往往受到公安机关的干预。但从民法的角度来看,这种给付与收受金钱的关系应界定为附义务的赠与,且由于其违反公序良俗而应视为一种无效的契约。"封口费"不应由公安机关"追回",而应当按照不当得利进行民法上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党的政策指导民事法律的制定,民事法律约束党的政策,二者相互补充,互动与共生。在党的农地征收政策的导引下,民事法律落实党的农地征收政策,契合于公共利益原则和公平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正逐渐成为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施政的重要理念。地方政府是依法行政的重点,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众切身利益、落实中国入世承诺、直接提升国家法治水平的客观要求。目前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仍然存在法治意识滞后、法制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权力运行机制失范、公务员队伍素质不适应依法行政要求等差距。需要通过培育地方政府法治意识、加强地方政府法制建设、提升地方政府公务员法治能力和素质、规范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等措施,推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预算是通过分配有限资源来实现人类各种不同目的的公共行政活动,目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所在。为解决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美国公共预算领域产生并发展了多种预算研究途径,戴维.H.罗森布鲁姆将它们归纳为管理途径、政治途径与法律途径。本文试图从该视角入手,以此对美国公共预算改革进行历史的回顾,探析公共预算改革的发展趋势,从而阐明在实践中运用各种预算理论解决不同预算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