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储备土地供应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储备是指城市政府依法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收购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与储备,以供应或者调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它是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而产生和发展的。自1996年上海成立土地发展中心至今,全国已相继建立了城市土地储备机构2000多家。  相似文献   

2.
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融资渠道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土地出让方式逐渐由协议出让转为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与之相适应,各地陆续成立了由政府出资的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以下简称土地储备机构),专门负责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和出让等工作,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现政府经营城市的目标。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00多个市县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  相似文献   

3.
土地收购储备资金来源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土地储备资金来源渠道现状分析从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实践看,土收购储备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1.政府财政拨款。一般是在土地储备制度建时,政府财政拨给一部分资金作为资本金或周转金。例如,杭州市1997年8月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时政府财政向土地储备机构投入资本金4000万元;岛市1999年7月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时,市财政向地储备机构注入注册资金20万元,周转资金2000元;沈阳市2001年5月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时,市政向土地储备机构投入启动资金5000万元。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其土地收购储备拨一…  相似文献   

4.
王倩 《国土经济》2004,(2):14-17
自1996年上海市建立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在规范土地市场、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于土地储备机构在法律中没有明确定位、收购范围与其他问题存在,运作起来尚有一些困难。本文就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职能、作用以及体制的构建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注土地储备贷款风险 土地储备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事件.1996年,上海市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6.
行政指导与市场选择相结合——土地储备之武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相继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总体来看,土地储备机构的运作模式有三种:一种是以杭州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垄断土地的收购、储备,具有极大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7.
宁广传 《房地产评估》2006,(11):25-27,24
土地储备指的是土地储备机构依据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置换、征用以及其他方式国有化的土地予以储备,并根据需要进行前期开发,以供应和调换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行为。土地储备制度最早起源于1896年的荷兰,到了20世纪初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也陆续实行了土地储备制度。而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在中国大陆1996年上海市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发展中心,随后杭州、厦门、南京、青岛、广州、郑州等中心城市也先后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土地整治储备机构通过征用、收购、转换、改制、收回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土地整治储备机构组织进行安置,房屋拆迁,土地平整,“三通一平”或“七同一平”等一系列土地整理工作后,将土地储备起来,再由政府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和年度土地出让计划,通过授权(或政府委托)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诞生;1997年8月,杭州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启动,其建设成果和经验在1999年全国土地集约利用市长研讨班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99年6月,国土资源部以内部通报形式转发《杭州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通知》,并向全国推广杭州、青岛两市开展土地储备的经验;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15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从此,众多城市纷纷成立土地…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与韩国土地公社于2005年6月签订的双方有关土地可持续利用领域合作备忘录,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联谊会理事单位等19家机构共22人组成了赴韩国土地储备考察团,于2005年11月7日至11月12日,对韩国土地公社的土地储备业务情况进行了友好的考察交流。  相似文献   

11.
案例某市土地储备中心以其所收购储备的一宗面积为20000平方米的土地,向当地土地登记机构提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并打算以此使用权进行抵押。该市土地登记机构以该宗储备土地有重新主张土地使用权人,其产权存在争议为由,不予办理登记。而土地储备中心认为其享有储备期间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对土地登记机构不予登记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为其储备土地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  相似文献   

12.
土地储备制度:在发展中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诞生。1997年8月,杭州土地储备制度开始启动。2001年4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务院15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从此,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经过几年的发展,土地储备制度是否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就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中心钟京涛先生,对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记者: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其作用和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该文件明确了土地储备机构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是土地储备工作的唯一合法主体,规定对产权清晰、资料齐全的储备土地,可以办理储备土地证书,政府储备土地可以设定抵押权。该文件的出台使得储备土地成为可以独立抵押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储备土地设定抵押权的法律问题,标志着我国的土地储备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有些理论问题如土地收购储备的法律性质、政府在土地储备中的法律地位、土地储备的范围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中各地在机构设置、土地储备的范围、程序、补偿标准等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土地储备是政府及其授权机构通过收购、收回、置换、征收等方式预先取得土地,并进行整理、开发和储备后,按照土地供应计划供应土地的行为。上海于1996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2004年又相继出台了《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及《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实施细则》,形成市、区两级的土地储备管理模式。自2002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11号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通过组建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回收、收购具有使用权的国有土地、旧城改造及城市规划调整中可置换的土地以及依法征用的集体土地和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增建设用地,理顺储备地块的产权关系,并加以开发利用,达到土地资源的保值和增值。由于土地储备机构在收储土  相似文献   

17.
倪昊 《上海土地》2004,(3):31-33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土地市场上的一项新制度,由于土地储备机构在收储土地的过程中需求大量的资金,目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点和竞争的热点。然而银行在放贷之时,往往要求土地储备机构将储备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而目前关于储备土地使用权抵押尚无法律规定。笔认为,储备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各地先后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对城市土地实行收购、储备、开发和供地四个统一,这一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城市土地市场开始规范.土地收益的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上海临港新城开发建设,2003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第16号令,明确南临港新城管委会与南汇区政府联合组建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并由其委托的单位进行前期开发和管理。临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承担了临港新城区域内土地的征用、收回、动迁、开发、转让等基本管理职责,重点负责土地征收的前期工作和储备土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完善土地供应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上海市于1996年提出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机制的设想,并于同年11月成立了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开展土地储备机制的探索与实践。4年多来,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共收购各类土地32宗、54公顷;收购的土地经前期开发、储备后,通过政府出让的共30宗,51公顷;储备管理市批带征地148公顷,其中为实施绿化工程落实土地14宗,24公顷,上海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机制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