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才能使其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立足新的艘展实践,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兴旺,贵在得人”,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人才的哺育和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建设,必须着重于新农民的培育和塑造。农民素质高不高,农村人才多不多,是能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调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且长效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2006年的农村工作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粮食局党组在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省委、省政府今年的工作部署,决定抓好五件实事,全力参与和服务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富足,还要有精神的充实和文化的繁荣,更要有广大农民群众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三生”的有机统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的全面发展,而新型农民的培训离不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相适应,不仅要深化已有改革的成功经验,更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明 《农业经济》2006,(12):28-29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  相似文献   

12.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作为优先领域;将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农村发展的公共支撑体系、强化农民工就业发展的公共支撑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需要强化的支柱。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针对当前我国三农问题所制定的根本性对策,其实质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政府能够为农民提供什么,而是农民需要政府提供什么。从嵊州市实际来看,实施“旅游富村”战略,注重“大农业”、“大林业”和“大旅游”的结合,大力发展绿色乡村旅游,不失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发展粮食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通过发展粮食产业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供应,维护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经济要依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平台,为粮食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发展粮食产业的要求看.当前,发展粮食产业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1、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的透析,深刻阐释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建设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营造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城市带动、改革推动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与最高境界是:让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仅是“新村庄建设”,而是一个全面的发展目标,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农民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中心问题还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城镇化建设,人口转移,“空壳村”整理,农业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必须以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作为动力,必须明确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接着颁发了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方针政策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且是今后一、二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不断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这意味着我国要将发展成果扩大至最广大的农村地区,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切实的红利,要做好城乡地区统筹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但是从农村建设实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仅仅依靠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还要依靠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