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陆昱 《企业导报》2010,(1):9-12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统筹兼顾、和谐为其基本命题,展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它为我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岳广玉 《企业研究》2011,(8):175-176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超越了传统的神学社会观与理性主义社会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实践的社会观。它将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作是实践的,将社会看作是活的有机体,并且把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作为自身的理论诉求,其中蕴含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全面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并将它的理论精髓应用到人类实践,无疑是最终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企业》2005,(4):1-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7.
李凯 《新远见》2012,(5):82-8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科学世界观完整的理论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彭燕林 《企业导报》2010,(4):251-256
社会改革和社会开放,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演进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的社会开放观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内容。马克思的社会开放观是一种交往观、历史观、改革观和人类解放观,给我们当下的改革开放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运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的。我国社会主义图书发行企业的光辉历程,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其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紧跟时代潮流,求实、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潘双华 《企业导报》2013,(7):248-249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了人类在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决定力量。最近小平同志“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具体体现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两百多万年的发展史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中度过的。以新石器使用为标志,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社会距今只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不过几千年。而工业社会出现仅仅是近两百多年的事。这一期间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制度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陶友之 《上海企业》2004,(10):14-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的提示,也是对人类社会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反映。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一个企业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一个职工要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人性的思想观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婚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理论前提,通过考察不同时代的婚姻状况及特点,致力揭示人性与婚姻的相互影响关系,有利于当下婚姻的和谐和社会的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在十七大报告里,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并指出:全国各族人民要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前,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思想,认真剖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把握好历史机遇,争取在2020年前使我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所有制调整和完善方面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国进行经济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必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通过人和生产资料的关系反映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它对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和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产生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客观经济规律,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新时代也出现了新问题,世界性问题越来越多,单靠一个国家、民族难以解决问题,需要所有的国家携手共进,为解决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多维度的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文明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础,进而分析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理论上对我国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和世界发展的脉络具有借鉴意义,实践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秩序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述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这一命题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 存在方式、 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意味着包括一切社会关系在内的事物、 现实、 对象、 客体,都需要并只能从实践中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更将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20.
葛巧玉 《价值工程》2011,30(33):304-305
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对传统自然观和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和变革。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提出要解决工业文明阶段的生态危机,必须要走一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