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是武钢投产40周年,同时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回顾武钢4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0年,武钢在曲折中缓慢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年,武钢在改革开放中高歌猛进。后20年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发展变化,并不是偶然的,而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第一,改革开放为武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0年来武钢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武钢有了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一次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盛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我们党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纪元。20年来,武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指引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两个文明"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步入了武钢建厂以来生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对国家贡献最大,职工所获实际利益最多的历史新时期。概括起来,武钢在如下几个方面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企业钢铁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武钢由于受极  相似文献   

3.
早在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定在武钢建设全国第一家全部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现代化轧钢设备,作为我国工业企业现代化的试点。1975年,举世瞩目的"零七"工程在武钢顺利开工。至1978年,刚刚投产的"零七"工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1982年,具有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特点的冷轧厂一举通过国家验收,并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1985年,达产100万吨;1988年,超过设计能力,年产达到118万吨,成为武钢创效益的主要厂家。——全厂3000多职工高中文化以上占75%,人才汇集,成为现代企业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序幕。20年来,武钢广大矿山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在资源少、历史包袱重、税费多、亏损大、内外部环境差等一系列严重困难情况下,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浪潮,在企业经营体制方面,实现了三大跨越:第一步跨越:由计划执行型向承包经营型跨越。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矿山各级党政组织及时确立了"解放思想,跟上形势,切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针对矿山露天矿石资源日趋衰减,全体  相似文献   

6.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全面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回顾2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和所走过的道路是很有意义的。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的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工业发展既有过高速增…  相似文献   

7.
统战系统召开的"爱武钢、献良策、作贡献"成果交流大会,是在公司改革开放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要时期,也是在纪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和公司投产4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这次交流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总结武钢14年来开展"爱献作"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开展"爱献作"活动的任务,动员和组织广大统战成员为实现武钢跨世纪改革的宏伟目标和今年3亿元以上利润目标而努力奋斗。一、十四年来开展"爱献作"活动的回顾武钢统战系统开展爱武钢、献良策、作贡献活动始于1989年底,至今已整整14年了。14年来,武钢1.5万多统战人员以振兴武钢为己任,不断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充分发挥文化素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武钢投产50周年。首先我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武钢投产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为武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武钢全体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国庆节前夕,总投资48.8亿元的武钢二硅钢工程竣工投产,这是武钢集团公司加快硅钢精品基地建设步伐的里程碑标志,它为保持和巩固武钢硅钢“中国名牌”的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潮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素有“钢铁工艺品”之称的冷轧硅钢片,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其生产技术代表着钢铁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冷轧硅钢片生产处于一片空白,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74年,武钢首次从日本新日铁引进冷轧硅钢生产成套设备,1978年,硅钢片厂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冷轧硅钢片的历史。28年来,在武钢各级领导关心下、在有关部门和前工序兄弟单位大力支持配合下,硅钢片厂全体职工坚持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硅钢生产核心技术。目前,武钢冷轧硅钢生产能力由投产时的7万吨达到142万吨,品种规格也从最初的8个品种32个规格扩大至36个品种150个规格。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数能生产所有牌号的无取向硅钢和大部分取向硅钢的专业化工厂之一。坚持自主创新是塑造硅钢精品名牌的关键,而品牌文化建设又不断提供了硅钢片厂自主创新的动力。纵观武钢硅钢生产实践与发展全过程,它凸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以...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武钢成长表现为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始,武钢走过了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10年。下面一串数据,浓缩了历史对比:1992年至2001年的10年间,在钢铁行业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武钢累计上缴利税198.05亿元,占武钢投产43年来上缴利税总额的57.64%,扣除资产重估增值部分,武钢的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260%,等于一个武钢变成了两个半武钢;钢产量由1992年的475.85万t增长到2001年的703.53万t,增长48.9%;职工人均收入由1992年的4883元增长到2001年的18797元,增长284.85%。创新发展的10年,成为武钢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这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我国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一步步地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引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  相似文献   

12.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8年正式投产。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钢坚持党的路线,依靠科技进步,不停顿地扩建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品种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原料和能源等物质消耗大幅度降低,科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武钢特色的企业发展道路,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40年发展的回顾40年前,我国的钢铁工业十分落后,而且布局很不合理。1952年5月6日,中央决定在大冶地区建立我国第二个钢铁工业基地,并在黄石市正式成立了(大冶钢铁厂办事机构)三一五厂筹备处。同年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总结武钢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推进武钢的改革和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了五大突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武钢一直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之下,生产上是执行型,经营上是封闭型,发展上是依赖型,缺乏内在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钢在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大突破。1.从整顿入手,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由生产型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的突破。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武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长期处于不正常、不稳定状态。针对这种状况,武钢以改革为契机,以恢复生产、加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厂党委在全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回答热轧厂投产22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最成功的经验问题时,有93%的职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弘扬倡导‘争气争光争一流’的热轧人‘三争’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的答案。问卷百分比如实地透射出找准定位,持之以恒地弘扬企业精神,对于统一职工意志,激励职工斗志,增强企业活力,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也是热轧厂投产22年来“青春常驻“、持续发展的基本体会。一、培育“三争“精神,保持不竭动力武钢热轧厂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生前批准引进的。它的投产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时,它的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同拍。它的投产改变了我国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引进前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评价这次大会:"我们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证实了邓小平同志的评价完全正确。我们武钢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仅从职工的生活福利方面来看,变化最大的当数职工居住状况,在完善冶金街和白玉山生活区之后,又相继建成钢花西、东区及106小区、红钢城2000余户平房进行拆除新建,居住在工人村、火官庙地区的职工告别了破旧拥挤的平房,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武钢职工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  相似文献   

16.
潘明达 《武钢政工》2008,(10):22-23
武钢集体企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潮应运而生的。在武钢50年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武钢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武钢集体企业为武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大量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和现实贡献,在职工之间、企业之间、市场之间与武钢钢铁主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纪念武铜投产50周年,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广大职工爱国爱厂爱岗热情,实业公司党委开展了“千丝万缕协力情——实业公司纪念武钢投产50周年”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武钢政工》2008,(9):4
在武钢投产50周年大喜的日子里.我向武钢的全体职工和家属表示衷心的祝贺!武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我在武钢工作了2.0多年,作为一个老武钢人,对于武钢在50年来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而且也为广大武钢职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这些优秀的品质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武钢建成投产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武钢人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钢和铁总产量已"双超"一亿吨,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330多亿元,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记得建厂初期,正是中国工业的创业时期,为了早日改变钢铁工业落后面貌,我们的老一辈创业者,以主人翁姿态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投入武钢建设。他们住工棚,睡地铺,冒严寒、斗酷署,日以继夜,忘我工作,终于在1958年9月13日1号高炉建成出铁。从此,一座新的钢铁城崛起在中华大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直至党的十五大召开的20年间,武钢人在继承艰苦创业,勤俭办厂老传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又是一个新的纪元向我们走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武钢在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曾来这里视察。投产40多年来,武钢由一期工程的钢铁150万吨生产能力,发展到今天的钢铁双700万吨生产能力。一米七轧机的投产,改变了我国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了我国钢材自给能力。武钢是全国冶金系统第一家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的特大型工业企业;在  相似文献   

20.
陶汉英老师作为武钢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毛主席来武钢视察的随行陪同人员,时任专家翻译组组长,在80岁高龄时,怀着对武钢的深厚感情,亲自撰写了这篇文章,此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为纪念武钢投产53周年,本刊特刊发此文,供广大干部职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