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商》2015,(5)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不断丰富的信息化社会文明形势,也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过程来说,还是网络信息化向大学生主动推送的各种信息,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在网络时代下寻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升的策略。希望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同步能够实现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4)
在大学思政教育的视域下,当前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政培养越来越成为高校的重点问题。思政课对大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法制观,如何实践活动与书本中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因此,本文对在思政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思政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以及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优良素养的双重重任。在倡导以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今天,思政教育具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思维能力和培养风险意识与危机意识的积极作用,探寻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忠于国家和党的同时,能够想到以民为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目前我国对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成绩优异,而且要有较高的素质。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学也要顺应政策,改变现有的思政教育方法,让思政教育更加地精细化。大学思政教育精细化,是思政教育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所以,只有了解思政教育精细化的特点,才能把精细化问题和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5.
《商》2015,(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到来,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社会热点问题所带来的明显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冲击更大,也备受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热点问题带来的影响必然也会波及到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那么,适时把握社会问题的出现时机,探寻其蕴含的思想教育价值,强化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将思政教育工作效果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巍  阎升光  高帆 《中国报业》2012,(6):229-23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雷区",受整个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和宽忪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再也不是过去被动的受教育者,当然这与大学生的成人结构分不开,但重要的是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阶段特点,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放和紧永远是教育不可忽略的主题,要找到符合当前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和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加强思政教育方面普遍采取了传统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事倍功半。那么,如果把学生社团管理和思政教育相契合,发挥学生社团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性、间接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将会取得传统思政教育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蕾 《中国报业》2022,(20):124-125
高校教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作为背景,将学生发展作为核心,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教育能力,让学生养成思政意识。同时,也要将“人本”作为核心思想,将主体意识和思维科学作为基础,构建合理化的思政教育途径,明确学生思想意识,进而掌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本文主要阐述网络媒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商》2015,(28)
对于高校教育来讲,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需要严格关注的工作重点,且二者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学生党建是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组织保障,引导着思政教育工作,起龙头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反过来推动了学生党建发展。本文探讨了二者的互促作用,并研究了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最后提出将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互联网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监管不严,充斥着大量与现实不符或有危害的信息,很容易让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受到不良影响。大数据的技术发展确实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对网络思政教育开展过许多创新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因而,在现有基础上寻找思政教育机制创新,拓展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科学、高效、合理合法地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不仅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大思政"教育战略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可以从打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双肩挑的教师队伍、结合心理健康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约束学生行为规范、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2)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本文就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困境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化的趋势,谈谈如何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究自主性学习在思政课中的运用,以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吴小松 《中国市场》2012,(40):145-146
"90后"大学生正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在网络化背景下,他们在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探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求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社会舆论及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将对现阶段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习总书记曾强调:大学阶段是人生"拔节孕育期",而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在新时代下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了解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关于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调查》问卷,以209名孝感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思政课本身的课程性质,思政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机制,思政课的学习环境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政课带来的实际收益,高校对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和思政课考核的不合理性等等,都是影响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作为贯彻全党教育教学方针,立德树人的主干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政课的作用及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调查与分析》的原因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提高孝感市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主要对策。主要包括:完善高校思政工作,加强思政教育的学习管理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实效性,转变教师团队授课条件和教学方式方法,轻理论学习重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突破传统努力减少因课程本身性质造成的影响,提高思政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存在感、获得感提高思政课学习带来的实际收益。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的行为表现,发现其主体性有了重大变化,其自我呈现更加主动、自主选择更加多样、自我管理更加积极。思政课教师可依据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新特点,进行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帮助学生主动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生主体体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行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张洪华 《品牌》2014,(12):209-209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运用空间,以便更广泛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育水平,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学习、自由思想交流的环境。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国内外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研究现状,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目的意义、作用与优势、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3)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其与高校思政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加强完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做出的必要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市场论坛》2016,(3):92-95
网络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带来了严峻挑战,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冲击,且高校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被打破.因此,在多元化网络环境下,通过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和新观念,引导学生重塑社会主流价值观,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将网络媒介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