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末  王华图 《东北之窗》2011,(2):102-102
王健林真的要回到足球圈?就像1997年“王健林真的要退出足球圈”一样受人关注。 在写这篇东西之前,我给万达新闻发言人石雪清打电话求证。石头(圈里一直这样称呼石雪清)问我消息来源,我说现在是网络世界,地球人都知道了。石头说这几天没上网。我不信,地球人都在关注,当事人能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2.
一个曾宣布“永远退出中国足坛”的人,13年后又回来了,不仅如此,还顺手投给中国足球5亿元巨资。 他是王健林。如今,人们大多对他“万达集团董事长”的头衔耳熟能详,如果不足这次高调“复出”,王健林与中国足球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几乎要被淡忘。  相似文献   

3.
谈态度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及采取的行动。关于态度,前国足教练米卢说了一句颇为经典的话:态度决定一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足球人的态度不端正是中国足球的弊病。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积极认真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莉 《首都经济》2010,(8):56-56
上帝同意满足某人一个愿望。于是那个人拿着地球仪对上帝说:"我期望世界永远和平。"上帝表示那个难度太大,让他换一个。于是那人说:"那就让中国足球打进世界杯吧。"上帝感到无能为力,说"你把地球仪拿过来,我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5.
今非昔比     
姜末 《东北之窗》2014,(14):67-67
正昨晚收工,哥几个又去撸羊肉串喝啤酒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打车回家。上车后,司机问我,你就是姜末啊,口气并不友好,都是打车软件惹的祸。我说李师傅你好,呵呵,我手机里也有他的名字。听口气,肯定要说球了,他问我大连足球怎么让你们祸祸的?谁?我说别高抬我,我就一记者。说完我有点后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况乎大连足球的兴衰,我们每一个大连人理应都有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6.
张嘉树  王华 《东北之窗》2011,(Z4):113-115
阳春四月,中超联赛如期开打,大连的实德足球队第一场就遇到了巨无霸恒大。虽然零比一告负,但是打的并不难看。这也应验了我在赛前壮行会上提出的一个口号:"恒大恒大,并不可怕。"这口号还有下一句,叫做"实德实德,冠军必夺。"这句口号大连球迷喊起来好像底气不足,但是想想当年国安队"永远争第一",在大连这座足球城里,要夺冠有什么奇怪呢?由此我想起刘建宏春节前给《东北之窗》写的一篇文章叫做《特别之城》。按照他的说法,这种"特别"居然缘于足球。我很愿意引用建宏文章的一段话:"大连是一座阳刚的城市,这并不是说这个城市的姑娘不美丽,不温柔,而是因为阳刚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我试着追寻一下原因,足球肯定是其中之一。不  相似文献   

7.
能够使整个地球沸腾的赛事,可能只有两个: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在这一个月的足球盛宴中,不只有震耳欲聋的喇叭和欢呼,还有哀怨的世界杯寡妇歌。只做一个月的临时寡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浑身伤痕累累的寡妇,这是每届世界杯都必上演的节目,被砸碎的电视机更不计其数。何以如此?可能是因为世界杯代表的就是激情、梦想、力量和爆发。  相似文献   

8.
1998年的足坛连连爆出新闻,先是蝉联三届甲A冠军的大连万达队宣布退出,再是河南建业队被人“暗洗”而与甲B无缘。一时间,体坛内外纷纭议论,球迷们面对足坛黑幕,痛心疾首。中国足球究竟怎么啦? 作为中国足坛的“巨无霸”,万达为何拒绝再玩?按照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王健林的说法,是“黑哨”、“假球”横行足坛,“搞了5年足球,越搞越伤心,越搞越没信心。”“中国足球如果不彻底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2002年世界杯照样没戏。” 我对体育是外行。但是“黑哨”、“假球”竟然让一个冠军球队伤心若此,中国体育界难道不该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么?  相似文献   

9.
一周人物     
人物/2013.04.04—2013.04.11过去中国消费者关注有没有足够食品来消费,现在消费者关注有没有健康、安全的食品来消费。这对中国所有行业都是一个责任和挑战。"——蒙牛总裁孙伊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香港限购奶粉,对中国奶企来说,是一个责任和机遇。我有一次和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说到,我说你怎么就生了一个儿子?王健林皱着眉一拍大腿,原来我夫人不愿意生,现在来不及了,非常懊悔。"——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认为,好的企业传承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万达转型考     
郝杰 《中国经济信息》2015,(Z1):108-109
“2020年总资产达到1万亿元,收入6000亿元,从一家房地产公司,转向一家以服务业为主的世界一流跨国企业。”这是王健林对于万达第四次转型寄予的期望与野心。两年前王健林和马云定下这样一个赌约:“2020年如果电商抢占零售市场一半份额,王健林输给马云一个亿,反之则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从“十年赌约”开始,王健林就一直在思考企业转型的课题。尽管他一直声称“任何商业模式都没有天花板”,但已历经三次转型的万达,如今也让王健林感觉到,到再一次改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谁是全球顶级的体育盛事?我想.十个中国人当中,会有九个半人回答:奥运会。那是因为中国人对北京奥运会记忆太深。从理论上说。这个答案似乎没错。因为奥运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无所不包的运动会,其中包括了足球。而足球世界杯只有一个运动项目,那就是足球。从实际上看,奥运会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赢利,都大大地逊色于足球世界杯.  相似文献   

12.
不止一次听人说,重庆市这几年工作干得不错,颇受百姓欢迎。果真如此吗?很想探个究竟。日前应邀前往重庆参加笔会,正好做些实地考察。到重庆,看了街道、工厂、社区、学校,参观了重庆打黑除恶展览,途中,笔者有意离开队伍,到街头随机询问居民百姓。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告诉我,他在重庆土生土长好几十年,这几年,  相似文献   

13.
特别之城     
大连对我而言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从1996年进入《足球之夜》开始到现在,我每年都会来到这座城市,不管一次两次,还是八次十次,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足球。除了我工作的地方北京,还有自己的家乡石家庄,我算了算,大连是唯一一个我每年都会造访的国内城市。来得多了,对这座城市自然会多了一份打量,也就多了一份感情,更多了许多朋友。大连是一座阳刚的城市。这并不是说这个城市的姑娘不美丽,不温柔。而是因为阳刚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我试着追寻一下原因,足球肯定是其中之一。不仅男人们爱足球,连这里的女人也都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走在街上,你能听到人们议论足球,坐在餐厅里,也依然  相似文献   

14.
<正>知道五十四中的人,都知道该校的特色是足球。请您谈一谈学校的办学特色?张家俊:五十四中学不是体育学校,但学校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足球这项运动始终经久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我想借用我校前任校长何杰的一句话:"谁丢掉了五十四中的足球传统,谁就是五十四中的罪人。"从这句直白的话语中就能看出,足球在我校不仅是一个体育传统项目,而是一种精神。足球精神不断激励着全校的师生员工,并引领着五十四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咱老陕人     
我有位朋友南下十年,归来问他观感,他竟然告诉我,他一下飞机的直接感受是好像回到了乡下!我听了有点刺耳,就回敬了一句:“太夸张了吧?你也是老陕人呀,怎么能说这种话!”转过身来一想,无论他,还是我,不正是典型的老陕人思维吗?说话不拐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周刊》2012,(41):56-57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大学校长,李培根为大学教师的利益鼓与呼,这一点可以理解,也值得肯定.不过,目前大学教师的待遇真的"太差了"吗?待遇问题真是很多大学教师追名逐利的缘由吗?曾做过十多年大学教师的我,对李校长的说法并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18.
短信来了陈寒柏又发短信来了。我挺感动的。真的。我认识陈寒柏是在1990年前后,那时他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的马克威夜总会主持节目。挺搞笑的。后来的十几年,也常常见面,距离也很近,大约两三米,大都是他在电视机里面,我在外面。最近十年,和寒柏大哥接触多了。同桌会朋友,同台做节目,每每相逢,他都是太阳。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光头,而是缘于他的热情,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给人暖暖的照耀,让人傻傻地欢笑。  相似文献   

19.
声音     
足球暴力。玛丽莲·梦露。色情作品。七月和“黑”色。上海。散文。生与死。关于流传。在中国做公益事业。隐私权。谁在做梦。欧洲媒体与战争。我们无法制止暴力行为、因为人类本身就有暴力倾向。──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说,他对足球暴力深感无力。玛丽莲·梦露遭到了两次咒骂。当我是孩子的时候,她是一个坏女孩;当我了解女权主义的时候,她是一个荡妇。──推理小说家卡罗尔·纳尔逊·道格拉斯说。有两种人反对色情作品,一种是那些不知道他们正谈论着什么的人,另一种是不知道他们忽略了什么的人。──拉里·弗林特议论色情、性与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大老板管理员工头头是道,可是却怎么也管不住自己的儿子。直到有一天,他试着重复儿子说过的话后,一切有了改变。李先生是一家工厂的老板,工厂现有员工五六百人,由于自身积极的投入,不管是在业务上还是在管理上,均有相当的成效,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威风八面,宛如领军千万的大将,好不神气。可是,他就是对儿子没有办法,父子俩一见面,没讲上几句话,就会吵起来。这天,又是因为儿子的晚归争执起来,儿子突然间住了口,然后一字一字地说:“爸,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能不能请您把我刚刚说的那句话说一遍给我听?”“啊?”李先生真的吓了一跳,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