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宿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乡村新兴产业业态,在乡 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民宿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周边乡村区域 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能力。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和民 宿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民宿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 系统有机融合的“民宿+”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最后结合百 花山社民宿案例,提出如何立足乡村实际,以“民宿+”推动 乡村的全面振兴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7)
近年来,福建霞浦民宿发展迅速,已成为县乡村经济振兴的助推器,文章对霞浦县民宿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游客满意度研究对民宿经营品质和游客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江千户苗寨为研究对象,从体验视角切入探究民族村寨民宿游客体验要素及其满意度,运用重要性—绩效理论(IPA)甄别民族村寨民宿改进重点与次序。结果显示,西江民宿游客入住后各体验要素满意度均值低于重要性感知均值;民宿设施、服务以及民族文化体验要素是影响民族村寨民宿满意度的三大因素;村寨民宿品质提升需优先关注住宿设施的民族特色与安全舒适、主客互动和谐、房价合理、民族文化体验活动丰富且参与性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文章提出深入调研村寨民宿游客利益诉求、多渠道改善民宿设施、加强民族文化体验场域营造和体验活动设计等村寨民宿发展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欢  祁妤  张赫  赵庆云  张中华 《经济地理》2023,(12):204-211
文章在分析陕西省乡村民宿价格分级的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官方统计、夜间灯光和POI等多源数据,从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和消费基础4个维度入手,运用地理探测器挖掘不同价格等级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乡村民宿呈不均衡、局部集聚空间分布特征。(2)从动态演变来看,陕西省乡村民宿规模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沿秦岭北麓东西方向的民宿产业带雏形初显。(3)陕西省乡村民宿空间分布受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消费基础和区位交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价位民宿选址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4)随着民宿价格的上涨,各指标因素的解释力数值增大,消费基础维度排序逐步上升至第一位。(5)陕西省各级乡村民宿对景区资源禀赋具有较强依赖性,受区位交通因素影响相对较弱。乡村民宿具有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农民增收和传播地域文化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兴起渔家乐旅游。随着沿海渔家乐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作为旅游的新业态,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文章分析了浙江省海岛县嵊泗县渔家民宿发展现状,尤其是近年来,嵊泗县民宿数量增长较快、经营品质参差不齐,同时存在着在旅游旺季船舶等公共交通能力不足,民宿同质现象严重和部门监管缺失等现象。据此,提出科学调配运力,提高准入门槛,控制民宿数量,打造特色民宿,以促进浙江海岛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根据游客诉求及意愿制定民宿经营发展策略,是民宿经营者面临的新问题。文章以河北民宿及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后期咨询的方式,对河北地区的普通消费者进行民宿游诉求调查。根据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到主要结论:(1)疫情发生大大提高了公众对旅居空间环境卫生的要求,选择旅游的人更加关注民宿的卫生状况。(2)在河北,公众更青睐地处滨海、草原等自然环境中的民宿。(3)转变只可“宿”的单一功能是河北民宿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4)河北民宿经营者须加强自身素养或聘请专业团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打造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型民宿。根据以上结论,文章分别从疫情防控、产品策划与设计、宣传与营销、自身服务提升和行业协会帮扶5个角度提出促进河北民宿经营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董颖 《经济论坛》2022,(1):128-134
乡村民宿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是乡村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经济潜力.随着乡村游内涵的深度拓展,乡村民宿品质不断提高,成为共享经济中的新业态.但乡村民宿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治安隐患,由于管理存在盲区,消防事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不但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业态的健康发展.应探索适合乡村民宿的治安管理规律,实现标准化管理和分类管理,强化物防技防措施,并发挥乡村社会治理的功能,守住社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的底线.  相似文献   

9.
史广峰  陈琼 《经济论坛》2022,(7):104-111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民宿业逐渐成为乡村旅游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乡村民宿发展势头强劲,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优化资源、盘活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研究、资料分析等方法,梳理国内外民宿相关研究成果及我国民宿的发展进程,界定了乡村民宿的定义,分析我国乡村民宿发展在经营、融资、文化、生态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应围绕新市场需求,以创新经营为理念、人文情怀为核心、绿色生态为原则、创新营销为手段、有效融资为保障的针对性乡村民宿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民宿逐渐成为中国大陆游客出行选择的新型住宿形式。宁波东钱湖位于主城区东缘,该景区内民宿目前主要分为个人经营的家庭型、情怀型以及集团经营的商业型民宿。以环湖区域7家民宿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和布尔迪厄资本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与经营者的深度访谈获得资料,再对访谈文本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景区内民宿的发展机制。研究发现:城郊景区型民宿发展机制是由完整的组织结构、经营者能力和外部力量三方面组成。自然和文化环境是民宿发展的基础,"宿"是核心产品,结合在地优势提供特色化产品是市场竞争中的利器,但规模经济并非民宿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民宿经营状况与经营者个人素质及能力呈正相关;筹建和发展过程中社区及地方政府的影响作用较小,政府应加强民宿建设过程中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民宿业蓬勃发展,成为休闲旅游业的“新宠”,但发展的同时也产生部分问题。笔者通过对阳朔地区民宿经营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到阳朔地区民宿存在产品同质、入住率和经营效益下降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提升顾客旅游体验、开展关系营销策略、构建价值共创平台等建议,以期为阳朔地区民宿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戴其文  郭子晶 《经济地理》2023,(12):212-221
旅游决策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客源地对旅游决策的影响是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基于阳朔民宿旅游者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民宿游客忠诚度的影响机制,重点探讨客源地区位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体验质量增强了民宿游客的感知价值,且体验质量和感知价值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民宿物理环境和游客满意度均提升了忠诚度。(2)感知价值在体验质量与满意度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满意度在感知价值—忠诚度、物理环境—忠诚度、社会互动—忠诚度关系中均发挥了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3)客源地区位结构在民宿游客忠诚度形成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区距离正向调节社会互动—满意度的关系,而文化距离负向调节社会互动—满意度的关系。区域距离正向调节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经济距离负向调节社会互动—感知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安亚琴 《经贸实践》2016,(15):230-231
民宿作为一种全新的住宿方式逐渐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的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乡村休闲游的需求.作为仙居国家名胜区的中心的白塔镇是一个生态型的新兴旅游休闲镇,很多民宿发展中的问题在仙居县白塔镇都有体现,因此,本文将以仙居县白塔镇为例,以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意象"角度出发,基于意象视角来研究民宿发展,寻求推动民宿优化发展的策略和途径,为民宿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等模型,系统剖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2年以来全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逐年缩小;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省份间的联动效应及高值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经济城镇化、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社会城镇化是影响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生活富裕最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营造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区营造理念与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价值契合性,通过农村社区营造,可以弥补基层政府和市场在基层治理中的双重“失灵”,促进农村社区内源性发展。通过对山东省东阿镇Y社区营造的分析研究,以社区营造“人、文、地、产、景”五方面作为分析框架,探析农村社区营造路径,即人:积极培育社区居民主体参与意识;文:保护老社区遗址,强化社区文化认同;地:打造生态宜居的社区环境;产: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产业;景:对社区空间进行创造性建设,以期为今后农村社区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这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指标体系并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数字经济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内生性分析和变换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就影响机制而言,科技创新、农村创业和消费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效果更好;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加快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志军  徐飞雄 《经济地理》2022,42(2):231-240
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袁家村、上王村与茯茶小镇作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旅游发展、乡村重构和乡村振兴3个潜变量,构建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Amos软件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0.868),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直接的正向影响(0.049),但其影响非常微弱,最主要的影响来自间接效应(0.748)。(2)旅游发展的二维影响中,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的影响以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为主,以空间重构为辅,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主,以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辅。(3)乡村重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直接因素,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4)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理符合DPSIR模型,通过乡村重构直接驱动和旅游发展间接驱动的“双轮驱动”,通过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及正确的政府规划决策和宏观调控下的利益相关者协作的“他组织”的共同作用,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地沿着正确轨道全面重构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进程持续发展,但横亘在乡村老年群体与数字化一代间的“数字鸿沟”成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老年人正面临资源分配不均、代际沟通能力弱化和网络现实辨识度有限等诸多现实难题。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在政策层面建立长效机制,聚焦生活场景,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老年群体自身应打开互联网心结,推动长期代际反哺。从乡贤到志愿者,从“大学生村官”到乡村振兴专员,全力构建老年友好型服务行政村。社会诸多主体应从多层面聚焦现实问题,助力数字乡村的发展,营造数字包容的社会环境,双向弥合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0.
民宿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民宿与客栈、家庭旅馆和"农家乐"旅游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民宿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民宿已经表现出了其他几种住宿形式之间的差异性.现阶段我国民宿存在着同质化、经营管理不合理的问题.民宿设计与民宿发展的标准化、特色化建设是从促进民宿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民宿自身特色的有效措施.针对我国民宿经营项目中存在的经营管理不规范和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国家首先需要借助法律、政策对民宿行业的标准化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强化,也可以转变民宿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同质化特点.本文主要从民宿的主要特点入手,对民宿设计与民宿发展的标准化及特色化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