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新时代的发展新模式,既是乡村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组成,也是三农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更是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一体融合的重要典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文化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多了较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贵州旅游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在贵州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来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构想,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与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是贵州乡村旅游向规范化、产业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有之路。  相似文献   

3.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旅游也称乡村旅游,它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日本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也是乡村旅游的强国。研究日本发展乡村旅游的作法和经验,对于中国发展农业经济、推动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现实背景介绍和样本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农家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路径及建议。要以美丽乡愁为魂,"差异发展+整体合作",增强农家乐发展的活力;以现代元素为纲,"现代生活设施+现代生活理念",提升农家乐的魅力;以系统产品为链,"特色产品+游客创造",串起农家乐的吸引力;以传统文化为根,"地方特色文化+文化礼堂建设",增强农家乐的塑造力。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乡村旅游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琴  王文锋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29-132
针对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作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的旅游行业要在自身和谐的基础上与社会其他产业相互结合,和谐运作,使整个社会可以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互动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本文通过阐述青海省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和红色旅游市场需求,总结其发展困境,并对青海省未来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进一步构想,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学界热谈的话题,主要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环境变革等方面来达到目的,旅游景区在新发展过程中也需做到高质量、新格局发展,方可有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为他们服务。文章从五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五台山景区旅游发展困境、五台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三方面来进行论述,提出五台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概要供管理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将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该战略是乡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其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与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增收,使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为了达成这一愿想须从多方面着手努力,从唯物主义角度看,物质决定意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关键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程度。基于此背景,文章对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大连小南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乡村旅游设施有待完善、乡村景区系统化规则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应该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景区系统化规则、积极推进景区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等解决方法,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慈溪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扎实,民间资本雄厚,为推动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慈溪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加快推进慈溪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发展,应立足生态之本,依托"南山北海中良田"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文明和乡村民俗、乡情文化为主线,以乡土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着力点,建设兼具养生、休闲、观光、教育等功能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点。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是宁夏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主战场,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多年整合发展,宁夏已形成以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引领,自治区级高新区为骨干的园区空间集群体系,但园区质量效益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只有整合优化园区布局,加快市场化建设,完善投融资模式,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土地利用和综合能效水平,扩大园区开放创新,才能发挥园区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13.
孙倩倩  郭旭 《特区经济》2022,(9):157-160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概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旅游”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文提出了舟山发展海岛康养旅游的措施,即夯实康养旅游市场基础,打造舟山特色康养旅游品牌;强化海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康养旅游服务标准,提升康养旅游服务品质;加大康养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智慧旅游,构建“互联网+康旅”融合平台,以期打造世界级海岛康养旅游目的地,促进舟山海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面对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及国内经济提质发展新要求所提出的"应对之道".在文旅融合新时代,旅游演艺作为独特的旅游产品,经历了旅游演艺雏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丰富本土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新名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提出IP至上、文化为核、业态拓展、管服保障等四条发展路径,以期推动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欣  陈正 《科技和产业》2022,22(4):253-257
基于重庆市区级层面数据,通过构建经济带动性、创新能力、智能制造、服务保障、信息化水平与绿色集约6个维度,得到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川渝边界,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建议从创新、新动能培育、产业优化集聚、区域协同发展、高端人才培养、生态保护6个方面助力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产业链高质量整合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是长江流域城乡经济发展取得质效跃迁的关键。为此,通过对产业链整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发现产业链整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相同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导向,这为它们的协同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再以长江流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未来产业链整合的发展趋向为基础,尝试性从协同动力、协同引擎、协同主体、协同保障4个方面提出长江流域产业链高质量整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路径。这些建议将有助于农村生产要素借助城市供需链、价值链、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的有效整合而形成完备的农业农村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生产体系和现代经营体系,最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实现长江流域城乡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农村新型经济业态,在提升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振兴农业产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问题受到较为普遍的关注,文章就新形势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面临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金融支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与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也越来越频繁,成为产业不断高速发展下的产物。文章以建水县旅游企业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首先,探究了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是否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正向作用;其次,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有助于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通过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型,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期达到乡村旅游企业经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农牧业大区,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嘱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开展"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三年行动计划",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20.
郭盼盼 《魅力中国》2014,(17):233-234
本文首先介绍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如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产品逐渐丰富,之后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发展理念落后。产业链条残缺,缺乏令碍规划,项目建设趋同,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