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供应链战略的思维模式构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供应链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和定位最终构建了区域经济范畴中理想的供应链模式。并通过供应链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综合的阐述,供应链模式能够整合区域各部门企业之间分散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研究和实际调研,本文建立了包含关系强度、供应链整合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以及知识转移绩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以供应链节点企业为调查对象搜集数据,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供应链的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获取能力呈正向关系;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转移绩效呈正向关系;关系强度与供应链整合能力呈正向关系,但与知识获取能力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如何构建供应链联盟中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金鑫  刘红丽 《商业时代》2005,(14):16-17,25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间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略联盟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所采用。战略联盟能否获得成功,联盟伙伴选择是个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一种战略规划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型分析了供应链联盟中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闫英杰 《商》2014,(31):230-230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比较落后,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商品转化率较低;供应链节点各组织载体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导向下,为使农产品供应链更加合理化,本文提出了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整合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核心龙头企业的整合、基于中心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空间布局规划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供应链中的每个节点既是后一节点的供应商,又是前一节点的顾客,供需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传统经济批量模型中,订货商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这对供应商而言并非最优,供应商和订货商是矛盾对立的。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供需双方应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博弈的结果理应达到双赢。因此,为在竞争中取胜,应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一方面,供应商应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对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另一方面,供应商应与订货商建立战略联盟,追求优化、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本文建立的订货商的经济批量模型、订货商已作决策条件下的供应商最优生产批量模型以及供需双方合作博弈条件下的价格折扣模型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促使供需双方达到双赢,从而实现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界定集群式供应链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与块状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认为发展集群式供应链是提升块状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教育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学校规模变化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大学城影响力模型和区域经济变化模型,并以2010年安徽财经大学西校区搬迁为实例,进行模型的运用与验证。根据模型得出学校规模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提出大学城与区域经济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用其他地区政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网络的价值增值博弈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的结构组成和成员间的竞合关系越来越复杂,已由链条式供应链扩展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式供应链(单供应链网络),进而演化为由多个单供应链网络构成的复杂供应链网络.目前对供应链均衡模型的研究多限于针对单个供应链网络上下游企业间博弈,考虑到单供应链网络之间存在的以价值增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竞合关系博弈,文章提出了复杂供应链网络的价值增值均衡模型,建立了在成本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贝叶斯纳什博弈模型,并以算例给出了相关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9.
张滨杭 《商》2013,(23):292-292,166
在供应链的体系里,我们应该学会去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障碍,就是去建立一套包括企业内以及企业外一系列活动的优良组合,把企业里的价值链变成一个增值能力更加强的企业里的价值链。而供应链描绘出了一种联盟的结构,而有关供应链里的管理实践,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所有企业之间长期合作的关系,还是超越了供应链里,初期时候以短期并基于某一些业务活动的一种经济关系,这就使得供应链从一个作业性的管理工具变成管理性的工作体系。该文章主要就是去探讨物流配送里中心物流管理重组及其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较具竞争力的组织形式 ,供应链联盟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而产生纳新的经营模式 ,对产业集聚与供应链联盟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分析 ,并着重研究二者融合发展如何提升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吴振顺 《商业时代》2005,(17):17-18
供应链战略的实施,改变了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和发展模式。供应链战略帮助企业外部协同能力提高,使得区域经济组成数个产业规模的供应链企业群,通过协同经济的增量效益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供应链战略对分工经济和整合经济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发重要,而供应链战略合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的特点,并分别基于供应链产品价格折扣模型和博弈论模型对供应链企业合作价格决策进行探讨,为供应链企业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异质性分布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农村三产融合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3.47%;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介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按中介效应占比由大到小对四大地区排序的结果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模式驱动农村三产融合;行业协会可通过创建示范区、构建全国性平台、构筑示范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支持;东部地区政府和生产性服务业应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西部、中部及东北地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针,这意味着协调统一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议题。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基于灰色动态关联度模型对吉林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规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在政府的相关制度安排下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期望为吉林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予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入手,就"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发展陕西企业商业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通过分析商业模式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齐悦 《市场周刊》2005,(17):22-2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已卷入全球性竞争。传统的生产与流通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一种全新的企业关系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正在逐步兴起,并改变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模式。21世纪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供应链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采购越来越被企业关注和重视,采购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区域物流系统的构造入手,建立了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模型。通过模型的推演,揭示了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所存在的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并对模型的结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结合我国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数据检验和分析,总结出区域物流系统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正负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8.
区域竞争力可分解为三个层面:宏观的区域竞争力,中观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微观的供应链集成竞争力.微观层次中,企业通过供应链集成与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联盟,通过契约关系不断激励整个供应链条研发创新、降低成本;中观层次中,由于供应链的集成,企业间形成了同时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产业集群,它们的竞争力在适当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随着供应链集成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断提升,形成了该区域竞争成功的关键要素.反之,如果企业没有高效、敏捷的供应链集成系统,区域内就形不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邱漠河 《中国市场》2013,(26):27-28
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与其利益相关的联合体间创造出的一种供应链最大化效应的协同。一般传统的结构、战略和绩效分析框架,只是体现出了供应链柔性竞争力的方面,想要真正实现供应链柔性对于成员企业的价值,就必须从代表供应链柔性能力的柔性战略视角去审视供应链。笔者是从这一角度构建供应链柔性模型,并且对这一模型各变量间的关系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理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视角探究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实地调研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的典型地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对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因素是地理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核心驱动力是区域文化和供应链品牌协作。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由“资源优势”向“效率优势”和“品牌创新优势”转化,有赖于政府制度创新、集群供应链品牌协同及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