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古〔1〕开天,日出东方。昆仑巍巍,黄河泱泱。大化流行,万类咸章〔2〕。
  〔1〕盘古: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之人。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徐整《三五历记》,据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相似文献   

2.
民惟邦本 [释义]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引申]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10月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涵盖“改革”范畴,以“改革、体制”为主题,在认识上有深化、有创新和发展。他说,《决定》有三方面理论创新:提出了“五个统筹”,首次强调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提出建立健全“归属  相似文献   

4.
聊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最早关于聊城的文献记载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晏子谈到齐国的疆域为:西至“聊、摄”,东至“姑、尤”,“聊”即今天的聊城。战国时期,聊城为齐燕争战之地,《史记》记载的“鲁仲连射书喻燕将”的典故就发生  相似文献   

5.
西南人过年     
中国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据统计达54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仅贵州一地就多达千多个。异彩纷呈的民族佳节,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过年是每个民族都有的,最令人向往和沉醉。过年的传统已有2000余年关于过年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杜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即一年农事完毕,为报答神的恩赐举行的祭祀活动。《诗·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也是一年岁终的祝语:一说“年”是一种怕光怕红怕巨响的“怪兽”,经年昏睡,到年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度地篇》是一篇论述水利灌溉工程的著作,《地员篇》是一篇论述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的著作,这两篇是《管子》书中关于农学的著作,也是先秦古籍中关于农学的重要著作。韩非说,“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 (《韩非子·五蠹》),秦始皇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记》),《管子》这两篇著作当属于“不去之书”,并可能是“商管之法”的一部分。《管子》书中这两篇著作,难免使读者产生以下问题:《管子》书中主要论述的是关于哲学、政治、经济、兵法等问题,为何包括有科学技术方面的农学著作?这个问题显然不能解释说,这是由于刘向编定《管子》一书时汇集各篇的随意性所致。因为从表面来说,这两篇的体例与大多篇文相同,也是桓公与管仲问答之文。除此而  相似文献   

7.
于光远 《特区经济》1997,(12):14-16
<正>一、一般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公有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许多人这样说,本意是为了简化。但是我认为应该先把本义准确地交代清楚才能作这样的简化。即宪法第五条上的公有制前面的“社会主义”四个字是不应该随便“简化”掉的。理由为不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或“社会主义的”五个字,容易被人理解为“一般的公有制”,而一般的公有制的存在,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特点。中国古代人们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说的“王”就是奴隶主国家和封建主国家,那是“公”不是“私”。《诗经·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不论这里说的“公”是怎样的“公”,反正是“公”不是“私”。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有制或资本主义的国家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刘树伟 《走向世界》2013,(27):48-49
<正>秦始皇自二十六年统一六国,到三十七年病死沙丘,为彰显功德、求神访仙等,曾五次大规模地巡游全国。五次巡游中,三次到达芝罘,即现在的烟台芝罘山。秦始皇巡游芝罘之事,《史记》等典籍均有记载。芝罘,古有转附、青城山、之罘、芝罘诸说。"转附"之说,最早见于儒家经典《孟子》。《孟子梁惠王下》云:"(梁惠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清代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素有“卜奎”、“龙沙”之称,今又有“鹤城”之谓。“卜奎”的由来已有很多考证。但“龙沙之称从何而来呢? “龙沙”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班超传》中,曰:“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岭,咫尺龙沙。”这是篇后  相似文献   

10.
风筝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稍后的《韩非子.外储说》也有记载:“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鸢(鹞),应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文献记载的风筝。中国的风筝和后来发明的火箭,并列成为世界历  相似文献   

11.
词类活用,在中学语文文言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有些文言词,到底是不是活用,其说不一。本文拟就某些文言词是否活用加以辨析,以就教于方家。“愿为市鞍马”的“市”李强运等《疑难词句汇析》在《诗词八首》的“词类活用”中说:“愿为市鞍马(《木兰诗》)”是“名词‘市’带宾语‘鞍马’,用作动词:买”。〔1〕把这一“市”字看成是活用词。经传方等《中学古文评注》在《木兰诗》中注为:“市,动词,买。”〔2〕没有把这一“市”字看成是活用词。市,本义是集中做买卖的场所,名词。《说文》:“市,买卖所之也。”引申为交易,动词。《宋史·范仲淹…  相似文献   

12.
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史料,全文如下: 唐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 百张。远年老或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朝野佥载》,《太平广记》卷243,“何明远”引) 像这样记述古代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史料——“家有绫机五百张”,在现存文献中可以说是仅见的。难怪史家,特别是经济史家,都十分重视这条材料,并常用它来说明唐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高度。如有的史家说,何明远“是一个资本所有者”,他经营的是“大规模织绫工场”,或说是“大规模的私人纺织作坊”。有的史家则用这条史料为例,说明唐代织紝业的发达。由此  相似文献   

13.
《周易》“六经”之首,其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其表现形式的独特与完整,已为历代学者、专家所重视,本文在此只想就《周易·蒙》的教育精神及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读者。所谓“蒙”即幼稚之义。《蒙》卦中的“童蒙”,即幼稚的儿童。《序卦》说:“《蒙》者,蒙电,物之稚也”。“稚”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种为幼苗,《诗经·闯  相似文献   

14.
火耕流种     
《后汉书·杜笃传》载杜笃《论都赋》,其中谈及以关中为中心的雍州之生产情况时,有“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镭钁株林,功浅得深”等语。《中国经济史辞典》谓“火耕流种”即晋陆云《答车茂安书》中所说的“火耕水种”。此说欠妥。陆云的原文是:“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决泄任意,高下在心。”说的是当时鄮县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大家都在说《无极》,说“馒头血案”。今年,大家说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黄金乳”。这是近两年大片的情形。有一个人跟我说,现在大家有一种以抨击张艺谋为乐的情绪,不信你去看看《墨攻》,镜头都弄不清晰,还得到  相似文献   

16.
白云风筝节     
《中国西部》2006,(10):44-45
风筝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据《墨子&;#183;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稍后的《孛韦非子&;#183;外储说》也有记载:“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鸢(鹞),应该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文献记载的风筝。中国的风筝和后来发明的火箭,并列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明代万户则把火箭和风筝结合到了一起,他两手各持一个风筝,坐在装有火箭的椅子上,渴望实现一个人类飞天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记得大连曾经有一个市微,也不知现在是否在用。市徽图案好像很复杂,但其中有一个元素我记得很清楚,就是足球。我曾经在广州《足球》报发表过一篇文章,说.“足球是大连不落的太阳,在这座城市里产生冠军,那很正常。”  相似文献   

18.
“和谐”从人权学的角度讲,“和”是人和。我国和为贵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深入人心。我们经常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谐兴邦。西方也是如此,远在古希腊哲学家就把“和谐”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初期的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就著有《自由和谐的保证》一书,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和谐有五  相似文献   

19.
青年舞蹈编导陈延荣近年来涉足龙文化,她在说龙、求索龙,她娓娓地描绘着传说中的龙:盘古是"龙首蛇身";"女蜗蛇躯、伏羲鳞身";炎帝"龙首";黄帝"人面蛇身";大禹也是一条虬龙……龙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陈延荣的脑海里勾勒着龙的国家、龙的传人、龙的精神的壮丽画图,她开始策划将这文明古国的神奇画卷赋予舞蹈的再现。陈延荣选取了《盘古开天地》为开篇;然后是《伏羲与女蜗》,写出东方创世纪和女娲气壮山河造人补天;写《黄帝出世》,开拓中华文明之光;写《大禹治水》,歌颂兴利除害、为民造福的献身精神;写《精卫填海》,激扬锲而不舍的移山填海精神;写《后羿射  相似文献   

20.
天凉了,按说楼市也该进入淡季了。可现在楼市仍然热闹得很,忙得一些开发商和媒体记者打着“飞机的”,各处赶场。最近,楼市又掀起一波“出书热”。官员出书的有:中房协会长杨慎的《房地产与国民经济》;媒体记者出书的有:陈大阳的《一个记者眼中的地产十年》;当然,更多的是开发商出的:任志强的《任人评说》、郭钧的《芝麻为谁开门》等,听说张玉全、谢强也要出书。有人说,开发商财大气粗,连电影、电视剧都敢玩,出本书有什么稀奇,还不是捉刀代笔,为自己或自己的项目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