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金融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区域金融存在空间相关性,即某一地区的金融发展通过空间误差项对邻近或可辐射的区域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可促进邻近或辐射区域的金融发展,并且存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为此,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需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般均衡条件下的代际预算约束模型,本文选取时间跨度为2000-2014年的29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新兴经济体的财政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政府债务的上限。结果表明,政府负债率理论上限为130.50%,历年实际负债率上限处于84.81%-93.04%之间,就实际负债率而言,政府债务具有可持续性,且可持续的空间较大。本文进一步设计压力情景,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发现,利率的变动与负债率上限呈反向关系;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与负债率上限变动存在正向关系;负债率的上限随经济规模对稳态值的正向偏离程度的减小而降低,随经济规模对稳态值的负向偏离程度的减小而提高;负债率上限随财政支出对稳态值正向偏离的增大而下降,随财政支出对稳态值的负向偏离上升而增加。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债务是可持续的,压力测试的结果也较为乐观,但影响债务可持续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得出财政支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作用不明显三种结论。为了厘清财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本文从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弹性的视角,通过对1990~2011年间我国财政支出及居民收入数据的回归分析,探索财政支出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以说明我国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的财政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农村居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调整作用相对弱化,因此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应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点,建立长效增长机制,同时,在推出财政支出政策时要综合考量其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南省17市1990~2012年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市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但GDP增速小于财政支出增速。因此,单纯依赖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研究显示,受地区资源、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各市自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省会郑州的自发经济增长水平明显高于非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5.
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能够促使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对地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产生积极显著的影响。因此,有意识地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主体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文章以海南省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现状为依据,对海南省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中央银行各类业务的执行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各国经济体制的不同以及政策传导渠道的不同会使得各国中央银行政策的执行效果存在差异。从财务报表角度分析,中央银行各种政策的执行结果可以通过总资产规模得以全面反映,本文主要运用VAR脉冲响应分析法研究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间的关系。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规模与经济总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引起总资产规模的变动会对经济规模产生短期明显的冲击,这种冲击有一定滞后性且持续时期较短,分析结论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现状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支出竞争,政府竞争目标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竞争实现的。广东数据的分析结论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竞争效益综合水平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竞争效益水平类型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从财政支出竞争效益水平的各市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来看,各个经济区域内部各市之间的差异大于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错配会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利用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通过扭曲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土地资源错配主要降低了高技术绿色专利,且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城市中存在。我国应完善财税制度和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机制,减少土地资源错配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直接影响,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地下经济是指逃避政府税收和监管。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活动。产生地下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收,如能成功逃避税收。地下经济的成本收益率会明显高于地上经济。因此税收是影响地下经济规模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可变参数模型分析地下经济规模对宏观税负变动的敏感度,基于VAR模型分析宏观税负变动对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地下经济规模的增减跟宏观税负的高低有一定的正向关系;税制的完善程度同样也对地下经济规模产生影响,相对完善的税制结构、稳定的税收政策能够遏制地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严成樑  徐翔 《金融研究》2016,435(9):99-114
本文将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引入结构转型框架,假设政府通过税收为财政支出融资,考察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规模,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这说明从结构转型的视角考虑,经济中存在最优生产性财政支出规模。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省级层面的数据,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结构转型,这主要是通过基本建设支出渠道实现的,福利性财政支出会抑制结构转型。分地区的研究发现,在沿海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结构转型的总体效应不显著,其中财政科技支出有利于促进结构转型,基本建设支出对结构转型影响不显著,财政教育支出和农业支出会抑制结构转型。在内陆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总体可以促进结构转型,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政教育支出对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科技支出和农业支出对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考察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以及由此引致的策略性竞争效应,研究表明:财政分权等经济社会因素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的空间溢出效应。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支出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产生抑制效应,但较之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增长速度还取决于增长稳定性。本文利用我国245个地级市1978—2014年间面板数据和马尔科夫情势转换聚类面板模型,从情势转换与聚类视角考察了地级市经济增长动态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动态增长模式及其可持续性,进而剖析了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级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三种动态增长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平均增速、增长状态及其持续期、增长波动性进而在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支出分权显著增加了地级市归属为低增长、高波动模式的概率,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而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则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收入分权总体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受地方纵向财政失衡加剧的不利影响,这一积极作用有所减弱。增加地方财政自给度(即增加地方收支分权匹配度、减小地方纵向财政失衡)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这一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优化完善财税体制以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增长速度还取决于增长稳定性。本文利用我国245个地级市1978—2014年间面板数据和马尔科夫情势转换聚类面板模型,从情势转换与聚类视角考察了地级市经济增长动态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动态增长模式及其可持续性,进而剖析了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级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三种动态增长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平均增速、增长状态及其持续期、增长波动性进而在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支出分权显著增加了地级市归属为低增长、高波动模式的概率,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而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则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收入分权总体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受地方纵向财政失衡加剧的不利影响,这一积极作用有所减弱。增加地方财政自给度(即增加地方收支分权匹配度、减小地方纵向财政失衡)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这一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优化完善财税体制以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在地区间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本文以广东省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5.
持久性减税可能对地方财政造成动态冲击,合理施策有利于保障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为此,选取我国2010—2019年251个地级市数据,使用熵值法从财源结构、支出效益、治理目标和区域协调四个方面构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指标,系统考察持久性减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短期与长期动态效应。研究发现:持久性减税短期内不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但从长期来看,将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短期内减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负向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财政自给率更高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强的地级市更明显,因此要更加注意施策力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典型特征表现为税负、公共投入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三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策略互动,从而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交互项系数的符号,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三种政策工具是相辅相成的;交互项的作用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税负、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投入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边际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财政农业救济、农业其它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独立直接效应,农业生产性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溢出直接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独立直接效应与溢出直接效应呈现非同向性、多样性、非对称性与动态性发展规律,并受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社会投资的约束效应、财政非农支出的间接效应、农业各税冲销效应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9.
税收征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保障,征管效率的高低是财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以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静动态及空间效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税收征管静态效率整体较低,呈"东高中低"的态势,动态效率年均增幅同样偏低,呈"中高西低"的格局,同时,征管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低效率的第三象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行为有助于征管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则有双重影响,具体来说对对外贸易和创新环境有正向影响,对经济效率和公众关注则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2~2011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房价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效应;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作用效果并无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就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仍以地方财政支出影响为主,而中部地区的情况却出现了逆转,土地出让收入对房价的刺激作用要显著大于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