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夕”中的“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夜”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第一天,击鼓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古往今来,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很多富有极积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我国人民多少年来,还有除夕“吃年饭”、“大团圆”的习俗。年饭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研究比较认为,在甲骨文、金文中,“ ”即“就”,并叠加“又”或“尤”为声符,有声化趋势,后“ ”废“就”存,为小篆所本。“就”字形体曾加“辵”旁表意,然其形体并未保留下来。“ ”字下从“高”之形体“ ”亦未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3.
《西部论丛》2006,(2):82-82
一些人对“和谐”二字作过这样的解释,“和”字是由“禾”和“口”组成,表示人人都要穿衣,个个都须吃饭,这是“科学”;“谐”字是由“皆”和“言”组成,表示人人都应发言,个个都能说话,这是“民主”。反过来,没饭吃就会打仗,于是无“和”可言,没言发就会反抗,于是无“谐”可言。  相似文献   

4.
“岜沙”系苗语地名。这里的“岜”只是汉语的一个代表字,其实它的苗语发音为“bia”。“岜”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巴茅草多”,“沙”是“杉树多”之意。因为初建村时这里巴茅草和杉树多,故名“岜沙”,据传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由黎平迁居而来,故苗语又称“分送”。“分”是苗语的村寨,“送”是黎平。  相似文献   

5.
眼下“实名制”之风在各行各业愈刮愈猛,大有“满城尽是实名制”之惑。从“储蓄实名制”,“股票交易实名制”,到“手机实名制”,“QQ群实名制”,再到“网游实名制”,“高校BBS实名制”,甚至酝酿讨论之中的“博客实名制”……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把“教书”与“育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教师的特殊任务——通过“教书”来“育人”,“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的“硬”任务。要使“育人”这一任务由“软”变“硬”,就要从教师本身做起,即欲要正人,必先正己;明确任务,甘当人梯;因课解道,相机而行;优化方式,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减员”方能“增效”在推行劳动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中,“减员”作为“增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有企业中引起高度重视,为搞活企业,提高效益,使企业摆脱困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企业在“减员增效”中,有这样几种片面认识:“减员”才能“增效”;“增效”必须“减员”;“减员”等于“增效”。由于对“减员增效”的不完整理解和认识,从而减员产生了“一刀切”和“一窝风”等现象。在减员过程中,有的采取平均主义的做法,层层下达减员指标,有的采取貌似公正,实则容易引起矛盾的群众之间互相打分…  相似文献   

8.
当我还未完全弄懂,为什么“失落感”总像影子那样,弄得我的一些老师、长辈在退休之时,老是“剪不断,理还乱”?殊不知,退休的岁月也在窗外向我悄悄招手了!何以消解“失落感”?我选择“收藏”。“收藏”可能是满足人性中“占有欲”的种手段。有“失落”,有“收藏”,或许可作定的心态平衡。再说,退休了,大可“玩物”了,即便不小心就此“失”也无关紧要,更何况还可以“玩物养志”嘛。  相似文献   

9.
言论     
《民营视界》2006,(3):2-2
古人云:“胜者王侯败者寇”。对当今民营企业家来讲,“胜”不是“胜利”的“胜”,而是“剩下”的“剩”,企业家只要“剩”到最后,永远是王。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一月赴台湾参加学术研讨会,恰逢台湾的民俗节令—尾牙节。  这一天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我们在餐桌上听台湾朋友介绍“尾牙宴”,十分好奇,说来也很有意思。  原来在古代,市场交易的经纪人被称作“牙”,交易市场称为“互市”。唐代人因写“互”酷似“牙”,故改写“牙”。因此,自唐宋起,交易中介者为“牙人”,以经营贸易的商行被称为“牙行”,营业执照为“牙帖”,营业所得税称为“牙税”,佣金则为“牙钱”。以后,每月的初二、十六日是雇主为员工改善伙食的日子,叫做“牙祭”。  台湾工商业者每逢初二、十六日杀猪宰羊…  相似文献   

11.
说端午     
“仲夏端午。端,初也。”即事物之初始;午,十二地支之一。农历以地支纪月,称五月为午月。“端五”原只意味每月初五日,因“五”与“午”同音,故端五又称“端午”。后来端午特指五月初五。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为避“五”讳,此后,“端五”改为“端午”。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是“中国式”的经济,它具有不少特殊性。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判断,凡是忽略“中国式”的,难免“唱衰”、“唱坏”;过于挚爱“中国式”的,势必“唱兴”、“唱好”。这些偏颇之论,对大众来说,只能姑妄听之,切勿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民工荒释放什么信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根源是“制度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最热门的 18个职业分别是:   在会计领域中的“法务会计”,   广告业中的“媒体规划”,   娱乐事业中的“制作人”,   顾问业中的“管理师”,   教育事业中的“特教老师”,   工程领域中的“化学工程师”,   财务领域中的“企业系统分析师”,   连锁业中的“后勤支援业务员”,   医疗事业中的“资料分析师”,   资讯服务业的“网站主持人”,   法律业的“知识产权律师”,   执法人员中的“犯罪分析师”,   媒体业的“互动式媒体专家”,   销售业的“资料服务业务代表”,   科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年终将至,义到了各种检查评比的“时节”。对此不少单位、部门“高度重视”,甚至“一把手”亲自挂帅,把总结评比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在评选、评优中“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没有“笔杆子”的单位想方设法“挖”来“秀才”,笔下生花;有些单位则在宾馆包下房间,集中攻关。总之,要写出特色,写出亮点,吸引“眼球”,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你特我奇,胜人一筹,“凭笔”胜出。  相似文献   

16.
质量名言     
“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用科技提高质量,靠质量占领市场”;“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质量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广告”;“产品质量,企业形象”;“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质量精益求精,服务尽善尽美”;“不怕发现质量缺陷,就怕放过质量缺陷”;“重质量者兴,轻质量者衰”。质量名言  相似文献   

17.
康新春 《发展》2011,(2):47-47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深”人基层,“心”系群众,“情”撒田间,“意”留乡村,先后组织开展了“组工干部调研月”“建国前老党员走访慰问周”“组织部长接待日”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拓展了下基层活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民企“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企也由“小孩子”逐渐“长大了”,有的甚至成了行业中的特大型企业。   虽然他们对市场经济的“水性”,从小就比较习惯,但也依旧要适应对“大人”管理与对“小孩”管理的不同。不少民企至今还在用管“小孩”的办法进行管理,结果,不是让其“长不大”,便是把它“管死了”。   “长大了”的民企到底怎么管呢 ?这就是当前成长型民企面临的新课题。 民企如何解决管理“不适应”   解决民企管理“不适应”,其基本思路是,必须抓好“进化式”的管理创新,而不要死抱住…  相似文献   

19.
牧惠 《江苏经济》2003,(8):78-78
有一篇章名为《贪官“十怕”》,列举出“贪官怕纪委”、“贪官怕清官”、“贪官怕记”、“贪官怕小偷”、“贪官怕贪官”、“贪官怕下属”、“贪官怕情妇”、“贪官怕老婆”、“贪官怕司机”、“贪官怕无赖”这“十怕”。这“十怕”确实存在,人们不难举出例子证明。但是细细一想,这“十怕”当中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属正气部分),既有可怕一面,也有不足怕成分。所谓贪官“怕正气又怕邪气,成天胆颤心惊”,“难怪有一篇章说贪官都是‘短命’的”云云,似嫌太天真了一点。  相似文献   

20.
名牌与文化     
现在许多地区或企业都在实施“名牌工程”、“名牌战略”。何为“名牌”?“名牌”的内在价值包括哪些因素?一般人以为,所谓“名牌”是“牌”与“名”两部分组成。“牌”实际上是商标的俗称,“名牌”即是著名的商标或驰名的商标。而“名牌”的“名”笔者认为还包涵着另一层含义,即牌子的“名”要正,“名正”才能“言)顺”。要有“名分”,要取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才能在一个国家扬名,进而在世界扬名,成为真正的名牌。按照国际惯例,广义的商标不仅保护各类商品商标,还保护各类服务,如金融、法律、广告、会计、咨询、设计、教育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