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以国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推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因县级财政负担沉重、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过少而面临窘境,深化现行投入体制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推行"以国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从而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经费的短缺程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系统性或整体性的差距: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特色发展囿于局部,师资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三重矛盾并存,留守儿童比例高等等。解决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应从完善政策机制,建立“以省财政投入为主”投入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利用区住优势促进边境地区学校特色从局部向整体发展,改善寄宿条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崔秀荣 《特区经济》2007,(2):153-154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存在总量投入不足、教育负债严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应从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农村民办基础教育、建立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长的机制和创新教育经费管理方式着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执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执法措施:加强执法队伍法治教育,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执法提供组织保障: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各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法定指标;建立健全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公平;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执法到位.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的调查表明,“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保障公办教师工资的发放有明显的效果,但这项改进从总体上看仍囿于现行体制框架之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的城乡分割问题。我国真正实现政府办农村义务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力量,必须强化中央、省市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建立规范化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应逐步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张小磊 《唐山经济》2004,(12):45-46
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全面运行,农村教育实现了由“农民办”到“政府办”的根本性转变。面对这一转变,如何有效地保障农村教育投入,成为县级政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严重滞后,因此加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非常必要:一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二是保障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客观需要;三是规范政府投入行为的现实需求。同时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具有可行性:一是立法的依据充分;二是立法的理论基础已经成熟;三是国外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借鉴。最后,提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基本内容的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郎溪县和宁国市的调查表明,税费改革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但税费改革后“以县为主”等政策措施,只是实现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低水平保障,还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稳定的投入保障体制。基于对安徽的调查,本文建议,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一张保障义务教育最基本投资需求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为"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对西部边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使长期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经费有了保证;同时,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并不十分宽裕,农村税费改革也给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健全和完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宽农村教育投入渠道.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改革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在原籍报考的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两免一补”,推行义务教育办学的标准化等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结束了多年来“集资建校、收费办学”,靠向农民要钱来维持学校运转的历史。2001年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了财政投入力度,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缺点。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改革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在原籍报考的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两免一补”,推行义务教育办学的标准化等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读书无用论”回潮农村娃不攀“象牙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  李丽 《乡镇经济》2003,(7):40-41
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367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要求加快修改《义务教育法》;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许多委员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尽快出台《教育投入法》,确保教育投入到位。代表、委员们的呼声事出有因。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九年义务教育出现了令人震惊的“黑洞”。尽管我国已宣布“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目前仍有15%的地区———几乎全在农村———尚未“普九”;还有0.9%的适龄儿童没能上学,11.4%的少年没有读初中,15岁以上的人口中仍有8500万人生活在与文字隔绝…  相似文献   

14.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为"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使长期困绕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并不宽裕,也给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健全和完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宽农村教育投入渠道.  相似文献   

15.
“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是在“校财乡管”财务管理体制弊端迭出的情况下产生的,它适应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的要求,克服了原有财务管理体制缺点,有着自身的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重新配置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现有财政资源,增加农村此方面的财政投入;整合现有投入“三农”的财政资金,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和加入WTO后的发展需要,重新确立现有“三农”财政资金的分类及其用途,适当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比重。  相似文献   

17.
郭三省 《发展》2008,(5):84-85
一、认清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背景.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即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乡、村两级办学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问题,核心是在筹资方面过分依靠基层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改革部分缓解了矛盾,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建议全面调整不同层级政府间责任关系,建立相对集中型筹资体制,重点是要突出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形成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的合理责任分担机制。中央政府的责任主要为通过转移支付将地方财力均等化。同时,应同步推进其他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9.
"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财力薄弱的县市无法做"主"、镇村两级办学积极性下降以及"农村普九"债务无法化解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建立稳定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监督机制等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李雪 《魅力中国》2013,(8):170-170
义务教育是我国的教育基础,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其中表现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生源存在差距,主要是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资源不平衡所造成的。针对这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通过加大投入、改善财政体制,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制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缩小城乡间义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