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生态警钟须长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蒙古生态治理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蒙古自治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也是我国许多独特动植物物种的富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和确保我国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是我国解决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生态问题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这个沙尘暴的重要起源处,国内102位企业家云集于此。他们共同发表《阿拉善宣言》,拟定连续10年时间,每人每年掏出10万元,创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向沙尘暴发起挑战。SEE取自英文society(社会)、entrepreneur(企业家)、ecology(生态)三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寄意了然:企业家要担负起社会进步和生态治理的双重责任。中国企业家首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3.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浑善达克沙地东缘。全旗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29.4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阿旗的沙化退化草场和风蚀沙化耕地已分别达到了草场和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为了尽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劣的状况,近几年,特别是我旗被确定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以来,我旗坚持实施生态保护性建设,做到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并举,以自然恢复为主要手段;生态建设与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并重,以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治水利厅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结合”的治理原则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统一”的治理方向,顺应客观规律,尊重先进科学,上下协调配合,扎实开展工作,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将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区共开展  相似文献   

5.
于海涛 《魅力中国》2013,(32):282-282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人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  相似文献   

6.
搞好农牧业基础建设发展旗县经济──清水河县发展县级经济调查张建设,杨崇义,田跃勇(内蒙古计委)清水河县在过去是穷的出了名的旗县,农牧业生产条件非常恶劣。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清水河县委,政府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牧业基础建设,治理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为维护生态平衡,应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尽可能降低污水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首先阐述污水治理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实例,深度探究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分析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充分发挥污水治理技术的优势,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助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公众生态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转型。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定位现代化城市发展、完善城市生态动能区及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额济纳旗属于极端干旱荒漠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仅限于居延绿洲。如何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与绿洲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保生态,促发展的双向目标,根据我在该旗多年工作的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对策和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态势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西部草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极具敏感和至关重要的前沿阵地,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由于西部草地“三化”迅速,导致草原荒漠化不断蔓延,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沙尘暴肆虐西北波及全国.从1950年至今。已发生了80余次。2000~2001年袭击北京20多次.2006年北京发生10余次.一次又一次敲响了沙漠化向京津进逼的警钟。2006年大范围的旱灾、蝗灾为近10年所罕见。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草地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达茂旗地处阴山北麓,是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带。历史上达茂旗曾呈现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观。然而近年来草原的大面积退化、沙化和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已给我们敲响了生态恶化的警钟。如何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全旗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达茂旗各族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傅海生 《发展》2010,(8):44-44
民勤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夹缝中,由于沙漠化的加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移民等报道频频见于各种媒体,更被冠以中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民勤的沙漠化更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2001年7月30日,温总理在视察甘肃时指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在随后视察甘肃或接见甘肃负责人时也每提到民勤沙漠治理问题。多年来,  相似文献   

13.
王红帅  董战峰 《改革》2023,(12):138-150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伴随国家战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先导性课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调形成与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适配的治理能力,要求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重视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学精准、加强空间治理、强化法治保障、深化国际合作,具体可遵循“深化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基础支撑”框架确定关键任务,以形成多方共治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双方存在利益博弈、政策博弈与权力博弈,形成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局面,制约生态文明的发展。央地政府的不同生态治理博弈策略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果,要进一步探索央地政府生态治理的行为规制,推进政府生态治理能力与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大陆岸线18000多千米,主张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千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保护海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陆海环境一体化治理,才能遏制目前不断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陕西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分析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要积极实施生态建设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合理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各项林业生态制度;增强各部门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加强林业信息化,实现林业治理现代化;提升林业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民勤绿洲已变为沙源,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策源区之一和生态特级危机区。文章分析民勤沙漠化持续恶化、防沙治沙进展缓慢,"整体治理,局部恶化"的根源是缺水,认为投入产出失衡是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民勤乃至西北常年少雨干旱,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草原生态恶化,沙漠化、沙尘暴威胁国家安全。民勤沙漠化防治要统筹规划,机制创新,科学治沙,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力求建设和发展,主张从长远考虑,实施"朔天运河引水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彻底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局面,从根本上治理民勤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2007,(13):2-2
嘉善县姚庄污水处理工程是浙江省重点项目,也是省生态百亿项目。该工程的建设对促进项目服务区域的污染治理和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推进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促进小城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鄂前旗提出要全面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设立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奖励基金,旗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在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成绩突出的农牧民、嘎查村进行奖励.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春,在北京出现14次沙尘暴后,朱镕基总理视察了河北、内蒙古一带的生态环境,确定环京津的冀蒙边界20华里为“退耕还草(林)”的重点区域。与内蒙古一线之隔的河北省尚义县哈拉沟乡哈拉沟村村头也出现了“退耕还草”的宣传标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