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稚亚 《经济》2014,(6):80-80
正新一届领导层履职以来,城镇化被寄予厚望。距离国家层面做出整体部署已过去近半年,各省份是如何打造地方版城镇化的?目前,在提到城镇化这一话题的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有29个省份明确提到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除了北京仅表示修改城市总体规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本质要求。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石家庄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而从强化产业支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保制度、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及积极发挥城市社区和志愿者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当前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制度、经济成本、自身素质、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障碍,我国农民工“半城镇化”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职业与社会身份的不一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就业与生存状况恶劣、缺乏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使农民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市民化是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而新生代农民工因其现实背景和时代特征,其市民化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有效途径.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行制度探索和政策创新,以期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经济》2014,(4):85
正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这是在系统总结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层次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做出的科学判断。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核。无论国内外,城镇化水平都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的。因此,人一定是城镇化的核心。之所以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是因为过去我们走了  相似文献   

6.
让进城农民工享受同等公共服务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义所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农民工市民化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对于江苏各级政府而言,未来农民工转变为市民过程中新增公共服务成本规模考验着政府财政能力,是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而目前对于江苏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的研究有所缺失。该文讨论了2013-2020年江苏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认为未来江苏每年农民工人均市民化公共成本为48910元,政府累计需投入1462亿元,为政府把握公共服务投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型劳动力群体。由于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构成及其规模缺乏清晰准确的推测计算,导致政府难以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分工,不同层级和不同地域的政府之间尚未构建起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基于此种考虑,笔者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考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将成本区分为下限成本和上限成本,并以辽宁省为例进行了简要的测算。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村与农民的发展,注重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平化与均等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乡之间的人口转移决定了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廊坊市近年来城镇化进城不断加快,在河北省处于前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廊坊新型城镇化也步入新阶段。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对于廊坊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廊坊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廊坊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般可从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层面来评价。基本生存条件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就业是市民化之本。二是城镇安居是市民化之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评价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制度。以人口转移为城镇化10阶段,进入新时代为城镇化20阶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化会在20阶段基础上进入30阶段,即没有进城的农民就地在城镇实现市民化。前一轮城镇化农民创造了在小城镇自己转移自己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30阶段则是城镇在城乡融合中创造市民化新模式。城镇要完成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任,就要具有城市功能,有能力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并市民化。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则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评价指标。城镇城市化面临市民化能力建设问题,既涉及进入城镇的农民的市民化能力提升,又涉及城镇的市民化能力。新时代的市民化是政府为主导的,不能单纯靠农民自己,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规划,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上。  相似文献   

10.
陈范红 《当代经济》2014,(24):88-89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概念无论从定位和建设重点都先进于低碳城市.为此,必须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同时,必须加强规划引领、分类考核、政策导向、依法行政和群众参与等方面工作,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措施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刊》2013,(Z5):24-24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外界普遍预期,城镇化发展规划或将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出台,2013年有望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相似文献   

13.
14.
自从"十五"计划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与此相伴随,学界即开始探讨新型城镇化道路问题。当我们仔细阅读党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时发现,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目标、新的理念、新的主体形态、新的战略、新的产业和新的道路六个方面。最后提出亟待学界深思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户籍制度背景下,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Heckman模型,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本地方言掌握情况)和经济特征(老家有无土地与分红和有无集体利益分红)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尤以本地方言掌握情况与老家有无土地与分红等因素影响最为显著。村庄区位特征(到乡镇政府/街道的距离)和农民工主观上的公平感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也有显著性影响。村庄距离乡政府/街道越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烈;个体公平感越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要有效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首先要提高农民工应对城镇化的能力,同时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水平,妥善处理农民工农村土地问题,加强农民工的城镇化意愿。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瓶颈: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主要应是“人的城镇化”,重点在农民工市民化比例提高上.但目前安徽省绝大多数农民工仍“亦工亦农”、城乡“两栖”,已呈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第三元结构”,这是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因此,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自身因素、制度、体制及政策因素进行分析,追根求源,探寻安徽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途径,详述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加快安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长期进城农民工规模巨大,他们有条件、有意愿在城镇长期定居,但由于缺少“稳定住房”,导致其在落户和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面临重重障碍,而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高的关键原因。促进长期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镇定居,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国内投资消费需求,稳定城镇化增速,提升市民化质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此,建议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注重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实施“长期进城农民工美好安居行动”,围绕加强住房和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完善农村“三权”维护与退出机制、构建成本分担机制等方面,创新机制、综合施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各种城市病凸显.其中"城市村"作为各种城市问题的集中体现,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笔者调研发现我国在经济改革中,被改革淘汰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中逐步聚集形成一种新类型的城中村.这类城中村具有传统城中村的显性特征,却有比传统城中村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可能将长期伴随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80年的30.2%下降到2013年的10%,但产业内部结构得以改善,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农业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城镇化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将农民工市民化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城镇化推进的重点工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近期任务是要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项配套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城镇化中的作用与功能.衡水作为华北平原的一个农业大市,面临新型城镇化的艰巨任务.多年来,衡水市城镇化率一直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完善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与功能、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农民市民化进程,对于衡水市新型城镇化将会产生积极、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