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立 《江南论坛》2016,(4):15-17
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常州的重大改革任务。近年来,常州在积极探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产城融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综合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围绕"城",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有序实施,公铁水空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常州经开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钟楼新城、凤凰新城以及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内涵不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4)
"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推进产城融合,提升新型城镇化,显得刻不容缓。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法(AHP)对湖南产城融合进行定量评价,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对产城融合发展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杰 《经济师》2012,(10):43-44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城脱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如何推进产城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仍然是城市发展需要审视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基于产城融合理念提出的背景,分析了产城融合的内涵特征,并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长三角众多的开发区正处于由单纯的工业功能区向现代化新城区加快演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发区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产城融合”的命题,实现城市、产业、环境和人之间良性互动、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拟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就长三角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声音     
《广东经济》2014,(2):10-13
正怀集:打造"肇庆城市副中心"市委、市政府把怀集发展目标定为肇庆城市副中心。围绕这个目标,怀集必须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把合作区打造成为区域合作的新亮点、绥江经济走廊的新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主引擎。——怀集县委书记江森源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15个指标,以2000—2015年产城融合相关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以及GIS可视化等手段对产城融合的时空分异格局进行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和产城协调类型分类数据对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影响指标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城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产城融合还主要处于颉颃阶段,尽管有部分城市的产城协调已经发展到初步协调阶段,但绝大多数省市的产城协调仍处于发展调和阶段。且从产城融合的空间分布变化来看,其东高西低的整体特征十分显著,有效印证中国经济东中西部阶梯式发展的空间格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时代背景的转变,产城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地融入"人"这一产城融合的重要维度,这也体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城融合”对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探讨了“人本导向”下“产城融合”的含义、机理与作用路径,认为“产城融合”应该是“产”、“人”、“城”三者的融合,而“产”、“城”的协同互促是以“人”为连接点,通过产品及要素市场的价格调节和因果循环机制实现的.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多数城镇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发展缺乏城市功能配套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良性互动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因此,需控制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围绕“人”的需求,重视服务业匹配,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适度超前推进以服务业为载体的城市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8.
开发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是推进园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肥东县推进园区产城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但在具体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加快肥东县开发园区的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实现园区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对智慧城市的指导原则、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制度保障等方面给出了明确指导,这些文件及后续文件的出台,一定会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2013年在部、省两级联合指导下,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绝大部分试点城市顺利完成了年度创建任务。关注民生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试点城市以构建健康可持续社区为目标,集成融合社区管理及服务相关数据,建设"以人为本"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江苏省产城融合发展历程,该文对江苏省13市产城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产城分离现象,产业经济增长过快,土地与环境设施、社会发展明显滞后,而且13市发展差异较大,不利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整体推进。因此江苏省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要以人口和就业的发展为核心,在土地和环境能够承载的范围内发展经济,促使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丁宏 《江南论坛》2023,(2):19-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当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动力,应以“科产城人”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不断深化创新城市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以“探路者”的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探索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战略性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2)
文章从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缘由和含义界定出发,分析了特色小镇的特点,列举展示了常州市龙虎塘智能传感小镇的发展成果,深入探讨了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产城融合;将市场与政府的力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配套基础设施落后、职住分离现象严重等问题,指出我国产业园区亟待向"产城融合"转型。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衡量城市职住平衡水平的相关理论及其衡量指标进行了对比,指出应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上进行一些调整。最后,提出了产业园区实现"产城融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产业、城市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也频频出现。文章从产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生态化水平出发构建了产城融合生态化动态耦合指标体系,以13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产城融合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处于良好耦合和初级协调的水平,离优质耦合相差较远;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和资源禀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产业经济与生态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与城镇化水平呈负向关系。最后从产业、城市、人的发展等方面围绕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并予以推进实施。《经济》记者近日在科技强区嘉定区采访时了解到,嘉定区的产业创新转型步入了整体实施阶段,正按照其确立的"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的发展目标、"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发展战略,把"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作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导向,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记者手里有这样一组数据,去年嘉定全区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6.
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具有较强的互动关联性。新型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两者融合能够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城无产"和"有产无城"都割裂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彼此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方位的产业发展体系和践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达到有效融合状态的城市极少。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虽然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产城融合三要素内部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城镇化建设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所属要素基本都处于低度协调的颉颃发展阶段,只有产业支撑指数所属要素耦合协调情况表现相对良好。但从时间序列上三者均呈现出逐步提升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高新区产城融合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产城融合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城融合概念及内涵界定上。构建了由城镇化指标、工业化指标及分离指标构成的产城融合测度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思路,以全国主要城市高新区为例,测度其产城融合水平并进行等级分类,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静 《当代经济》2016,(10):126-128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分离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隐患.在当前形势下,“产城融合”成为防止空城泛滥、产业园区竞争乏力等产城分离现象的最有效途径,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劳动力结构、城乡一体化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制,并在借鉴美国尔湾市“产城融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户籍制度、城镇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产城融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冯雷 《广东经济》2010,(9):50-54
城乡一体化,也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并且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上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