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振康 《江南论坛》2014,(11):57-58
正三千多年前,太伯、仲雍从周原奔荆蛮(现无锡梅村一带),建立勾吴国,开创了吴文化。在这之前的文化,称之先吴文化。由于在文献记载对此几乎是一片空白,对先吴文化的研究,我们倚重于考古学的研究。在考古学,先吴文化是湖熟文化。在笔者的《先吴文化探析》中,对先吴湖熟文化已作了论述,指明"作为吴文化的前驱,湖熟文化应即先吴文化",并对湖熟文化遗址的特点与分布、湖熟文化时代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无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吴文化扬长避短,在扬弃中不断嬗变提升,逐渐形成了"尚德向善"、"灵动智慧"、"开放包容"、"义利兼顾"、"开拓进取"、"刚柔相济"等人无我有或人有我强的区域文化内涵与特色,极大地促进了吴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支撑了城市社会的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各个层面),既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动力,也为城市个性品质魅力的彰显、打造城市品牌提供了历久  相似文献   

3.
范蠡的经营之道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娜 《江南论坛》2011,(4):58-60
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他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辅佐越王勾践大败吴国,一雪前耻,并成就了千秋霸业。范蠡是楚国人,但后人提起他,更多地会想到越国、吴国,这是因为范蠡成就了越王勾践,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吴越文化本为一体,在列土封疆的春秋战国时代,吴、越划分得很清楚自是无可厚非,现代社会更多的是把吴越文化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泰伯奔吴,建勾吴国,是开创江南文明的标志。泰伯的至德、开拓精神,它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地融化在吴地百姓的人文脉络中。三千多年来,在吴文化母系孕育下,它深厚形成的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5.
陈国柱 《江南论坛》2003,(11):53-53
吴国从泰伯于公元前12世纪在梅里立国,至公元前473年亡国,前后经历了六百余年。在这期间,吴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吴文化精神领域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为四种精神:一是开拓创新精神。泰伯、仲雍放弃周国王子的地位,跋涉数千里,到江南的开拓经营,对华夏民族的融合、形成及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龙 《江南论坛》2002,(10):46-46
千百年来,太伯奔吴的事迹一直在江南民间流传,代代不绝。而太伯奔吴的基本事实,则由太史公非常确凿地记述在《史记》文献中:太伯作为长子,三让王位于其弟季历,偕二弟带族人远走高飞,长途跋涉数千里,直奔当时蛮荒之地的太湖之滨,最后定居梅里,也就是今天我们无锡地界,并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以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开化了土著居民,受到土著族人的拥戴,建立了句吴国,从而也开创了吴国的历史和古吴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值得珍视和研究的吴地文化3200年前的泰伯自中原南奔吴地,使中原文化和江南土著文化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性融合。这一融合的结果,不仅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度——句吴,也创造出一种具有无限活力和雄厚后发力量的新文化——吴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文化成为推动吴地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公元前473年古吴国为越所灭,句吴虽消失于地理版图,但作为文化形态的"吴"却并未消亡。吴文化不仅绵延千年,不断得到传承扬  相似文献   

8.
吴地一般是指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的宁、嘉、湖、杭、苏一带。吴地文化是广义的吴文化,取地域史志概念,它包括吴国以前和吴国以后发展延续至今的吴地区域性文化,即大吴文化。苏州是吴国以后形成的吴文化中心,位居吴地中心区域,习惯上把苏州历史文化称为吴中文化,是吴地文化的精华代表。 探研吴地文化模式,就是力图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出发,考察吴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把握吴地文化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及特色。  相似文献   

9.
吴文化的传承与文化无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合力推动下,吴文化的研究广泛推进,吴文化的历史资源得到深入发掘,吴文化的精神不断得到彰显和弘扬,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推进吴地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无锡作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深化对吴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好吴文化,对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吴文化在吴地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发展吴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吴地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  相似文献   

10.
正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其定位是阖闾城遗址展示、吴文化研究交流传播中心和文化旅游。开馆展示的文物当中有一件吴王阖闾(其名为"光")出嫁女儿叔姬寺吁的嫁妆———"吴王光鉴",其上铭文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思想,也是我国考古出土文物所见吴国最早的"家训",也可以说是"家风文化",距今已有约2500多年。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当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当前,中国社会再一次处于思想道德和信仰产生危机感的转型期,把考古出土所见与吴文化相关的家训家风介绍给大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是这片辽阔疆域的拥有者和创造者,各地人们在故土的辛勤劳作中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吴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地人民创造出来的吴文化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发扬,特别是苏南地区凸现的吴文化。吴文化对于古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吴文化与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相  相似文献   

12.
吕济民 《江南论坛》2001,(11):43-43
今天的博物馆面临两个挑战:经济挑战和社会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满足新的社会要求,如何在社区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何拥有更多的社会资金,看来博物馆的模式应该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这也许是今天博物馆的一个重大课题。我曾在《中国博物馆通讯》上读到介绍江苏无锡吴文化公园的文章,认为它是博物馆的成功之路,即有所感触。后来我有机会到吴文化公园访问,听了创建公园的领导管理者的介绍,看了公园的众多景点“园中园”,读了一些公园出版的吴文化研究著作,感到这里是一个在博物馆业中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新型博物馆模式,它有新的途径和手段,有新的工作方法,它在经济挑战和社会挑战中,将会有新的作为。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影响的意义上来看,所谓"文化软实力",其实即是一种文化吸引人的魅力。一种文化因其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价值理想,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因而被广泛认同与接受,不仅世代相传,而且还成为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精神凭借。从此意义上来审视,吴文化富有这种魅力。概而言之,其体现有以下几点。其一是礼让精神。这种精神在吴地最为显著的实践者是吴泰伯。  相似文献   

14.
朱琳  陈玮 《江南论坛》2013,(2):24-26
璀璨的吴文化是历史时期民间自发、自觉创造、积淀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吴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建设主力逐渐转向政府,民众自觉略显"钝化"、"惰性",政府支撑渐趋"乏力"、"不力",吴文化在现代的"接力"薄弱,当代吴文化的影响力与历史时期不相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不相匹。近年来,在历史文化"强气场"效应和人文环境的导向作用下,加之经济发展形势推动和政府积极倡导等因素,民间自发力量逐渐成为与政府相辅的"一极",衍生为当代吴文化建设的新生力  相似文献   

15.
《江南论坛》2014,(12):I0010-I0011
正文化是一个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生命的象征。千百年来,惠山这片净土在吴地文化薰陶中不断着色升华。在历史的长河中,现代文明和文化相互交融,惠山群众文化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孕育出了无数千姿百态的文化艺术精品。近几年来,惠山区坚持品牌文化引领、特色文化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立足基层、发挥地域特色、精心组织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并以此作为带动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牛鼻子"。在短短几年间,精心打造了惠山区"百姓大舞台",洛社镇的"百姓歌会"、前洲街道的"锦绣中华节,青城文明风"、堰桥街道的"吴韵西高山"民俗风情节、阳山  相似文献   

16.
吴氏源流     
史有吴国,后有吴地、吴文化。吴地经济、文化的崛起,都可追溯到吴地始祖泰伯。 远在3200年前,岐山(现陕西岐山县)周部落有一位首领周太王,生有三子,名泰伯、仲雍、季历。太王曾说:“兴王业者,其在昌乎!”昌,就是季历的儿子,后为周文王。当时,王者都传位给长子,泰伯是当  相似文献   

17.
吴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吴文化作为吴地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文化大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吴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因。吴文化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衡力量。吴文化的尚德向善、义利兼顾的特点,一方面很好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崇德"传统,同时有追求在道德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王燕 《江南论坛》2009,(5):58-60
4月9日至11日,2009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吴文化主要发祥地无锡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吴文化与创新文化”为主题,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毛颖 《江南论坛》2009,(6):60-61
商代末年,一支周人南下至长江下游,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结合,共同建立了国家——吴。至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吴国历史达700余年。在这700年里,吴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在漫长的西周至春秋前期,吴一直处于长江下游,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蛮夷之国;但自春秋中期开始,吴逐渐强大,称王,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雄踞东南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印记,也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向心力.而要言及传统文化,必得回顾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因为正是社会形态格局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依据,孕育了文化的价值理念.本文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差序格局和亲情社会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及重要的"仁"和"礼"的价值理念.在此过程中剖析出中国人性格中的"内发性",探讨了中国人的"本分"和"规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