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中国地质经济学会学术年会围绕着年会两个中心议题分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现将各组在大会上的发言综述如下: (一)关于地勘单位走向市场问题 1.对地勘单位走向市场必要性的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如何进入市场作为讨论的主题是非常必要十分正确的,抓得及时,很有意义。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企业,都必然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联系,进入各式各样的市场。地勘单位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地勘单位走向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勘单位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积极进入市场,是搞活地勘单位的唯一正确、可行的途径。谁先进入市场,谁就得到了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会员代表同志们: 1987年地质技术经济及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的学术年会,今天在昆明正式开幕。我现在代表理事会就1986年广西南宁学术年会以来所做的工作,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 一年来学术活动开展的情况 今年3月,理事会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研究了地质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确定今年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如何通过地勘单位内部经营机制的变革去增强地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地质勘查单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2 1世纪后 ,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进入了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时期。在新的形势下 ,地勘单位如何找准自身应处的位置 ,对于确定其改革和发展方向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型地勘单位和企业型地勘单位的特点 ,阐明了地质勘查单位在新时期应处的位置 ,并指出了过渡时期地勘单位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1991年学术年会各组学术交流的重点是:十年来地质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地勘单位活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多种经营等几个方面,现将各组大会发言综述如下: (一) 如何进一步搞活地勘单位 代表们就搞活地勘单位的前提、内涵和标准,以及对十年来搞活地勘单位的评价和“八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增强地勘单位活力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1.搞活地勘单位的前提、内涵和标准。代表们一致认为,搞活大中型企业与搞活地勘单位没有质的区别。(1)部分代表认为,搞活地勘单位,前提就是要坚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的改革方向,不能一方面要求增强地勘单位的活力,另一方面又不赞成搞企业化,这实际是既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地勘行业主管部门和地勘单位自身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地勘行业谋求、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建议:(1)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2)坚持改革方向,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实现形式;(3)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促进地勘产业发展;(4)充分发挥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作用;(5)扩大服务,做大做强地勘主业:(6)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人员待遇;(7)构建地质勘查工作新机制;(8)重奖地质找矿有功的单位和找矿人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地勘单位整体进市场,除了要加快企业化进程,创造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之外,还要不断增强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是地勘单位内在动力和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文章对如何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开发能力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从而为地勘单位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此。就要求地勘单位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原则深化改革,进入市场,本文拟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是促进地勘单位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十年改革,我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勘单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地勘单位活力增强,逐步走上自主经营的路子。简政放权、承包经营,使地勘单位增强了自主经营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进入社会,由内向封闭式的单纯生产型向内外开放式的生产经营型转变,由单一的计划调节向发展市场机制作用转化。地勘单位承担了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两项任务,两付重担一肩挑,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市场收入逐年增多。1979年全局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的收入不足200万元,1988年猛增到4800万  相似文献   

9.
(二) 具体实施 总体说,就是把进入模拟股份制公司的原地勘单位各工程处的人、财、物彻底从原地勘单位划开,组织一个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经济实体。 首先,由主管局根据市场容量、施工技术手段确定入股单位和人员安排总量;按不同机型分别确定人员定额、固定资产祀流动资金数额;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作为股金,按折股  相似文献   

10.
属地化20年来,我国地勘单位改革历经划转属地管理、局部改革探索、整体性分类推进、系统性深化改革四个阶段。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1)地勘单位在完成事业"分类"的基础上,进入事企"分开"改革的实质性阶段;(2)历经"黄金十年"(2002—2012年)的发展后,进入传统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下行期、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期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适应期的"三期叠加"状态;(3)公益职能发挥、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经营性国有资产剥离成为当前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认为,新时期深化地勘单位改革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明晰改革后地勘单位的功能定位并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及地勘单位自身形成改革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系统内自1988年实施“储量计价办法”已试行一年多,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有必要作一反思。 (一)实行“储量计价”方向是对头的。“储量计价办法”的实施,改变了地勘单位经营机制,具体表现:(1)确立以矿产储量为地勘单位的主要生产对象,以矿产储量做为“商品”进行交换,取得地勘费投资。(2)建立起内部市场,以矿产储量为主要“商品”进入内部流通领域,相应地发展了内部技术劳务市场,通过横向联合和合同的形式实现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勘单位的压力日渐增大,各种问题和矛盾凸显,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也迫在眉睫。基于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以及自身情况,提出国有地勘单位改制的应对建议:(1)分步骤、分段施行改革;(2)要明确划分地质工作的范围;(3)允许省内各地勘单位兼并重组;(4)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程;(5)给予地勘单位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的浪潮中,地勘单位起步最早但进展较为缓慢.地勘单位"走出去"面临诸多障碍,主要有:地勘单位软实力不够,资金获取能力不强,欠缺合作共赢的商业运作模式,缺少相应资质,应对隐性风险的能力不强.对国家促进地勘单位"走出去"的政策建议:(1)完善对地勘单位海外投资的政策扶持体系;(2)鼓励营造新的战略合作模式;(3)引导企业化,整合地勘实力;(4)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中介组织建设;(5)鼓励国际化人才培养;(6)促进地勘单位境外发展与国家境外援助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地质项目的微观管理,主要讨论地质项目作为地矿局和地勘单位之间“商品”交换的基本对象,如何在地勘单位内部进行管理。很明显,地质项目宏观管理的意义在于,它为地勘单位在国家委托地质工作(包括预算内地质工作、黄金专项基金)范围内提供一个“市场”(我称模拟地质市场)。面对这个“市场”,每个地勘单位能占有多大份额?从中能获取多少“利润” (节约额)?这就看各自的本事了。地质项目的微观管理,正是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选择贵州省某地质队作为典型地勘单位样本,收集并整理该队2001—2015年(1-9月)经济发展数据,系统研究和分析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认为地勘单位过分依赖外界市场,经济结构简单,且以简单技术服务输出作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地勘单位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一是拓展服务领域求生存;二是勘查开发一体化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三是长远谋划进行资本运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地勘单位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从当前地勘单位整体情况来看,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地勘单位进入市场迫切性、必要性的认识。文章还提出了进入市场的意见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经营包括探矿权获取、探矿权维护、探矿权经营方式、探矿权收益等方面。探矿权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1)探矿权数量减少,运作"无米下锅";(2)资本积累少,承担风险探矿能力弱;(3)地勘单位打工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4)勘查形势下行,地勘单位面临生存危机;(5)地勘单位改革举步维艰。对策与建议:(1)健全矿业权制度体系,培育和完善探矿权流转市场;(2)落实探矿权收益政策;(3)多渠道获取探矿权,短期内,应抓住从二级转让市场获取探矿权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4)采用渐进式勘查模式,提升探矿权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92年8月总公司地质局工作会议之后,把铀矿地勘单位(简称地勘单位,下同)推向市场的呼声越来越强,这既是地勘单位当前和今后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改革的难点,对此,做为地勘单位基层工作者,就地勘单位推向市场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城市地质工作与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有机结合,引导地勘单位按照市场规则,积极参与城市地质工作",第一次将城市地质工作与传统地勘单位业务转型升级联系起来,为地勘单位未来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面对地下管廊建设经济热潮,地勘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决策层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2)找准自身定位,制定发展规划;(3)进行技术更新升级;(4)做好PPP模式在地下管廊项目中的应用研究;(5)利用体制机制转变契机,引进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20.
地勘单位改革的真正难题在于难以找到地勘单位改革的有力规制支持、难以准确区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难以把握地勘单位改革的时机、难以弥补文化大革命后三十年的地勘工作滞后损失、难以统筹地勘单位改革的声音等.对地勘单位改革的走向判断及政策建议:(1)地勘单位改革不能是全部企业化;(2)地勘单位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进行,不宜下猛药;(3)地勘单位改革要有明确的时间表;(4)地勘单位的优惠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5)允许大型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互相购并,允许资本入股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