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煤基合成油废水通常采用生物处理,但出水COD与色度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提出"两级好氧+混凝沉淀+臭氧氧化"工艺技术,以提高COD和色度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该废水经两级好氧生物处理后,COD去除率为87.3%;混凝沉淀过程中絮凝剂PAC(聚合氯化铝)与PAM(聚丙烯酰胺)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750.0mg/L和3.5mg/L,COD去除率为42.6%;通过臭氧氧化,色度去除率在90.0%以上。因此该废水通过以上工艺处理后,其出水COD与色度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MMA高有机物及高氰化物废水处理效果,文章设计一种化工企业生产MMA高有机物及高氰化物的废水处理技术。将MMA废水分为预处理与生化处理两个部分:在预处理阶段处理氰化物与有机物,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达到出水标准;在生化处理阶段,利用硝化液处理NH3-N、氰化物,处理废水中的COD等污染物质。通过控制pH值、铁碳质量比,实现COD的高效处理。使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之后,COD由26 000 mg/L变化到150 mg/L;NH3-N由150mg/L变化到了5mg/L;氰化物含量或可忽略不计;pH值从2.5增加到了6.8,废水处理效果较佳。得到结论为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MMA高有机物及高氰化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化工企业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
厌氧氨氧化菌,俗称“红菌”,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它们可以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氨氮转化为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作用,是污水处理领域很重要的微生物,该技术可以说是废水处理领域脱氮的巅峰技术。具有耗能小、占地小、运行成本低等优势,但是厌氧氨氧化菌的培养以及工艺稳定受温度、pH、溶解氧、悬浮物、有机污染物浓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影响其运行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将重点分析在温度、pH和溶解氧在最佳范围时,将MBR、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联合用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前处理技术,实现液体和悬浮物固体的分离,再进行厌氧氨氧化脱氮处理,结果表明,增加该前处理技术后能够有效提升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提高厌氧氨氧化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某制革厂污水处理站为例,通过分析制革废水的特点,采用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路线处理制革生产综合废水。该法对废水COD和BOD的去除率可达93%以上,且废水的脱色效果良好,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Ⅱ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破乳/过滤/臭氧氧化/生化组合工艺对平整液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酸化破乳/过滤可以有效去除平整液废水中的COD,对COD的去除率可达50%;臭氧可以去除一部分溶解性有机物,并且可生化性提高;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对臭氧曝气后的出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48h后出水CODcr为555mg/L.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应用了很长时间的污水处理技术 ,是在污水中注入空气泡沫 ,使其凝结悬浮为固体 ,以减少COD和BOD ,这种方法称为分解空气浮动 (DAF)法。但是其建设和运行系统的成本很高。美国AVANTA公司针对这一具体问题 ,研究开发了SAF污水处理新技术。相对DAF法 ,SAF技术能减少建设成本 5 0 % ,更重要的是减少运行成本 90 %以上 ,是同等规模DAF法处理污水能力的 5倍 ,处理 1吨污水的费用不到 0 15元人民币 ,电子泡沫发生器、分液器和脱水带系统简便易行。化学调节是加入污水 ,然后导入超小泡沫 ,阴离子和阳离子填充在每个泡沫表面 ,阻止…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臭氧氧化技术的发展及特点,介绍了臭氧氧化技术的产生与作用机理.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处理、游泳池水处理、污水和尾气排放、活性炭过滤前的臭氧氧化以及混凝与臭氧氧化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较高浓度的臭氧危害人体健康,各种分解臭氧的办法被广泛研究。催化分解法是一种无二次污染、高效、低运营成本的方法。Au/TiO2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分解臭氧的催化剂,实验表明Au含量为1%的Au/TiO2(简称为1%Au/TiO2),催化臭氧的分解率为98.6%,并且连续工作1000分钟后,催化率下降幅度仅为3.2%。这显示出1%Au/TiO2不仅仅催化性能好,而且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染料生产企业中喷雾干燥塔排放的尾气治理现状,文章介绍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装置,可有效解决尾气中异味扰民、VOC偏高等问题。主要通过研究催化剂的类型、催化剂装填量、臭氧浓度、尾气流速、以及喷淋液类型对尾气处理效果的影响,确认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安磊善 《化工管理》2022,(35):36-39
石化企业中水回用通常采用RO水处理工艺。RO出水用作厂区的回用水作为炼油企业的节水措施。水源一般为污水处理场深度处理后的出水。石化企业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大都采用臭氧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工艺,再经RO处理后,产生的浓水往往携带着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若排入水体,会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场RO浓水的处理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项目提出了2种工艺路线处理RO浓水,并对其进行了比选,以此对RO浓水的处理的工艺路线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升降曝气活性滤池处理腈纶污水技术”日前在大庆市通过鉴定。由黑龙江省环保局、省环境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腈纶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技术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臭氧氧化处理废水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臭氧氧化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产生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能够快速、无选择性地降解有机物,是废水处理行之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废水处理中臭氧氧化技术、均相和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以及臭氧组合技术的特点及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萧山污水处理厂采用HCR高效生物反应工艺处理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城市综合废水,通过工艺改造,平均进水COD 550mg/l,出水COD浓度85mg/l,COD去除率85%,BOD去除率90%,达到了设计要求。 萧山污水处理厂是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2万m3/d,污水处理采用HCR高效生物工艺。该厂自1997年分期投产以来,经局部改进,生产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环境效益显著,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化工大学采用脂肪酶催化法合成棕榈酸异辛酯项目通过北京市科委的技术鉴定。专家认定该技术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外棕榈酸异辛酯的生产方法全都为化学法,生产能耗大,而且产品颜色较深,反应转化率一般在85%~92%。而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酶法技术则采用棕榈酸和异辛醇在脂肪酶催化下合成棕榈酸异辛酯。这种方法与化学法相比,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不存在因酸碱催化剂产生污水问题,转化率达到95%以上,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建立了300吨/年脂肪酶催化合成棕榈酸异辛酯的工业化装置。这一技术的关键酶制剂是核心。目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FX油田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研究,分离纯化除油菌剂并在现场开展生化系统小试、现场工业应用。现场使用中成功经受住数次浊度大于2000NTU的污水冲击,生化系统投产后处理效果稳定,系统出水含油小于0.7mg/L,颗粒数下降90%,COD小于80mg/L,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同时也达到区块注水配注要求,日注水量大于110m3,注水压力下降2MPa。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TA装置精制母液回用技术已成功工业应用。母液回用系统是PTA装置精制离心机母液中的有机固体颗粒和滤后水分别回用的技术,该系统采用金属粉末烧结滤芯作为过滤元件,将废水中98%以上的有机固体杂质回收,返回到氧化配料系统,有效降低装置的对二甲苯原料单耗,同时经过净化的滤后水部分得以回用,降低了去离子水的消耗,减少了装置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酸化+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的工艺处理了直接耐晒黑G染料废水,其中,硫酸用量为3%,铁碳微电解进水pH为3,曝气时间为1h,芬顿氧化双氧水用量为4%,在此工艺下,其出水基本无色澄清,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出水COD低于500mg/L,可直接排放至化工园区污水站管网。其每吨废水处理成本约115元,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键联和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锚链固定的多相化Salen-Mn(Ⅲ)催化剂,利用FT-IR,UV-vis,1H NMR等方法对催化剂及其前体进行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及其循环使用的性能,实验发现,多相化催化剂催化活性有所降低,但延长了反应时间后,催化顺-β-甲基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的转化率达到95%,其环氧化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值)为60%。  相似文献   

19.
从有机酸含量、生化比、化学需氧量(COD)与水量的波动、pH值与水温的变化等情况,对精对苯二甲酸(PTA)污水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的因素:高浓度有机负荷的冲击、高温环境(50~70℃)、极端pH值、苯系物、热媒、催化剂醋酸钴与醋酸锰等。通过技术改造和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消除了污泥膨胀的现象,使污水处理量提高了60%,处理效果大大提高,出水COD下降了330mg/L(下降了41.78%)。同时也探讨了在分级污水处理管理体系中的工艺控制,提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PTA污水处理设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对其催化活性、重复使用效果、失活原因及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该催化剂对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在重复使用9次后,反应3 h乙酸的转化率由初次的99.3%变为84.9%,经再生处理,再重复使用6次反应3 h乙酸的转化率由初次的98.0%变为78.3%。催化剂失活原因为活性中心被有机物覆盖以及SO42-的流失。催化产物的气相色谱说明该催化剂选择性好,无副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