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购环境存在着较传统市场环境下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构建网购市场中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网络食品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和均衡条件,并结合消费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了网购市场中16个不同质量安全信号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能够实现优质食品和劣质食品的分离,提高劣质食品卖家传递质量信号的成本、增大劣质食品被发现的概率、加大对消费者损失的补偿和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分离均衡的实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主体间的非对称信息是造成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为此,本文利用信号传递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分离均衡、合并均衡和杂合均衡三种状态下的均衡.通过分析信息传递博弈的三种均衡结果,得出:合并均衡和杂合均衡都会促使供应链上的农产品安全程度降低;而在分离均衡中,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程度最高.本文特色在于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推导出政府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产生分离均衡的有效保障,是农产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政府监管与食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质量属性决定了买卖双方对安全食品信息拥有上的不对称,强化政府监管是解决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途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本质上是政府相关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本文对此进行的博弈均衡分析表明,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取决于不断降低监督检查成本、降低以缺陷食品冒充安全食品坑害消费者而获得的额外预期收益、以及加大对违规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频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从产业链结构、信息不对称性与市场非正当竞争角度探讨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根源,通过建立消费者效用和供求均衡模型证明现实中的农产品市场处于低效率的非最优均衡;探讨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技术路径——产业链整合下的标准化运作,从标准化运作的结构调整、标准化与质量信号传递、政府一体化监管三个角度进行农产品质量激励机制设计,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生鲜食品的质量信息认知和安全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3个省份消费者的生鲜食品质量认知和安全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购物渠道的选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消费者的家庭收入、受教育水平和所在地的市场发育程度对其认证食品的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质量评价较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消费者无法确定食品质量等因素,导致消费者对认证食品没有产生现实的购买力.为此,应加强政府组织对食品质量信息的监管,保证食品认证标准的统一性和真实性.逐步降低认证食品的生产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从而降低认证食品的总体价格水平,增强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频频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食品供应链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新媒体曝光率、收益共享契约以及过度自信对供应链成员在食品质量中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益共享契约对食品供应商与零售商的质量合作博弈均衡有明显影响,当收益共享比例发生变化时,会得出多种演化博弈均衡。随着新媒体曝光率的增大,供应商与零售商博弈策略倾向于都选择质量合作;零售商的过度自信对供应链成员在食品质量上选择合作有正向作用;当收益共享比例在一定范围取值时,随着收益共享比例的增大,供应商与零售商博弈策略倾向于选择质量合作。因此,在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新媒体对食品安全准确及时的监管可以有效约束食品上下游企业的不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
邓冕  王勇  徐丽萍 《现代食品》2023,(15):225-228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食品网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近年来,四川省食品网购规模显著增长。本文向四川省成都市居民发放了问卷,以调查消费者食品网购的安全意识,分析消费者网上购买食品的现状,讨论食品网购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食品安全认证是影响网购安全意识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售后担保和产品信息齐全。  相似文献   

8.
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生产商和消费市场的决策行为都影响着最终食品成品的质量。文章提出了一种包含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生产商和消费市场的广义多层次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采用计算实验方法探讨自由竞争与市场管制模式下从原材料到食品成品,再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食品质量变化情况,该过程包括模型的理论分析、算例设计、结果讨论。研究发现市场管制模式下,食品质量与系统整体利润均优于自由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9.
食品标签的福利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学术界关注,有关福利评估方式、市场竞争假设等方面仍有待探讨。文章按照竞争市场和市场势力两种情况,利用垂直质量差异模型,理论测算食品信息标签实施前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福利变动,并结合南京市蔬菜市场调查数据,评估现行质量认证标签制度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标签引入后,高收入消费者和高质量食品生产者的福利改善,福利效应在竞争市场中随食品质量差异的增大或成本差异的减小进一步增强;但是质量差异化的市场环境约束低收入消费者的食品选择范围,压缩低质量食品生产者的市场份额,削弱食品标签对两类市场群体的福利效应,市场势力的出现甚至加剧低收入消费者福利的恶化。文章丰富了食品标签领域的福利经济学研究,探索了更具一般性的福利测度方法,为把握食品政策制定的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消费者质量安全畜产食品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消费者的调研资料展开。研究表明,消费者对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比较高,标识信息的可接受性影响着消费者对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当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理解还相当混乱,不能掌握其真正涵义,增加信息透明度会改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愿意为安全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应该促进安全信息的有效传递,增加消费者的信息占有量进而来改善安全食品的生产、销售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完善信号传递机制降低我国水产品产业链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扩大内需、有效对接国内市场供需的迫切需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水产品产业链信号传递机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产品虚假信号传递使得信号被噪音化而失效;二是部分高质量水产品供给者囿于成本等原因,向产业链下游或消费者传递信号的激励不足,不利于安全稳定的水产品产业链的构建。区块链因其技术特点,介入水产品产业链后,能完善水产品的信号传递机制。从整体上推进区块链介入水产品产业链,实现信号传递优化必然面临诸多障碍,建议在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水产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和信息共享激励机制,鼓励区块链技术研发,并探索其与不同形式渔业产业链组织模式融合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企业、政府和社会审计三方关系,以股东与管理者之间达成受托责任为基础,构建利益三方之间博弈模型。阐述三方相互作用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同时针对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从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使企业的环境信息能从整体上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要求,达到各市场参与者在博弈中均衡发展的目标,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北京、山东、湖北、河南、福建、重庆、广西和甘肃8省(市)的9市、县827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消费者利用食品质量信号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厂家,商家和质量认证信号的利用程度无显著差异,可以按照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安全意识以及对认证信息的信任度等指标,将消费者划分为利用质量信号购买和利用经验购买两类群体。信任度,食品安全意识与受教育程度是决定消费者利用质量安全信号购买还是利用经验购买的主要因素。年龄对利用厂家和认证信号影响较为明显,受教育程度对利用商家信号有显著影响,安全意识与不安全食品购买经历对利用认证信号的影响较明显,而居住地和对认证信息的信任度对消费者利用三类质量信号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的财产和生活安全。进入新时代,我国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有关食品检验机构发挥本职作用,进一步规划食品市场安全和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整个食品市场稳定发展。食品检验工作要求较高,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食品质量和安全现状,运用全面管理模式,认真做好每项工作,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杜绝劣质食品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5.
以无公害猪肉这一安全食品为例,本文利用2008年7月在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支付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是"是否愿意支付额外费用"和"愿意支付多少额外费用"这两个决策过程的统一。消费者的主观知识,安全食品的购买频率,对食品安全公共机构的信任程度,消费者关于安全食品对健康、野生动植物和环境的利益的信念以及对安全食品的态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对安全食品的额外费用支付意愿;消费者关于安全食品对健康、野生动植物和环境的利益的信念,对安全食品的态度和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愿意对安全食品支付的额外费用。社会经济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中,只有消费者的个人年收入和年龄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网购农产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网络交易量逐渐增大,了解网购农产品特征已成为产品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本文分别从网购农产品种类、品质保证、消费风险及品牌树立四方面分析网购农产品的特点。通过部分网购农产品消费者偏好分析表明,储存环境要求较低、消费时效较长、物流包装无特殊技术要求、消费风险较低的农产品将成为网络销售农产品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信息是用于确定、保存、传递产品质量和差异性的主要工具,信息的使用使得企业能够把产品质量信号和其他有增值潜力的属性信号传递给消费者。文章基于HACCP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方法对猪肉生产流通过程中各供应链环节中存在和潜在的危害点进行评估和分析,描绘了目前中国猪肉供应链体系主要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危害表现形式,并归纳总结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融合猪肉生产流通全过程跟踪和猪肉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和溯源信息属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有限理性的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折中效应普遍地存在于消费者商品选择购买的决策行为之中。质量安全是食品的基本属性,除价格外,质量安全也是影响食品消费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为研究折中效应是否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中,本文以可追溯猪肉、品牌猪肉、具有地理标志的猪肉为实验食品,考察了消费者处于不同诱导性信息(低价、高价诱导信息及其信息呈现方式变化)环境下的选择购买行为,通过两个实验的研究发现,当消费者面对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时,其猪肉产品的消费行为均表现出明显的折中效应。然而,如果改变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呈现方式,即当消费者在中性信息环境下自主选择再呈现诱导信息时,则折中效应将出现系统性的弱化,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呈现系统性的改变,证实了锚定效应的存在。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本文中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折中效应可能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长期动态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进入阻止博弈分析,找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长期动态均衡。研究方法:博弈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符合一般进入阻止动态博弈模型,农民对政府的影响使政府丧失了稳定的先动优势,农民与政府互为非农建设用地供给领头者的局面,在长期动态博弈中,“{打击,(进入,进入)}”成为精炼子博弈纳什均衡。研究结论: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福利损失,确保城乡非农建设用地竞争市场的实现,必须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入市,必须加快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尽快实现政府和农民的非农建设用地供给力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我们面临着需要同时解决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双重挑战,这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永恒的课题。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是农产食品还没有达到普遍的安全,相反质量安全问题在一些地区和一些产品类别上还相当突出。样的市场环境下,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是宝贵的、是具有稀缺性的,因为只要消费者一买的奶粉或其他食品是不安全的,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安全。但是食品安全的稀缺性,与土地油的稀缺性不同,后者是不可再生的,而前者是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