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股票市场货币传导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1):135-138
文章从理论上阐释了财富效应形成机理及其股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然后选择上证综合指数和社会消费总额数据为变量,运用格兰杰检验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否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是否有利于货币传导效率。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不具备财富效应,货币传导机制还不能从股市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眼于全球经济中储蓄率的决定及其延伸问题,主要讨论跨国国民储蓄率以及居民消费率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之间的关系,重点引入全球价值观调查(WVS)中有关家庭价值观念的数据,从经验的角度揭示人口负担比与国民储蓄率、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家庭价值观念的影响。文章以国别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尊重父母的观念显著地正向影响国民储蓄率对老年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国民储蓄率对少儿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爱护子女的观念显著地负向影响居民消费率对少儿负担比的回归系数,但于居民消费率对老年负担比回归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相关经济变量和家庭价值观差异后,少儿负担比、老年负担比均显著负相关于国民储蓄率,且少儿负担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但老年负担比则不然。  相似文献   

3.
基于协整和误差校正模型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M1流通速度与收入、通货膨胀率和货币化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M2流通速度与收入、价格指数、货币化变量和储蓄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所有符号符合理论预期。M1流通速度的短期动态函数的稳定性比M2的要差一些。这表明目前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可行的,且应主要以M2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同时不忽视对M1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1995—2008年的季度数据,首先结合我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状况对是否应该将股票因素纳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冗余变量分析,对此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接着,在考虑季节因素和样本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季节虚拟变量和结构虚拟变量,给出了较为完善的货币需求函数;最后本文还通过考察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以显示货币需求的短期偏离对长期的调整速度。  相似文献   

5.
《21世纪资本论》指出,贫富差距主要来自资本收入不平等,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结构和财富结构相差悬殊。在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10%的人拥有全社会财富的60%,而其中收入最高的1%占有全社会财富的35%。要解决贫富差距,应该对资本征收累进税。通过征税改变规则、提高金融数据的透明度、防范金融危机、巩固民主社会。该书引起巨大反响,有褒有贬。该书忽视储蓄率而仅由rg就得出资本集中、不平等加剧的结论不能令人十分信服;混淆资本和财富的概念,也令人对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占比会随资本/GDP比重的提高而提高的推断存有疑虑。该书强调必须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学科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从数据、从宏观变量的关系入手或许会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开出一条新路。该书虽未深入讨黻展中国家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但也提醒中国必须正视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货币总需求目标的设定依赖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金融创新和自由化可以改变货币需求、产出和利率的关系,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同时降低货币总需求目标的有效性。例如:大量利率衍生产品的出现会提高货币的利率弹性;大量信贷产品和杠杆工具的使用会降低收入的货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货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是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体制存在缺陷。另有专家指出,企业储蓄率高暴露出在一次收入分配中,企业回报多,劳动者回报少的痼疾,致使消费不振,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将更多政府和企业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奇  李淼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82-84
文章引入股票流通市值、汇率等变量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全面研究。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汇率是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影响我国长短期货币需求稳定的最重要的变量,并且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大;股票市场发展对我国长期和短期货币需求的影响很小。这一发现可为我国当前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控制货币供应量,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汇率波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1995~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不同水平的货币需求模型,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股票市场、预期通货膨胀均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在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后,发现我国的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并由此判断货币供应量已经不适宜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宏观经济指标为决定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检验这些变量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狭义货币M,1余额和广义货币M,2余额的长期均衡水平;M,1余额在短期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自发调节机制,但这一机制对M,2而言则不显著;各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货币余额的影响遵循不同的动态过程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别,其中,利率和股市变动分别对M,1和M,2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最终针对实证结果阐明了其货币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代中国(1927—1936年)的宏观货币需求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证考察。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近代中国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得以运行的前提假设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抽象。(2)建立了1927—1936年中国货币需求理论函数。(3)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该理论函数做了实证,用Beta系数分析了各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用双对数回归方程考察了货币需求量对各解释变量的弹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货币需求逐年递增,文章特对我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整理广义货币余额、国内生产总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消费物价指数、各期股市市值等有关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定义经济指标并构建货币需求模型。其次,ADF平稳性检验后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差分序列检验,再检验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得到相关估计结果。最终表明,收入水平、利率和股市变动对货币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奕铭 《中国经贸》2016,(19):93-93
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需求与影响货币需求变动的变量之间的相应关系式。本文主要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在现今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分析与研究,以期实现对我国货币需求规律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其研究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安仲 《特区经济》2006,54(11):38-40
对于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的界定,经典文献提出了3个标准:发行者标准、债权标准、净财富标准,并认为这3个标准是内在一致的,即政府发行的货币既构成了持有者对政府的债权,同时又构成了社会净财富。本文研究表明,依据经典文献设定的这些判断标准,我们有时无法对外在货币和内在货币做出清晰的区分,即这3个标准并不是内在一致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成这3个界定标准内在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没有将净财富区分为名义和实际净财富。  相似文献   

15.
由于简单加总的货币供应量M2的局限性,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在探讨更贴近宏观经济变动的货币总量测度法,但一直没有定论。本文首先对现金等价货币总量、迪维西亚货币总量、简单加总货币总量这3种不同测度法下货币总量的合理性及其优劣进行理论上的比较分析,然后通过边限协整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协整估计的实证研究,分析中美两国按照不同测度法所测算的货币总量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检验的结果发现,两国现金等价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都比各自的迪维西亚货币总量、简单加总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稳定,而且在每种测度法下,中国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都比美国货币总量的需求函数稳定。本研究结论说明,现金等价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强于迪维西亚货币总量、简单加总货币总量,且这一结论具有一定的国际普适性。但就中美两国而言,货币总量更适合作为中国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经达到51.4%。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这种高储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国民储蓄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从分类上说,一国的总体储蓄可以分为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几个大类,数据表明近年来国民储蓄率的提升非常明显,2009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9%,占2009年全球储蓄的28%,毫无疑问这个储蓄率是排在世界首位的.  相似文献   

18.
柳欣  李江丁 《开放导报》2007,(5):54-60,69
传统的经济理论以生产函数为基础,认为宏观统计变量之间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投入产出关系。本文认为,目前所有的国民核算统计变量都是货币量值的,是由社会关系或者说由货币金融体系决定的。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将重新解释我国的经济增长和有效需求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安仲 《特区经济》2006,(11):38-40
对于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的界定,经典文献提出了3个标准:发行者标准、债权标准,净财富标准,并认为这3个标准是内在一致的,即政府发行的货币既构成了持有者对政府的债权,同时又构成了社会净财富。本文研究表明,依据经典文献设定的这些判断标准,我们有时无法对外在货币和内在货币做出清晰的区分,即选3个标准并不是内在一致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成这3个界定标准内在不一致的原因在予没有将净财富区分为名义和实际净财富。  相似文献   

20.
梅新育 《中国报道》2009,(11):80-81
此前近10年,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与美欧国民储蓄率下降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失衡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持续,美国国民储蓄率的回升意味着他们对进口的需求将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