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较强,是金融系统最大的灰犀牛。本文通过构建一个DSGE模型,将贷款价值比宏观审慎工具纳入其中,将房地产价格的稳态偏离作为宏观审慎的政策调控信号,分析了在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环境下,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组合。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实施单一的货币政策调节产出和房价波动效果有限;二是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有助于降低经济波动,减缓房价快速上行。根据上述结论,结合鄂尔多斯房地产特殊发展历程,本文提出政策建议如下:一是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二是构建多元化房地产金融体系,三是加强房地产金融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2.
马骏  何晓贝 《金融研究》2019,474(12):58-69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政策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协调?二者是否存在冲突?如何才能够使政策效果最大化?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从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工具协调和传递渠道的协调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研究的前沿,国内外对于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协调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了比较,比较了两者目标的共同点、不同点,并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协调的必要性:两者目标联系紧密、互相影响、具有互补性、需要关注潜在冲突,最后基于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央行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时变性影响。研究发现,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影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相对"供给水平来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波动,宽松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相对"需求水平来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波动,宽松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6.
王璟怡 《上海金融》2012,(11):58-64,117
宏观审慎政策并不是维护金融稳定所有政策的集合,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都对金融稳定产生各种影响,特别是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货币政策目标的扩展入手,首先回顾了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而后对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补充和潜在冲突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二项政策的措施协调和管理当局的安排问题,从中总结出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岑磊  谷慎 《财政研究》2016,(4):26-38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建议,以实现两政策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异质性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银行风险溢价及杠杆率显著上升,进而加剧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为降低房价波动及维护金融稳定,选取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金融管理部门应选取贷款价值比政策,且应对房贷积极调控,而对房价进行中性调控。在最终产品部门生产率冲击、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及跨期偏好冲击下,应选取资本充足率政策,但对房贷和房价调控力度的把握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厘清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动态传导机制,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如何选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稳定房价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房地产市场面临硬着陆风险时,探究房价波动、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政策三者的联动变化对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减少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冲击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着力从宏观审慎调控能否削弱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冲击的创新视角,探究各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首先,从历次房地产泡沫危机出发刻画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路径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匡可可 《南方金融》2012,(12):28-31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协调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异同的基础上,研究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如何优化货币政策体系,提出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将金融状况指数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通过监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构建适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调控。  相似文献   

13.
马勇  吕琳 《金融研究》2022,499(1):1-1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王信  贾彦东 《金融研究》2019,474(12):38-57
时至今日,宏观审慎政策在内涵、工具和框架等方面快速发展,不仅政策目标更加清晰,工具类型更加丰富,相关理论基础也在不断完善。作为危机后形成的新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在工具有效性、作用机制、政策框架设计及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都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制度框架中,如何考虑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合理设计政策决策框架均已成为关键。对中国而言,系统风险识别、监测与分析更加复杂、困难,需要对宏观审慎政策开展更加精细、深入研究,尤其应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善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目标及工具等进行系统综述,而后从两类政策关联中涉及的三个重要问题出发,着重分析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并分别从组织架构设计、货币政策框架改革、金融政策框架设计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英格兰银行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改革的经验,重点阐述英格兰银行如何实现理论发展与制度设计的较好融合。最后,给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发展的若干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两国模型的DSGE框架下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机制,把金融摩擦、国际资本流动和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考察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影响机制。基于我国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于我国来说,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国内经济冲击,也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第二,我国推动构建国际宏观审慎政策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第三,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存在国际溢出效应,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金融中介、中央银行这4个主体部门,并细分成8个部门的DSGE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工具搭配问题.主要结论是: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的贷款价值比工具以及资本充足率工具与货币政策的扩展型泰勒规则工具搭配,在面临各种需求、供给、偏好和政策冲击时,具有相对最优的降低经济、金融及杠杆率波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效果,也具有相对最优的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趋势。国内外的学者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目标、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总体看来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借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模型框架,分析了资本要求和贷款价值比率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目标上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一致性。单一的政策很可能会损害实体经济,在实践中必须进行动态平衡。因此,必须转变监管理念,着手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