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企业馆凝聚了多年的成果,将探索和改善人类居住的新模式推向了世人。万科馆和远大馆是其中最突出的两个。  相似文献   

2.
楹联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陕西,弘扬楹联文化,彰显自身文化底蕴,凝练城镇文化特色,提升城镇文化形象,发展楹联文化产业,是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执着专注的职业取向、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怀匠心、守匠情、铸匠魂、践匠行,通过进入新闻媒体、汇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渗入网络传播的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中,有利于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现代化强国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吴曦 《中国西部》2013,(35):14-2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诗经·蒹葭》翻译过来就是“芦苇初生色青春,深秋白露凝为霜。所恋那个心上人,在水天的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大庆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大庆需要处理好大庆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庆精神是区域精神的代表,两者关系的协同推进将会有利于各地区“区域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诗意地栖居”,原本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存在”的一种至高境界的向往.是关于人生境界和价值的至高情怀.有人把它概括为“人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大地上”.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白利鹏 《理论观察》2002,4(2):26-2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端正民族精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的构成要素,法律是特定民族精神的理论表达。具有厚重的民族特质和地方性生活世界色彩。地方性的民族传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价值体系,成为法律演进的精神之源。任何民族国家的法律文化发展,都应以民族精神为意义支点,并以开放的世界性眼光对其他法律文明的合理要素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孕育了海南独特的区域特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现代时尚文化凸显了海南区域特色文化的结构与形态。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绿色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应当传承与发展海南区域特色文化,彰显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铎 《走向世界》2011,(35):28-29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民族和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认知和分类系统,也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资源和财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宗教、阶级、性别、年龄等各种类别和差异,它们是人类认同和分类系统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大量投资拓展业务,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加紧进行文化扩张。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占领一个国家的土地,而是通过文化渗透在意识形态上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进行控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上曾一度辉煌影响巨大,但是因为近代以来鲜有创新而影响日渐式微。大学的基本功能是对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作为文化机构,大学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15.
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南迁,与土著居民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本文以客家民系产生过程的历史大背景为出发点,着力从客家人文特质和客家民俗事象这两个方面探讨客家民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和巴渝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巴渝文化,才能在重庆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培育重庆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对于地方高校思政课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资源。目前思政课存在枯燥乏味,学生没兴趣的现状,而云南一些民族文化也面临着继续传承的问题,如何将二者融合,既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又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的八个相统一,其中重要一条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如何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本人探索和尝试在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罗连祥 《黑河学刊》2014,(10):110-112
学校教育是在教学大纲指导下,围绕即定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的知识传输形式。学校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在少数民族文化日趋边缘化的今天,利用学校教育培养民族文化主体,是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