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金融研究领域中,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如何帮助投资者进行更好的资产配置一直是研究的核心内容。资产组合或者投资基金的管理者只有通过资产配置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才能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才能得到市场的肯定。从根本上讲,这些投资人如何更好地选择资产配置以获得成功取决于他们对市场的准确预测能力。本文利用期权在反映投资者预期方面的优势,采用外汇期权的隐含波动率报价提取出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期权隐含的相关系数,并使用已实现效用的模型进行了资产配置方面的研究。利用全样本和分区间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后本文发现,外汇期权隐含相关系数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改善投资者的跨国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基于Nucci(2003)的三货币框架,以人民币、韩元和新台币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了这些货币存在市场分割的境内外远期外汇市场以及不同货币之间的跨货币溢出效应对汇率预测的影响。基于DCC-GARCH-X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跨货币溢出效应确实存在,其中,NDF市场在一般时期比DF市场的影响更明显,而危机时期DF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NDF主要以短期期限影响较为显著,而DF则以长期期限为主。此外,三种货币外汇市场的波动都具有较高的持续性,并且以人民币为最长;而市场间的波动溢出为单向溢出且条件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时变性。本文的结果对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政府关于国际储备的增值保值决策以及外汇市场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出口权重,构建了海关协调制度分类下我国20个行业的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并分析了各行业有效汇率之间的差异以及世界主要货币对各行业有效汇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行业的名义有效汇率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但是在均值和变化幅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所有行业的名义有效汇率,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汇率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在不同行业之间,其影响程度不同,而且各主要货币对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运用本文编制的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我们还考察了我国各工业制品行业的名义有效汇率对该行业出口值和出口价格的影响,发现不同行业的名义有效汇率与出口值和出口价格的关系存在很大差异。通过采用BIS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分行业的名义有效汇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是我国较早发展的最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之一。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境内人民币远期定价的抵补和非抵补利率平价条件以及境内外远期汇率长期均衡关系和信息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平价条件在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受一些限制因素影响,汇率预期的非抵补利率平价条件不成立,远期汇率水平不能作为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变量,境内外远期汇率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境内远期汇率对境外汇率有相对明显的引导作用,境外远期汇率的非理性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对境内远期汇率定价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储备近几年持续快速增长,到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前外汇储备已经突破8000亿美元。汇改以后,外汇储备的上升势头依然没有得到遏制,截至2007年底,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5000亿美元,这样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高额外汇储备在提高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对外汇储备规模进行研究,对外汇储备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本文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以及政策选择。本文比较有新意的地方在于:紧跟经济情况的变化,是对外汇储备最新现状的研究,也就是对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并与在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把外汇储备规模和汇率制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着重论述由于汇率制度的变化会对外汇储备规模产生哪些影响;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使研究所考虑的因素尽可能的全面,包括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些新的因素,运用指标分析、计量分析以及定值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有理论依据的结论,并根据指标分析、计量分析以及定值分析得出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国内价格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采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法估计汇率-价格传导的长期关系。通过HP滤波求得变量的短期波动序列,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分析汇率、价格波动的动态短期引致关系。同时还考虑到结构变化和价格环境对传导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长期内还是短期内,进口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都很敏感;生产者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虽然比较及时,但是反应不足;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汇率波动的反应不仅存在时滞,而且反应最弱。此外,我们还发现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导存在结构变化现象,近年来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汇率制度选择问题长期以来是国际金融领域关注和争论的重要论题。本文通过对2001年至2014年全球汇率制度变化的梳理,发现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经济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这一事实与传统的"中间汇率消失论"相悖。通过对全球汇率制度与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中间汇率制度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建议,即,维持和优化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实行的汇率制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和固定汇率(Fixing)制。迄今为止,没有一种经济理论或模式可以预测这三种汇率制下的汇率变动,但一些经济理论可以解释在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的行为,这为我们提供了汇率预测的依据。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一些因素影响汇率的变动,造成实际汇牢偏离经济理论所预示的汇率。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预测相对来说则比较简单。以下分别讨论这三种汇率制下的汇率预测。 相似文献
11.
汇率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宏观影响这一问题并未引起主流经济学的足够关注。中等收入国家处在国际经济体系外围、经济开放程度高、汇率与物价双向作用明显,汇率不稳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显著。本文梳理全球1980年以来中等收入阶段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和经济跨越表现的有关事实,建立分解框架解构汇率在经济跨越中的作用,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量化分析汇率和通胀的双向传递效应,构造汇率稳定指标对汇率波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揭示汇率不稳定对经济跨越的影响,对中等收入国家汇率稳定和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汇率干预是央行避免外部冲击、保持内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离岸市场规模的扩张,离岸和在岸汇率的联动势必影响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汇率干预指数的测算来反映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行为,引入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建立央行反应函数,进而研究CNH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目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因此,本文继而以经历了完整的国际货币离岸市场发展过程的德国马克为例,研究离岸马克汇率与德意志联邦银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关系,预测未来CNH将会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截至2008年3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接近7.0元整数关口,达到7.0190,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3.6%,2008年一季度升值幅度接近3%;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由0.3%扩大到0.5%。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及波动幅度的扩大,增加了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汇率避险工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解汇率避险工具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应对汇率风险,莱芜市中心支局对部分银行和企业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汇率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汇率间的动态关系。首先,在样本内和样本外预测中,中国和韩国名义有效汇率对本国大宗商品价格有稳健的预测能力,但是日本和印度不显著,同时四国名义有效汇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本文也检验了相反方向的预测(大宗商品价格预测汇率),但没有发现显著的预测结论。其次,对影响预测结论差异的结构性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表明汇率制度和贸易依存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相关结论为中国等国际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冲击提供了新的理论。最后,本文提出了防范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带有结构断点的ZA平稳性检验和滚动协整检验方法,对2005年7月到2016年5月境内外四种不同期限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进行分析,动态地考察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对未来汇率的预测是否具有无偏性。带有结构断点的平稳性检验表明,NDF不同期限的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值序列是平稳的,人民币远期汇率满足无偏性的必要条件。而滚动协整检验表明,除1个月期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其他期限之间并不存在持续的协整关系,且协整系数在大部分时间内显著异于1。另外,境外NDF汇率无偏性的表现在各方面要强于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汇率;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远期汇率的无偏性表现并没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拓展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模型,在引入国际货币和不完全汇率传递的框架下重点考察了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最优货币政策不仅取决于国际货币的比重,而且还受到汇率传递程度、经济开放度、货币需求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份额的下降和汇率传递程度的上升都能提高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从而改善纳什均衡的福利水平;然而国际货币的存在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却可以为两国的货币政策合作提供更多的福利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与汇率预期的互动机理分析,选择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以境外人民币存款余额、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为内生变量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不仅会引起人民币升值,还会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人民币过快升值反而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在三者的互动关系中,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等货币当局与国际机构有效汇率指数编制方法及理论的研究,介绍了有效汇率指数编制的不同模型、参数选择与各机构的具体实践。同时,选取与中国贸易量较大的19个经济体货币构成篮子,编制了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并与BIS编制的指数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在6、12和18个月的滞后期下,本文构造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进出口贸易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编制和监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必要性,并就未来编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周平均值,建立了ARIMA模型,对并汇率序列进行预测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ARIMA(2,1,2)模型预测结果比较成功,基本能反映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相对购买力平价估算了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证发现,近年来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波动基本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这给出了199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论基础。以1997年官方汇率与1995年可贸易商品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为基期汇率,目前人民币大约低估10 ̄15%。以2000年官方汇率为基期汇率,人民币大约低估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