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奕  邓攀 《中国企业家》2012,(6):63-64,62
"复星的确还比较干净,我扪心自问,做得还不错。"他的下一个目标:做"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撤韦""你们怎么活得那么累呢?"有一次,郭广昌对陈东升说——"你们",指的是北京的这群企业家;"累",是指"陈东升们"忧国忧民,热衷政治。把"陈东升们"的状况反过来,就是"郭广昌  相似文献   

2.
中铁快运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企业。1993年中铁快运的创始人陈东升先生参观了联邦快递在新加坡机场的一个分拣中心后,受到很大震撼,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包裹在流水线上作业、分拣的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快递和快递业,于是他萌发了利用全国铁路的路网、2000多个铁路车  相似文献   

3.
黄秋丽  邓攀 《中国企业家》2012,(6):51-57,50
"美国梦"渐远。"知天命"的陈东升,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行为边界:中国不可能出现像摩根那样伟大的企业家2月17日凌晨,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站到了哈佛商学院的讲堂上,面对全球的MBA精英群体,充满激情地分享一个来自东方的民族保险企业的成长故事。故事的主角,自然是他和泰康人寿。这次讲演的意义在于:泰康成为第一个进入哈佛案例库的中国保险品睥,陈也成为哈佛讲堂上的"中国保险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9月24日,桂林地中海俱乐部一次高端圈子聚会。让陈东升感慨良多。 “复星收购地中海俱乐部本来是个小生意,但法国大使亲自来参加。”陈东升说。从这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家怎样在跟世界融合。地中海俱乐部是一家有50年历史、以度假为特色的法国企业。正处于被复星要约收购的进程中,桂林店是其在中国开的第二家店。  相似文献   

5.
朱雷尘  赵亮 《英才》2003,(2):60-60
2002年,泰康人寿年度保费收入65亿元,增长率超过280%,成为业内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陈东升本人也被央视评为年度经济人物。去年初,陈东升做客搜狐聊天室,有网友问曰:“诚信在保险行业有多重要?”陈东升作答:“至高无上。”人寿保险涉及到千家万户,陈东升把人寿保险定义为:提供一种公众服务,销售一种公众产品。陈东升强调“诚信稳健”,他说:“离开了这四个字,这个行业、这个企业会不复存在。诚信实际上是所有经营者,所有企业的资本,尤其是人寿  相似文献   

6.
秀才不怕兵     
陈东升带兵实战有章法,缘于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虽然在每次论坛上,陈东升开篇都会纵论天下大势,解构经济热点,但最终都会回归到“如何促进保险消费”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7.
黄秋丽 《中国企业家》2012,(23):57-58,56
No.16↑8位综合得分:3.615"如果说高增长时代你有英雄主义,那叫顺势而为;现在还有这种情结就是违背规律了。"陈东升罕见出现在香港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并且全程参与了此后3天的拍卖。2012年10月4日,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公司第一次进军国际市场,陈东升密切关注嘉德表现。4.55亿港元的成交额很成功,但是嘉德整个2012年的成绩单却显得有些惨淡。  相似文献   

8.
从鲁冠球到王均瑶 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1990年,他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从他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时.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口音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相似文献   

9.
《东方企业家》2011,(7):82-83
更能体现王兴战略眼光的是他的三次踩准行业热点,从校内网到饭否网再到美团网,他都做了引领行业潮流的第一人。从不同人的嘴里,我都听到“聪明”这个词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0.
回忆胡乔木     
早就读过胡乔木的文章和诗词,直到1981年才第一次见到他。 当时我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4月16日接到办公室通知,要副研究员以上人员到中南海西楼听胡乔木的报告。我向来不喜欢听报告,虽然是胡乔木的报告,还是向办公室请录可否不参加?答复是要参加。这就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听了胡乔木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他不仅是保险业内新锐的思想者、鼓动家,还是一个相当扎实的实干者1993年的契机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的陈东升,在1993年以前,是个非常理性的经济学博士,酷爱读书,长于思辩,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担任副总编辑。在《管理世界》杂志做副总编辑时,他瞅准了中国寿险业的一个机会:政府鼓励寿险业发展。机会来了!1993年,陈东升走出了学者的大门,下了海,做起了地道的商人。当机立断,陈东升买了很多保险方面的书自己学习,同时也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上专业寿险牌照的申请,取名泰康。这一交就交了四年。这四年中,陈东升积蓄待发,做起了拍…  相似文献   

12.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7,(23):156-158
中国三代企业家坐在一起,反思创业历程及代际命运在柳传志与陈东升的记忆中,当年毅然决然开始的创业生涯,都像是对前三四十年生活、轨迹、乃至价值观、理想观的一种永别,甚至"背叛"。相对年长的柳传志可能不会用"永别、背叛"这么激烈与极端的词来形容自己的选择,而比柳年轻一代的陈东升坦承道,他1983年大学毕业时,有人提出让他到粮油总公司去工作,他断然拒绝,觉得这对他  相似文献   

13.
陈东升说,我们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在社会治理方面还是个学生。此次疫情一定会推动城市乃至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必须要把公共卫生、疾病防疫、养老健康作为重中之重。泰康短、中、长期结合的援助措施以及快速的产品创新,正是在积极参与和努力推动这种变化"我这次真掉泪了。"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说,新冠肺炎疫情让他非常揪心。  相似文献   

14.
在武汉大学珞珈山顶的一块石头上,一个手凿的“始”字见证了一个青葱学子人生出征的初心理想。那是1983年,陈东升毕业离校时刻下的,为此,他专门回老家找了老石匠拜师学艺。为什么要凿个“始”字?在那一刻,陈东升一定是自信而踏实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0多年后,在泰康商学院中心花园,也立起了一块相同的石头,那是陈东升请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他的悲剧性、他的戏剧性让他没有办法被超越。当他用这种方式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像孔子这种人了陈东升在乔布斯逝世后的讨论会上落泪,周鸿祎称自己很羡慕那些见过乔布斯的人,刘强东在提到乔布斯时喜欢加上前缀"伟大的乔布斯"。但他善于激怒人的天赋显然也让一些中国的商业精英们不快。阎炎在第一次同乔布斯打过交道之后对自己的朋友爆出粗口。王微则称他在同乔布斯见面时无论自己如何解释土豆,乔布斯  相似文献   

16.
名利场     
荣誉陈东升被评为《财富》2004中国商人 2005年1月,《财富》(中文版)评出"2004年度中国商人",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获得这一称号,并登上了2005年该杂志第一期的封面。 《财富》杂志用这样一句话推出了这位最新出炉"2004年度中国商人":"陈东升--2004年度中国商人,富有激情但不失稳健的陈东升立志将泰康人寿带进世界500强"。 在2004年中国保险业的增长平均  相似文献   

17.
接近完美     
冯仑 《中国企业家》2007,(23):70-70
我是在1993年上半年第一次见到王石的,当时王石给我们提了很多问题。第一次见过之后,我们的联系并不多。直到1996年的时候,公司业务遇到很大的危机和调整。这时,有一次我给他打电话,他正好在北京,我说要跟他聊聊,于是就约他到京城俱乐部吃饭,在那里聊了很长时间。由于这时遇到了问题,才回想起他当年讲的有些是对的,所以我们聊得特别投机。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8.
新书速览     
《英才》2013,(10):125
《战略思维》陈东升,被喻为"92派"领军人物;跨界创办三家企业,被称赚了古人、今人、未来人的钱。本书全面呈现陈东升宏观思维和泰康战略演进脉络。王石说,东升所代表的"92派"企业家,和我这批84年前后创业的企业家相比,少了些草莽气息,更有投笔从商的气质,学术训练比较扎实,长于思考和反思。泰康在保险行业异军突起,是企业战略的很好案例。陈东升在书中提及的很多朴素观点,我都很认同。  相似文献   

19.
李兰 《经济界》2006,(4):27-34
成立于1996年的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创办人陈东升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设立之初就走上了一条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公司聘请外援做技术和营销顾问,塑造以服务和信用为核心的企业形象,一个个举措体现出宏大、气度不凡的长远气象,市场占有率逐年稳步提升,成为行业内成长最迅速的企业之一。与同时代人一样,陈东升青年时代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从小阅读《参考消息》的习惯使他比同龄人多了些国际眼光和全球化视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对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国情、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十分熟识,加上其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稳健扎实的作风——大事敢想、小事做好,在《管理世界》杂志社工作时首创中国500家最大企业评价,后来下海创办嘉德成功,迅即又创办泰康人寿,一路获得业内好评及赞誉。泰康人寿的经营创新独领风骚,如泰康新生活广场、“泰康家庭保障计划”、售后服务中首先提出100%电话回访等举措,已经成为保监会监管行业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回顾总结企业这些年来的进步,陈东升认为,一把手不学习、不创新是带不出团队的,而模仿就是最好的创新,要善于模仿、率先模仿、找最好的模仿。由模仿创新的引进、消化、吸收、借鉴,再到自主创新,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时具有重大的意义。陈东升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从泰康的卓然出众,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不断学习和超越的意识和能力。2006年初夏的午后,我们来到西长安街上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的泰康人寿大厦,秘书已在大堂迎候,还来不及欣赏办公楼里的艺术珍品和油画,来不及翻阅贵宾室里陈列的《泰康人寿报》和别致的《泰康新生活》杂志,陈东升闻声而来,微笑中充满了睿智,面对十多年前的同事,一见面自然高兴地回忆起过去熟悉的一些人和事。聊到不久前两人在西单新华书店的一次匆匆相遇,这才让我们有机会将话题锁定,先从买书、读书谈起。  相似文献   

20.
之前我见过他两次。第一次是几年前,大众汽车的新款发布会。花团锦簇中,他戴着有五角星的鸭舌帽和我擦肩而过,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披萨。当天他倒是没唱歌,大伙都知道,老崔是不唱堂会的呀。不过后来还是有人说,他怎么也来这种商业活动,可见当年的粉丝们已经不再是一无所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