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电子化》2020,(4):89-90
近年来,金融行业实施金融科技战略,利用科技赋能运营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渠道、产品服务、客户体验等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等技术和应用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愈发聚焦在数字渠道,这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开启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已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重要战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顺应时代进程,践行新发展理念,是金融租赁公司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数字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发展将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中小银行必须牢牢把握数字经济的机遇,顺势而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初,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先后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与《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金融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将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中小银行必须牢牢把握数字经济的机遇,顺势而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然而,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金融行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积极响应中信集团全面建设“数字中信”的发展要求,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建设金融科技人才梯队,探索创新技术业务落地,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5.
<正>毋庸置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唯有凝聚共识,才能拨云见日;唯有洞察未来,才能赢得先机。6月7日至8日,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汇聚全球三百多家金融机构的行业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和创新践行者,针对未来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和挑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数字技术,加速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跃升数字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适应数字科技的发展,维持自身在金融行业的地位,商业银行要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产品创新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及动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存在政策鼓励、技术支持、竞争引致和非接触需求等有利因素,也存在着数字化人才不足、组织结构不适应、产品同质化和数字化风险等不利因素。最后从数字化投入、数字化人才培养、个体特色和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推进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升级及金融科技助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指出金融科技创新可从智慧体验、智慧决策、智慧架构三方面助力智慧金融发展,结合金融科技在客户体验、智能风险控制体系、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提出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5G、区块链等金融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智慧金融建设中,并进一步改变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新兴技术层出不穷、重磅政策持续加持的大环境下,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此背景下,本刊采访了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天信息”)董事长徐宏灿,了解南天信息在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对于金融机构、金融行业乃至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在数字化转型中相较于传统信贷业务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从金融市场业务特点出发,切实分析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从前中后台一体化场景建设中探索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金融行业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利用前沿技术对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财务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也遇到新的挑战,而运维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手段,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手段提升运维效率,保障数字化运营显得尤...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正促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效率变革。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上市公司年报中关键词词频指标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基于微观企业特征和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引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加速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促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当前学术研究与实践成果,基于温州实践探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与困境。具体来看,当前温州地方中小银行依托各类数字化平台深挖市场信息,有效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运营质效,尤其是在服务小微主体上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数字化基础不足、激励和容错机制不完善、科技力量薄弱、数据运维体系和管理能力不足、数字治理和风控能力建设存在短板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促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长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第十八届亚洲银行家峰会于6月8日在新加坡召开。本届峰会在金融科技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如何发力面向未来,寻找创新、转型的新引擎,成为本届峰会的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家围绕"未来新金融"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全球金融行业的转型趋势和科技变革,以及新金融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金融科技将带来传统银行业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数字经济时代车险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球财险公司加速进行车险经营数字化转型。国外车险经营数字化转型起步早、发展快,在数字科技助力下,其车险产品在设计、定价、销售、理赔、反欺诈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积累了大量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值得我国车险业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前,金融行业已进入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云大物移”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态势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无科技不金融”成为行业共识。国内的金融科技经历了1.0和2.0时代,现在已步入3.0时代,其典型标志是各种新技术和金融业务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数据,在信息采集、投资决策、风险控制方面为传统金融带来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百业都在加快融入数字化浪潮。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正迈向以“回归本源”为主线的新一轮转型征程,数字化已成为本轮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行业各方正以数字化的思维理念,辅以数字化技术平台,加快推进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升级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赋能和企业韧性视角深入探究了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实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对于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以及西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贡献更大;(2)金融科技在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宏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3)实体企业韧性的增强是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路径之一;上述结论对新发展格局下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参考:第一,要鼓励实体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第二,要大力推进金融科技与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第三,要不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着力塑造实体企业韧性;第四,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打通银企间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8.
周运涛 《中国金融》2022,(12):75-76
<正>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持续推进全面深化转型工作,通过补齐制度短板,持续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质效,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为行业变革重要选项。我国保险科技整体发展从全球保险科技领域来看,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活动日渐活跃。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消费金融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卡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将丰富消费金融行业的层次结构,有助于消费金融行业更健康多元化地发展。本文认为,基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金融监管趋严的延续,信用卡消费信贷将成为未来消费金融的重要生力军。  相似文献   

20.
面对金融科技发展的挑战,欧洲银行业纷纷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监管体系、新技术运用、开放银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已走在“银行4.0”时代的前列,成为全球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策源地和先行区,其经验对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