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具有古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文化延伸,是迎合全球化趋势的区域文化合作新载体。基于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跨国家、跨行业、跨地区的跨域属性,沿线国家应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为契机,以协同发展、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理念,以整体化推进、特色化布局、互补式建设的方式,积极探索和发展跨域文化治理模式,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从以文化遗产联合保护为主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产"齐头并进的与时俱进。这凸显了跨域文化治理的理论自觉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全境八千公里,在中国绵延约四千公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融合最古老、最重要的空间。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意义上最有价值的"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廊道"的研究,综合评价了"廊道"研究和"廊道"旅游的学理和实践,深刻分析了目前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时序,探讨了"中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廊道"建构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发展背景。文章认为这一"廊道"建构必将极大地提升和优化全球跨境旅游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对全球服务贸易的贡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跨境旅游的发展,并且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对中国跨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及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等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千百年过后,她依然是中国人民和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人民往来的历史见证。这种以经济为中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不仅丰富了丝路沿线各个民族、国家的物质生活,还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进步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曙明 《中国西部》2014,(10):72-75
<正>宝鸡是国家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不论是在交通区位、产业结构方面,还是在历史文化、文化旅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丝绸之路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东西方交流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宝鸡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也提出,要在新一轮扩大开放中抢占先机、走在前列,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战略枢纽。作为国家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宝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历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少数民族价值观相通性的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民族自身的风俗性,儒家思想的影响性,独特的地域性等.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价值观相通性的研究,可以促进文明交流、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和谐;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与中亚经济互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济界应当瞩目“丝绸之路”和“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一文中认为,丝绸之路的研究应为经济界瞩目,其现实意义如下:首先,丝绸之路的研究对保卫祖国,巩固祖国西北边疆、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有重大意义.丝绸之路的研究证实,远在汉唐我国人民在西北边疆的民族融和就已开始。繁荣的商业经济活动促进并造就了统一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结构。牢固拧制着丝绸之貉的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也是终南文化的灵魂.本文从物质与精神、造化与人化以及出山与入朝三个方面论述了终南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体现,阐释了从周、秦、汉、隋、唐历朝以及道家儒家文化与钟南山的渊源.这对于弘扬终南文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挥陕西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拓展,中国的文化和外交等软实力对于中亚的影响近年来也在增强。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历史契机,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虽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打下了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人文交流的平台基础,但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发挥新疆多元文化资源融合与跨境民族地域和语言优势,推进新疆民族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之源,草原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草原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的古代文明,黑龙江省西部城市群体文化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横贯哈萨克斯坦全境,阿拉木图更是扼控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长期充任中西方贸易的重要中继站.本文详细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和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并从经济、文化等角度讨论哈萨克斯坦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介绍中哈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现状,介绍"新丝绸之路"和哈萨克斯坦在其中的作用,并展望"新丝绸之路"上哈萨克斯坦将承担的更大的作用.由于这个论题涉及范围的模糊性,笔者特地选择从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五国之一对丝绸之路核心国中国的影响的视角来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对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欧盟、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内部以及中亚,对中国—中东欧经济合作在安全、能源、资金与技术、市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在强调二者战略关联性的基础上,注重协调化、制度化、便利化和互补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胡泽国 《中国集体经济》2014,(28):I0001-I0001
<正>两千多年前,一条从中国长安绵延向西的道路将古老的东方与遥远的西方紧紧连在了一起。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千百年来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的"交通走廊",更促进了沿线各国、各民族的融合共荣,形成多彩多姿的新文化、新文明的主动脉。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欧亚  相似文献   

13.
安智海 《发展》2013,(3):118-119
本文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以甘肃为例,对其境内西北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西北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4.
魏小石 《中国西部》2013,(11):148-149
著名的大提琴音乐家兼音制作人马友友为著名的文化机构Smithsonian开启了新千年丝绸之路文化项目。在描述这个项目时,他说,身为一个人文艺术的制作人,我看到的更多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音乐为世人提供了社区、民族、国家之间沟通的通道。在欧亚大陆的内处,古代丝绸之路的沿线,我们一定不能不忽视这种音乐的关联。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马友友收集制作出了一套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音乐CD,其中既包括了丝绸之路核心地区,像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乌茲別克斯坦,維吾尔地区,哈萨克斯坦等地的民族音乐片段,也包含了丝绸之路外延的民族音乐,比如来自中国,日本,土耳其和蒙古的音乐。这是一套非常有世界观和全球影响力的唱片,录音从两个方面去展示当代的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古典的和民俗的。  相似文献   

15.
草原“五畜”在草原游牧人生产、生活中的功能是不言自明的常识。骆驼为戈壁游牧人提供乳、肉、毛等日用产品,也是戈壁游牧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从蒙古高原经中亚,赴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是以蒙古双峰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蒙古双峰驼具有耐饥、耐渴、耐风沙、能负重。善于行走戈壁和沙漠.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蒙古马在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变迁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教育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的战略性机遇下,迫切需要各方进一步加快教育领域的合作。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及地区在教育合作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领域的合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二手资料研究法,首先对商丘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进行了介绍,其次结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规划,分析了该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给沿线区域带来的发展契机,最后结合商丘的资源、区位、产业、文化等优势分析了如何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如何抓住这次机遇,使商丘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产业融入更大的市场,交通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相互联通,以交通带动贸易,以贸易促进互利,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概念成型到实体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交通互联乃至物流运转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进行积极合作,推动交通物流体系的对接与制度协同,构建成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循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如此好的机遇,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成为循化地区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的维度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意在园地制宜,将二者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立校内外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途径,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多种形式,丰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