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熔断机制是一场失败的考试 2016年1月4日,全世界都还沉浸在迎接新年喜气洋洋的欢庆中,这一天是中国股市2016年新年开门的第一天,也是中国股市熔断机制开始实施的第一天.上午的股市阴晦欲雨,下午开盘,股市掉头向下,13点13分,沪深300指数下跌5%,达到第一档熔断阀值,暂停交易15分钟.城门关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沪深两市1月7日早盘大幅低开后迅速跳水,两度触发熔断阈值,开市仅半小时便暂停交易至收盘。当日晚些时候,三大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此前在1月4日,指数熔断机制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三大股指开盘后便一路震荡向下,触发熔断阈值并全天停市,当日截至收盘A股市场蒸发3.939万亿。  相似文献   

3.
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指数的熔断机制本是证监会及证券监管部门为维护A股股票市场稳定而推出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然而该熔断机制仅仅运行四天便被取缔,并且对我国股票市场造成了新一轮巨大冲击。文章试图探讨熔断机制与股灾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特点,对相关制度提出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为选取2005年初至2009年末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以次贷危机为界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检验中、美股市的联动效应。结论表明,中、美股市波动存在联动效应,但金融危机减弱了中、美股市的长期共同趋势,并使联动效应的传导机制发生变化。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趋向分离。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提出了"股票回报同步效应"的定义,介绍了目前国外研究股票回报同步效应的三个模型:基本面模型、类别模型、聚集模型.接下来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调整数据对股票回报同步效应在中国的存在性及变化趋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说明,股票回报同步效应在中国股票市场显著存在,并随时间有加强的趋势.最后,提出了股票回报同步效应在中国股市的三点应用.  相似文献   

6.
许悦 《特区经济》2010,(11):122-123
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从来都是备受关注的,本文对2000年1月4日~2010年5月26日沪深两市的收益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金融市场收益率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和ARCH效应。并检验股市的溢出效应与杠杆效应等一系列特征,得出深市具有单向的溢出效应以及沪深两市具有正的杠杆效应。最后结合中国的股市现状给出相关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灿 《老区建设》2013,(16):17-18
文章选取沪深300中的10个行业指数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ARCH族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行业板块波动的特性和关联度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各行业板块对股市整体波动的贡献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存在着波动集聚性、持续性和急剧冲击性特点,行业板块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行业间存在着波动传导性。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全国PM2.5指数和沪深300股票的交易额、涨跌数据为例,对空气质量和投资者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区分了股票市场表现中对相关股票的理性判断和情绪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累积传导机制”和“情绪滞后机制”两种空气质量影响股市表现作用机制的猜想,构建了面板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全国PM2.5指数对沪深300交易的增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股票的涨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年1月-2019年6月为研究区间,以沪深300指数为样本计算负收益偏态系数和上下波动比率,来衡量股市崩盘风险。以该研究区间内数据完全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为样本,计算基金整体的日仓位数据和主动调仓数据。本文以股市崩盘风险为因变量,以仓位水平和主动调仓比例为自变量,考察了基金仓位水平、主动调仓与股市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仓位水平、主动调仓行为均加剧了股市崩盘风险。最后,本文建议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对基金品种进行创新、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近两年沪深300指数与沪深融资余额合计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VAR模型,通过VAR模型稳定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考察沪深300指数与融资余额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沪深300指数是融资余额的格兰杰原因,其变化会导致融资余额一段滞后期内同向变化;反之融资余额不是沪深300指数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国际社会上被认为是长线投资、价值投资,规避风险的良好金融工具。中国股市投机炒作风气历来盛行,因此在投资领域有必要增强投资者对ETF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选用嘉实沪深300ETF作为研究对象,其所追踪的沪深300指数覆盖面广,基本体现中国沪深两市股市的收益状况。从其风险入手,运用GARCH模型研究分析得出该基金收益率的有效条件方差并结合VaR方法准确测量其风险价值,最终确定在95%的置信水平下GARCH(2,1)-t-分布模型能够最佳度量其风险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1997年1月至2009年6月沪深股市日收益率的数据,通过GARCH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股指波动水平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股市波动性水平偏高,但相比2002年之前,之后的波动性水平明显降低.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起到了稳定市场、减少非理性市场波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沪深300发布以来的每日收盘指数进行ARCH效应、收益率和非对称性信息冲击的分析,中国股市存在ARCH效应,具有波动性;2005年以来,沪深A股市场的收益率与高风险高收益的假设相违背,对于非对称性信息冲击,也和传统假说相矛盾,表现为利好消息的冲击大于等量的利空消息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陈普 《湖北经济管理》2011,(19):124-126
本文基于股市在"较高的股票收益之后往往伴随着收益的回落,而较低的股票收益之后往往伴随着收益的反弹"的非线性现象,分别对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建立了一个两阈值三体制的非线性模型,找出了各股指收益率变换的临界点,即阈值。同时不同程度地发现,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均存在均值回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A股进入快牛阶段,以彼时为分水岭,沪深300的期现价差由升水转为贴水(即沪深300期指合约价转为低于沪深300指数),4月16日上证50股指期货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上市后,三大股指期货相对现货贴水特征更趋明显。6月12日—7月8日A股经历了近35%的回撤,股指期货跌势更猛。进一步看,今年1月和近期的两轮大跌期间沪深300指数波动率都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持平,似乎并没有发挥现货稳定器的作用。公开数据显示A股回撤期间,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套保盘是股指期货市场中布局空单的主要力量,占比高达50%。那么大跌之下,股指期货究竟是否发挥了稳定股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家敏  严雄 《南方经济》2010,28(2):42-52
 本文选用1994年1月4日到2008年9月26日的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为分析对象,对换月效应在我国沪深两市的存在性以及窗饰假说对于我国股市换月效应的解释力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换月效应在样本期间的沪深两市普遍存在着,采用滚动样本检验进行的稳健性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本文根据我国基金业发展特征所构造的检验方法发现,窗饰假说对我国股票市场换月效应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股市呈现艳阳天近两个月的经济大事,莫过于股市屡创新高,连创天量。从今年5月19日起,沉闷已久的沪深两地股市突然出现持续上涨局面。在19日周三至28日周五的8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指数涨幅达州%以上.日交易量攀高至300亿元,实为近两年来股币中所罕见。更刺激国人神经的是,沪综指不仅突破历史最高点,更有已突破1700点的表现,沪深两市日成交总量也高攀800亿的天量……这种行情被股市中人既喜五惊地称为“井喷行情”。特别是5月26日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长虹、发展等老牌绩优股调头而上,从而股民惊呼:牛市来临了。看上去很美的“…  相似文献   

18.
罗李 《魅力中国》2011,(8):314-314,166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股指期货是对未来股价水平的理性预期,主要功能是有效规避风险、价格价值发现和优化资产配置。股指期货价格和股票现货市场价格具有联动效应,本文通过检验波动性和非对称效应的TARCH模型分析沪深300股指期货当月连续合约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沪深300发布以来的每日收盘指数进行ARCH效应、收益率和非对称性信息冲击的分析,中国股市存在ARCH效应,具有波动性;2005年以来,沪深A股市场的收益率与高风险高收益的假设相违背,对于非对称性信息冲击,也和传统假说相矛盾,表现为利好消息的冲击大于等量的利空消息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De Long等人提出的DSSW噪声交易者模型,对其假设条件进行相应调整,提出非理性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机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中美股市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与"弗里德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和"弗里德曼效应",尤其是当股市超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时,"弗里德曼效应"较为显著,而"创造空间效应"仅表现为稳定市场环境下悲观情绪的波动将加剧股市波动;美国股市中则不存在"弗里德曼效应"与"创造空间效应",美国股市相对于中国股市更为有效和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