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仁宗时期,为了改变官榷法和引盐法的实施效果,范祥为陕西设计出"钞盐法"制度。前人多因袭旧说,认为此法促进了盐业的市场化,对其评价较高。实际上,钞盐法通过规定见钱买钞、盐钞价格和发钞数额,将盐法制度完全置于朝廷管控之下,断绝地方官府和商人议价或变通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反而降低了盐业的市场化程度。该政策管控过严,难以契合地方需求,终因无法杜绝实物入中、解盐滞销、发钞量扩大等而遭遇挫折。这反映出钞盐法的设计和实际运作之间有巨大差异,故应对其予以更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之后,四川货币制度日趋混乱,经济民生深受其害。为统一币制,刘湘曾于1934年初设立四川地方银行,发行地钞。但不到一年,地钞就因滥发而濒临崩溃。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对四川的初步控制后,即对四川币制进行了整理和改革。通过收销以地钞为主的杂劣货币,结束了四川币制的长期紊乱局面,实现了币制统一。整理地钞,不仅是国民政府对四川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前国民政府整理地方币制的一次颇为成功的案例,它为四川金融稳定、经济复苏,并成为抗战大后方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结果,为其他各省整理币制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船钞是近代海关税收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已有部分研究注意到其收支问题。但相关成果存在诸多模糊或错误之处,且未对船钞的整个收与支的环节进行系统梳理。本文利用已有和新出资料,纠正了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并对已有研究的模糊或疏漏之处进行了补充,特别对已有研究尚未涉及的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时期的海关船钞收入和分配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从晚清到民国的海关船钞收支的完整图景。同时指出,1868年之后,在实际用途上船钞基本实现了西方人为其预设的核心功能,即真正应用于灯塔事业。近代海关船钞是一种在近代税收体系中地位特殊的税种,理清其收支问题对近代关税研究的深入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7月8日,是首张奥运会纪念钞发行第一天。北京、南京、广州等地都出现了市民排队兑换的火爆场景。有人凌晨起来排队,有的空着肚子从上午排到下午,许多人得到的结果却是首批已兑完。正是这种火爆的兑换需求,奥运纪念钞身价倍增。据说,面额10元的纪念钞已经炒到接近400元一张,有人成功兑换后,转身就以300元一张出手。  相似文献   

5.
7月8日,是首张奥运会纪念钞发行第一天。北京、南京、广州等地都出现了市民排队兑换的火爆场景。有人凌晨起来排队,有的空着肚子从上午排到下午,许多人得到的结果却是首批已兑完。正是这种火爆的兑换需求,奥运纪念钞身价倍增。据说,面额10元的纪念钞已经炒到接近400元一张,有人成功兑换后,转身就以300元一张出手。  相似文献   

6.
也谈王茂荫《再议钞法折》——兼论对文献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荫的<再议钞法折>和<请酌量变通钱法片>作为中国近代货币研究的重要资料,其考订长期为研究者所忽视,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两份资料进行了考订;并依托其它相关资料,对财政货币史研究视域中的王茂荫做政治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北堂书钞》由虞世南编撰于隋,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类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其编辑时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其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了大量古佚亡书,为古籍整理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它还带有资料汇编的性质,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我国银行业在社会经济市场的推动之下,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在这种情况之下,银行自助设备的合理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务办理的效率,但是,自助设备缺钞率以及现金备付率依旧是困扰我国各大银行的两大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成为了我国银行业的首要任务。而文章也将着力于自助设备缺钞率以及现金备付率这两大问题,对其做出全面的剖析,并从中挖掘能够对这两大问题进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北宋自仁宗以来,由于对西夏战争的需要,宋政府在西北地区实行铜铁钱并用的货币制度,依靠铸造铁钱来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同时通过盐钞为主的信用制度吸引商人入中。铜铁钱制度与信用制度相结合,构成了西北特殊的货币体系。本文拟围绕盐钞与铁钱的关系说明:一、盐钞在西北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二、宋哲宗时期西北货币危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盐业体制改革的经济学观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以现行盐政弊端和负面效应为切入口,剖析政府失灵的制度性根源,提出了打造盐业新政的设想:取消盐业专营制度,实施以市场化为主体、行政化为补充的盐业新政,即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下,逐渐形成盐业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着力打造普及碘盐的反贫困高效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11月28日发行了"迎接新世纪"100元塑料纪念钞.这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次发行此种材质的钞票,发行量为1000万套.塑料纪念钞的发行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广大钱币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收藏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在银铜复本位制下,金属货币与纸币同时流通,大量银行被赋予发行权.自晚清银行停业初现后,辛亥革命、1921年"信交风潮"、1926-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及各地方局势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发钞银行,阶段性地引发了发钞银行的停兑危机.不同时期的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对国家银行、特种银行与专业银...  相似文献   

13.
盐业市场专项整治开锣在我国,食盐从生产到销售,一直实行国家专营制度。但在市场经济时期,使得盐业专营垄断下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它的生产价格,过高的价格客观上又刺激了"私盐"的泛滥,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衍生出了许多既得利益链条中的腐败行为,从而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打压生产部门的积极性,严重地违背了国家建立盐业专营制度的初衷。针对一些地方私盐问题日益突出,非食用盐、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流入食盐市场等严重扰乱盐业市场秩  相似文献   

14.
元代对食盐的运销进行了严格的政府管制。至元年间食盐运销体系建立之时商人运销的行盐法为主。元贞以降,特别是延祐之后,迫于盐课压力,计口摊派的"食盐法"范围日益扩大。在元代后期的盐课办集中,各种形式的食盐法之重要性已经超过了行盐法,并成为明代户口盐米(钞)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明初盐业属于劳役制支配下的官手工业,国家垄断并配置食盐生产资料,且控制着食盐的生产与流通。通过对福建盐业的考察,本文发现洪武至宣德年间,福建虽然建立了盐政专管体制、编佥灶户、征调盐课,但是灶籍登记混乱,无生产资料配置,最终形成了一个依赖地方势要、以盐课征调为主要职责的盐场管理体系。宣德以前,福建盐课少开中,而户口食盐法早在洪武中后期已败坏,食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由流通。在盐利吸引下,濒海人群改进制盐技术、重新配置食盐生产资料,地方势要则借机控制了食盐生产。此盐业秩序的形成,与福建官府对地方资源的占有情况、执行制度的具体策略直接相关,而洪武年间国家征收、分配盐课以发挥食盐财政功能而非全面控制地方盐业的管理目的,有限的管理成本和技术,以及民间对盐利的追求是这种盐业秩序运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船钞是近代海关税收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已有部分研究注意到其收支问题。但相关成果存在诸多模糊或错误之处,且未对船钞的整个收与支的环节进行系统梳理。本文利用已有和新出资料,纠正了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并对已有研究的模糊或疏漏之处进行了补充,特别对已有研究尚未涉及的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时期的海关船钞收入和分配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从晚清到民国的海关船钞收支的完整图景。同时指出,1868年之后,在实际用途上船钞基本实现了西方人为其预设的核心功能,即真正应用于灯塔事业。近代海关船钞是一种在近代税收体系中地位特殊的税种,理清其收支问题对近代关税研究的深入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毛正宏 《西部论丛》2007,(10):76-77
在诸多的集藏品种中,联体钞作为近年来才出现的收藏品种,自1999年面市以来便以其全新的款式、独特的创意、较小的发行量、精美的装帧设计、独一无二的纸钞编号等特点受到了广大集藏爱好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发展——兼论钞引制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代中期以后飞钱的出现及其制度化,曾被认为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常常注意到它与盐茶专卖制的发展以及特别是对宋代钞引制而言的渊源关系。近年戴裔煊的《宋代钞盐制度考》与陈衍德、杨权合著的《唐代盐政》两书,都从飞钱与引钞  相似文献   

19.
明朝洪武八年发行纸币,颁行钞法,通过国家法令设定宝钞与金银、铜钱的相互关系,尝试构建由宝钞、铜钱、金银共同构成的复合货币体系。洪武八年钞法是元末明初恢复行钱、沿用纸币、流通金银的背景下,借鉴宋元"交会之法",试图以宝钞统摄金属货币的结果。但钞法背离了货币流通规律,实施中很快陷入危机。明廷被迫调整货币政策,放弃纸币与金银铜钱的固定比价,并于洪武二十八年禁用铜钱,宣告了洪武八年钞法的终结。明朝货币流通格局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过渡期,预示了宝钞持续贬值、明廷扩大赋税折银、恢复铸行铜钱,逐步进入银钱并用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唐博 《发展》2015,(2):77-78
票盐制度的实施,迈出了推进盐业市场化、废除食盐专营的历史步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给朝廷上了一份奏折,其中写道:"上年普福奏请预提戊子(乾隆三十三年)纲引,仍令各商每引缴银三两,以备公用,共缴贮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有奇"。奏折里提到的普福,是尤拔世的前任。"纲引",又叫"盐引",是在盐业官营的背景下,官府向盐商发放的经营许可证。"这是一张神奇的纸片。有了它,盐商才能从事盐业经营。这年的"盐引"额度不够。普福决定,把第二年的额度提前发给盐商,收取一定费用,以此变相增加盐引数量,叫做"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