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宋仁宗时期,为了改变官榷法和引盐法的实施效果,范祥为陕西设计出钞盐法制度。前人多因袭旧说,认为此法促进了盐业的市场化,对其评价较高。实际上,钞盐法通过规定见钱买钞、盐钞价格和发钞数额,将盐法制度完全置于朝廷管控之下,断绝地方官府和商人议价或变通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反而降低了盐业的市场化程度。该政策管控过严,难以契合地方需求,终因无法杜绝实物入中、解盐滞销、发钞量扩大等而遭遇挫折。这反映出钞盐法的设计和实际运作之间有巨大差异,故应对其予以更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之后,四川货币制度日趋混乱,经济民生深受其害。为统一币制,刘湘曾于1934年初设立四川地方银行,发行地钞。但不到一年,地钞就因滥发而濒临崩溃。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对四川的初步控制后,即对四川币制进行了整理和改革。通过收销以地钞为主的杂劣货币,结束了四川币制的长期紊乱局面,实现了币制统一。整理地钞,不仅是国民政府对四川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前国民政府整理地方币制的一次颇为成功的案例,它为四川金融稳定、经济复苏,并成为抗战大后方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结果,为其他各省整理币制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过程来看,可以发现美国对同类改革议题的容纳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并直接影响着制度变革的效果。现有的国际制度的内部权力转移、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政治的调节视角,解释了领导国家对制度改革的支持或抵制态度,但缺乏对领导国家应对改革的利益权衡及其策略选择的复杂性分析。作者以国际制度改革对领导权的冲击度、利益兼容度和领导权护持的成本因素所构建的分析框架发现,如果竞争者推动的国际制度改革是对领导权冲击度高的制度性变革且利益兼容度低,会导致既有领导国家的强烈反制;如果是冲击度低的程序性变革且利益兼容度高,既有领导国家会容忍或支持竞争者的改革;如果制度性变革且利益兼容度高,或者程序性变革且利益兼容度低,既有领导国家会依据护持成本选择反制或容忍。1994年至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内的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以及1998年至1999年欧盟倡议金融稳定论坛和日本倡议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等案例所呈现的领导权较量表明,新兴大国在国际制度框架内争取制度性权力,需要增加改革方案的利益兼容度及提高既有领导权的护持成本,以推动所期望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4.
船钞是近代海关税收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已有部分研究注意到其收支问题。但相关成果存在诸多模糊或错误之处,且未对船钞的整个收与支的环节进行系统梳理。本文利用已有和新出资料,纠正了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并对已有研究的模糊或疏漏之处进行了补充,特别对已有研究尚未涉及的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时期的海关船钞收入和分配情况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从晚清到民国的海关船钞收支的完整图景。同时指出,1868年之后,在实际用途上船钞基本实现了西方人为其预设的核心功能,即真正应用于灯塔事业。近代海关船钞是一种在近代税收体系中地位特殊的税种,理清其收支问题对近代关税研究的深入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际制度设计体现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拥有实力优势的参与者会积极引领、塑造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和规则,使制度安排体现自身偏好。国际制度是国家之间权力和利益均衡的结果,具有功能性、分配性和非中性等特征;国际制度设计表征的是集体行动,但规避不了领导权问题。作者界定了国际关系中领导权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国际关系中的领导权是对国际事务集体行动进行协调和塑造的能力。由于实力地位和利益需求的差异,国际制度设计过程中异质性参与者自然地出现策略分化,从而体现出领导、追随、搭便车、干扰等行为特征。其中,领导权的存在是国际制度设计活动启动和维持的重要条件,并在制度设计的不同环节发挥着差异化的作用。虽然权力结构从根本上限定国际制度安排,但是领导国家的作用方式和策略选择也影响着制度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全面,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国内治理变革中不可忽视的变量,利益、制度和知识是国际因素的三种基本形式。作者扩展了合法化概念,提出国际因素介入国内治理变革需要获得国内利益主体的接受和承认,中央权威、地方权威和社会公众是三个基本主体,因此有三种获得合法性的基本机制,即国家合法化机制、地方合法化机制和社会合法化机制。作者通过对行政审批、立法听证和政府绩效评估三个政府治理创新案例的分析,描绘了利益、制度和知识三类国际因素介入地方治理创新的过程、影响以及结果。虽然不同类型的国际因素介入地方治理过程依靠的是不同的合法化机制组合,但都需要在介入之前或者介入过程中通过国家权威获得合法性。随着地方和社会自主性的提高,国际因素通过地方合法化机制和社会合法化机制产生的实际效果更大,但这两种机制也可能会与国家合法化机制产生矛盾。提高国家合法化机制的开放性和包容度有助于减少合法化机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新制度理论提出的组织场域同构化观点日益受到组织理论学者们的质疑。制度逻辑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制度多元性概念对制度约束下的组织异质性行为进行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解释,因而已成为制度理论学者近来极为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从制度逻辑和制度多元性概念的内涵界定、制度多元性塑造组织异质性行为、制度逻辑作为制度创业前因以及组织场域制度逻辑演变过程等方面,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述评。最后,本文剖析了已有文献仍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发展迅速,方法论意识明显增强,规范的学术文章日益增多。但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并写出有新意的学术论文,仍是许多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深感困惑的一大难题。2008年4月14日,秦亚青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办的"国际政治青年论坛"讲座中,以"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为题,通过剖析若干篇受到国内外学界好评的学术论文,向与会者清晰地展示了这些论文的研究设计思路和创新之处,我们将其核心内容整理成文发表,冀望读者能获得一些教益与启发。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的大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进行解释的理论。在这个层次,始终存在着各种争论。对照现实可以看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实际上阐释的是国际体系的不同属性。由于国际体系原本就具有多元的属性,因此我们需要有多元的解释。建立这样的解释,把几种主流大理论的核心假定糅合在一起大概是不可行的,人们可以做的也许只能是在解释现实时对不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解释模式本身所需要的不是一种万能的理论,而是多种精到的理论。在这种解释中,每一种理论都是有用的工具。把不同的理论工具组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作为推动改革开放和启动区域发展的制度型效率组织形式,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的因素,都使得开发区在管理体制的探索上带有一定的试验性与过渡性。一旦其初始确立的环境条件、背景基础和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体制性的冲突和功能紊乱现象就会浮现出来,表现为封闭运行、管治碎化和体制复归倾向等。其原因在于,开发区管理体制变革中存在制度供求的缺口。受过渡性的约束,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变革在模式选择上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如何推动开发区管理模式的实质性创新,关系到嵌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分工深化、跨区域的价值链重组与合作等现实问题,从而也成为优化区域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本文指出,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实质性创新应遵从企业家城市的转型需求,在准确判断开发区发展的空间性质和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将其纳入以整合性治理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总体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村镇银行正面临着外部环境改变与制度的缺陷和矛盾、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等一系列的挑战,在分析福建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制度设计困境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可行路径,认为应通过三个方面促进中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明确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加强村镇银行内部管理、推动业务创新发展、严格把控金融风险;三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宣传推广、信用担保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整体流动性环境呈现出总量盈余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创新性地推出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文章以中国央行的PSL为例,分析其类型、目标和运行方式上的特征,并在阐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了该操作的实施效果。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央行的PSL政策效果相对显著,在部分实施阶段能有效降低中期利率水平,减少社会融资成本,但在个别阶段效果相对较小且不稳定。因此,中国央行在进一步施行PSL这一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时,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优化风险资产和优质资产比例,提高政策声明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国际关系学界鲜有关于规范竞争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根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和英国学派的理论逻辑,规范竞争是一种二元对立的静态关系,必然出现一方胜出的零和结果。作者借鉴中国思维的过程视角,将规范竞争看做是一个动态过程,并提出理论假设:规范竞争导致规范互补。作者提出在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中国的对外援助和投资等国际行为传播了"发展和平"规范,该规范与"自由和平"规范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提出在"自由和平"规范与"发展和平"规范相互竞争的利比里亚,建设和平的效果要好于"自由和平"规范独霸的海地。这样的差异表明,两个和平规范之间的竞争不但有助于改善建设和平的效果,还有利于它们共同传播。最近几年建设和平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动向表明。"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这两个和平规范,已经出现了相互学习和互为补充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际体系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大规模战争是推动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从国际力量对比、国际制度以及核武器等多个方面导致国际体系发生了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意义的变迁。这是我们在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时应该加以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就本质而言,一方面,人类的国际政治活动是历史性的,故对其做历史取向研究极其必要;另一方面,像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一样,国际政治研究又是逻辑化的,因此将人们对国际政治行为的认知上升为具有普遍解释力,甚至是实践指南意义的科学理论又是国际政治学学科发展及其实践性定位的内在要求。据此,作者强调国际政治研究要努力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相互统一,并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对这种统一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深入论证。国际政治活动运行于历史空间以及人们对该活动的理解与解释却是逻辑化的事实,为这种统一提供了本体论基础;而历史与逻辑所分别具有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以及它们在具体的国际政治研究中并不必然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的另一事实,则说明这种统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对上述问题国际政治学界应该给出清晰的理论说明,否则非但难以平息学科内部至今存在的历史与逻辑两种研究取向的相互杯葛,而且还会影响本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发展的思想源流与实践动力,其世界观强调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方法论是基于实用主义哲学的改良主义。起初,自由主义以有限政府与市场经济为手段,致力于遏制政治权力扩张。然而这一观念走到极限,使得垄断资本在镀金时代凌驾于美国民主政治之上,最终引发经济社会危机。此后,实用主义式的改良主义对上述观念进行了修正,进而揭示出自由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间的一项悖论:前者将个人理性置于一切社会事物之上,后者却看到了其局限。结果是,自由主义在美国政治实践中衍生出了两种变体:民主党式变体即当代自由主义认为,经济权力扩张也会损害政治民主,改良的目标应为市场监管与经济平等;共和党式变体即新自由主义则宣称财产权是支配性的,政府无权干预经济。上述两种自由观念的张力推动美国政治形成了普遍主义与精英主义对立的二元结构、使之先后经历了以政党"对等合作"为特征的新政时代及以政党"对等极化"为特征的新镀金时代。基于此,作者认为,美国政治演化的动力在于古典自由主义与当代自由主义由反政治权力和反经济权力而来的观念张力与政治二元结构,其深层逻辑则在于自由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有着难以解决的悖论。"特朗普现象"就是这一悖论在新镀金时代终结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体系的转型不只是物质层面和器物层面的,更是规范层面的。当代国际规范的更替根本上源于其背后的国际道德价值观的演变.而冷战结束后日益泛化的安全概念和相应的安全化操作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规范更替的类型学比其动力学要复杂得多,通过更替手段和更替性质的区别可将国际规范更替归结为四种类型:主权国家体系内部的权势转移带来的国际规范更替在手段上既可能是革命性也可能是和平性的,但其性质很大程度上是延续性的:全球层次上因尊严性道德价值观崛起导致的议题性国际规范变更其手段和性质都更多是延续性和非革命性的;而全球层次上非国家行为体崛起导致的国际规范变更尽管往往采用和平手段,但其性质却是革命性和断裂性的。中国需要明确自身在当前国际规范更替进程中的准确定位,进而全面界定自身对于国际规范更替的总体战略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制度的三个层面即制度综合指数、制度设计以及制度效能来探讨制度与"资源诅咒"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无罪,制度无价。在那些"制度优良"的国家,资源成了"恩赐",反之则资源成了"诅咒";政体的形式(政治安排)直接决定着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统制的国家倾向于"资源诅咒",议会制的国家倾向于"资源恩赐";制度效能同样影响着资源增值效应的方向,随着规则质量、法制能力、反腐能力、政府效力的提高,"资源诅咒"让位于"资源恩赐",规则质量和法制能力的增长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0.
印度的资本账户开放取得了初步成功。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外国证券投资、国际商业贷款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内容。从汇率改革、汇率管理和新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分析了印度的汇率制度。可以发现:从本国发展实际出发,渐进性、汇率制度改革优先是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