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国内价格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采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法估计汇率-价格传导的长期关系。通过HP滤波求得变量的短期波动序列,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分析汇率、价格波动的动态短期引致关系。同时还考虑到结构变化和价格环境对传导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长期内还是短期内,进口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都很敏感;生产者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虽然比较及时,但是反应不足;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汇率波动的反应不仅存在时滞,而且反应最弱。此外,我们还发现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导存在结构变化现象,近年来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GARCH模型测度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性,并构建了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因素的计量估计模型,进一步对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时间序列季度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即汇率波动越大,越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在控制了外汇储备规模、汇率制度改革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在均衡区间内的弹性浮动,以及外汇储备多元化,对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元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升值现象.我国很多的进出口公司以及跨国公司每年有大量外汇收入要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升值会给这些公司的境外分支机构的盈利造成很大的汇兑风险.因此,运用合理有效的金融工具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行对冲和平抑就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了.本文立足于运用人民币期货等相关金融工具,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运用交叉汇率滚动回归、多重结构变动模型和引入外汇市场压力的扩展模型,从两个维度——汇率与货币篮子的关联程度以及汇率机制的灵活程度,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动态演变。研究发现,汇改既取得明显成效又具有显著渐进性,表现为多货币的篮子格局已初步形成,美元仍在其中居于主导,日元、韩元、林吉特和新加坡元曾经或正在发挥影响;经济冲击使篮子货币的权重分布发生多次结构变动;人民币升值中有10%-30%受市场力量推动,汇率机制灵活性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研究了“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新特征。主要结论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明显上升,弹性增强,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已成为新常态;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加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且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增强,羊群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6.
文章测算人民币汇率价格弹性和波动率弹性两项指标,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伴随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提升,其中价格弹性在“8·11”汇改后得到明显提升,波动率弹性则振幅较大。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汇率弹性提升的重要体现。市场主体应充分理解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趋势,摒弃“赌汇率”思想。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树立“汇率中性”理念,主动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远期结售汇是我国较早发展的最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之一。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境内人民币远期定价的抵补和非抵补利率平价条件以及境内外远期汇率长期均衡关系和信息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平价条件在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受一些限制因素影响,汇率预期的非抵补利率平价条件不成立,远期汇率水平不能作为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变量,境内外远期汇率存在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境内远期汇率对境外汇率有相对明显的引导作用,境外远期汇率的非理性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对境内远期汇率定价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9月5日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检验结论显示,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来自MCMC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存在的非对称特征不同于在股票市场普遍发现的"放大利空,缩小利好"型的"杠杆效应",而是突出表现为"放大利好,缩小利空"。但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和强度较弱,这意味着央行在采取措施干预和管理汇率波动时,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且更应注意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及非对称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与汇率预期的互动机理分析,选择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以境外人民币存款余额、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为内生变量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不仅会引起人民币升值,还会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人民币过快升值反而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在三者的互动关系中,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很多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创,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作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连接桥梁的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是国家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我国于2005年7月实行了汇率改革,在此之后我国经济面临人民币升值加快的极大考验.笔者着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情况,进而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年6月19日至2015年2月17日人民币/美元中间价历史数据,通过建立规范的、理想的GARCH(1,1)模型等,揭示人民币汇率具有一般金融市场工具价格波动的集聚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还发现其持续性和非对称性有所减弱。我国央行有关汇率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有效的和可控的,但应通过完善外汇市场以应对未来人民币对不同货币不同走势的新常态,政策重点应从管控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转移到长期稳定区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人民币外汇市场延续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变动的趋势,随着1月4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的推出,其微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升值加快、双向波动显著、日间波幅加大和中间价波动加大四个显著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19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8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突破"7"这一重要整数点位,随后又在11月实现"返6",打碎了市场固有的心理枷锁。展望2020年,在多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料将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回顾2019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其整体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双向波动成为常态。2019年人民币汇率整体波动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汇率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汇率间的动态关系。首先,在样本内和样本外预测中,中国和韩国名义有效汇率对本国大宗商品价格有稳健的预测能力,但是日本和印度不显著,同时四国名义有效汇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本文也检验了相反方向的预测(大宗商品价格预测汇率),但没有发现显著的预测结论。其次,对影响预测结论差异的结构性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表明汇率制度和贸易依存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相关结论为中国等国际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冲击提供了新的理论。最后,本文提出了防范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4月16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由0.5%扩大到1%,同时并将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现汇买卖差价由1%扩大到2%,这一政策的出台既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和现状,重点分析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争论不断,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能否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通过对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观察,以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的分析,从而提出面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态度和相关措施,力求降低由于人民币汇率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波动分析,对于汇率风险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非线性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时间序列的动态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长期内呈现均值回复现象,并且LSTA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非线性波动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金融自由化也日益盛行。而在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会更加强烈,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可能会更加剧烈。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无论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还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都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研究,能降低我国资本市场受到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力,从而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本文从汇率波动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和汇率波动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形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经典R/S分析、修正R/S分析、GPH检验以及ARFIMAFIGARCH模型估计等方法的实证研究表明:首先,与ARFIMA-FIGARCH模型相比较,基于经典R/S分析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误差较大,而GPH检验方法又低估了时间序列条件方差过程中的长期记忆性行为。其次,在日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以及英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数收益率序列当中几乎都不存在明显的长期记忆性效应,但是在其波动率序列当中却都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强长期记忆性效应,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数收益率及其波动率当中不具有双长期记忆性效应。再次,Student-t分布和GED分布能够比正态分布更好地刻画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数收益率序列的"尖峰厚尾"分布特征,但是与GED分布相比较,Student-t分布更优。最后,自步入2012年以来,日元/人民币和英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均呈现下降的迹象,欧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呈现攀升的征兆,而三者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均表现出小幅震荡的低位徘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中后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都表现出剧烈震荡的态势,其收益率的波动性也极为显著,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依然具有出现宽幅波动的较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5年3季度到2011年4季度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FDI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得出结论:在长期中,我国FDI的流入主要由于我国GDP的高速增长,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对FDI流入有负面影响。因而,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将有助于我国短期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