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目前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剧烈动荡和政策调整期,这一阶段将会是从危机应对到全面持续、稳定复苏的过渡时期。伴随着全球经济呈现复苏的格局与退出政策的分化,全球经济正在步入复苏道路上复杂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3.
张大风 《英才》2004,(11):20-20
在世界经济论坛10月13日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芬兰、美国仍分列第1和第2位,中国则被排在了第46位。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可能有的人认为值得研究,也可能有的人认为没有多大意义,用不着予以太大的关心。不管怎么样,这是一种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可以粗略地说,外界的评价与我们自己的感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许外界对我们有着某种偏见、不了解甚至于是敌意。那么,就算是如此,我们从这样一种评价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世界经济论坛主要是根据宏观经济管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经济增长连续七年减速后,2000年终于出现了回升,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长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上升,通货紧缩压力减缓,微观经济景气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 我们对2008年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是: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11%以上的高位增长,从季度和年度增长来看,经济正在达到或接近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经济增长从年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7年,从季度上最高点可能是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或2009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经济以"双速"模式复苏,而且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而新兴经济体复苏强劲,但却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威胁。本文试图通过借鉴美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和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为各国未来政策取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国由于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基本现象将表现为经济增速回落、存在价格上涨压力。从政府的经济发展基调分析,主要措施是围绕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的两防一重做文章。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鼓励消费,尤其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因此,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由价格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
张锐 《东方企业家》2006,(10):22-23
曾经饱受金融危机、非典与禽流感等病魔摧残的亚洲经济机体经过了快速的疗治之后如今变得矫健与强大起来。9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发表的半年度报告《世界经济展望》中,将其对亚洲新兴经济体2006年和2007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调高至8.3%和8.2%,而且指出亚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拉动力量。亚洲,带给世界的是惊喜,留给人们的是期待。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接近周期性繁荣顶部区域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基本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预计2008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11%以上的高位增长,从季度和年度增长来看,经济正在达到或接近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经济增长从年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7年,从季度上最高点可能是2008年上半年),今年下半年或后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两平、一降、一升”的特点,并预测2006年经济环境总体良好,预计GDP增长8.7%。  相似文献   

12.
13.
全球     
《厂长经理之友》2012,(8):102-103
国际赞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7月16日,同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小幅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全球经济面临更大风险。IMF预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5%.  相似文献   

14.
魏杰 《经济界》2011,(5):6-12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起主要作用的是需求拉动型,并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回落的五种原因:深层次原因,直接原因,地方政府原因,民营经济原因,中央政府原因。如何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进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国家发展改革委讯: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200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对全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6月16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预计,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出现了比社会预期更为明显的放缓……未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由于内需回旋余地较大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率的大起大落。无独有偶,几天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在苏州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中  相似文献   

17.
■接下来的两年将是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开始,这个增长期将持续到2015年。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将有可能实现“千年发展计划”■中国(8.8%)、俄罗斯(8.0%)、印度(6.0%)在2004年的强劲增长超出预料,达到30年来最高水平。2005年可能出现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首次领先于高收入国家的情况■油价的持续走高将使2005的GDP下降大约0.5%。贫困国家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能源进口在它们的进口总量中占据了相对高的份额。这样的经济局势将使得贸易震动变得更加敏感■如果不能通过软着陆来减缓中国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世界银行预测,软着陆将使中国的发展速度从目前的8.8%下降到2006年的7.1%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0,(7):24-25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国风·豳风·七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宏观经济二季度一改第一季度高位运行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先后出现下滑,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而问题的解决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不宜对经济增速下滑反应过度。要平稳实现经济“软着陆”与刺激政策“退出”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国家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施“九五”计划开好头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四季度以来,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学术界有很多争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界20年来最为激烈的一次争论。开始时对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分歧很大,总的来说,经济学家比政府部门乐观,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乐观,中国人比外国人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