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在贸易创新的基础上发挥贸易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要素流动理论是衔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桥梁,全球化下要素显现出新特征,基于要素双向流动的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促成传统比较优势向贸易竞争优势转化。要素双向流动新开放型贸易战略的创新与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为贸易优势的重构提供战略支撑。重构的贸易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级构成,以要素双向流动为条件,以改善内外部环境、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为来源,以提升贸易竞争力为目标,是由若干点、线、片和面贸易竞争优势交叉组成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坚实保障。1979年以来,中国在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3条重要经验: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升级货物贸易;二是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抓手,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三是打造数字贸易“新引擎”,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传统贸易的量性增长,新质生产力推动了贸易增长模式的质性转变,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开辟贸易增长的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培育外贸新动能。因此,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从而为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供重要的助力。  相似文献   

3.
张幼文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贸易大国转型发展的目标升级与战略创新”最终以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的形式结题,专著名为《要素收益与贸易强国道路》。封底的六个关键词(要素流动、要素引进、要素聚集、要素收益、要素升级、要素培养)概括了著作的主要内容和贸易强国道路的内涵。本书研究主题宏大,覆盖内容广博,关涉贸易领域的各个层次和维度。从研究意义看,张老师领衔的本项研究有大量的理论创新和政策指向含义。囿于篇幅,本人拣选三点述之。目的是阐述本项研究的理论贡献,并尝试指出本项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不断交会,特别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宁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以"智能升级、智慧转化、智力集聚、机制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宁波智造",使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智能经济转型。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表示,宁波要以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把发展智能经济作为今后经济的主引擎,积极建设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不断优化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体系,努力培育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正>张幼文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贸易大国转型发展的目标升级与战略创新"最终以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的形式结题,专著名为《要素收益与贸易强国道路》。封底的六个关键词(要素流动、要素引进、要素聚集、要素收益、要素升级、要素培养)概括了著作的主要内容和贸易强国道路的内涵。本书研究主题宏大,覆盖内容广博,关涉贸易领域的各个层次和维度。从研究意义看,张老师领衔的本项研究有大量的理论创新和政策指向含义。囿于篇幅,本人拣选三点述之。目的是阐述本  相似文献   

6.
产业内贸易战略导向对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的适用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单纯要素投入的数量拉动阶段,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的调整型增长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辰的主要手段.按照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导向来确定贸易战略,后进国家应该继续停留在产业链低端,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和低端辅助生产.这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其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也相对不足.本文提到的产业内贸易战略导向是借鉴国际经验,重审新的世界分工体系,以产业升级为基准的新贸易战略导向.通过该战略导向在我国新国际经贸关系中的推进,将有望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内贸易战略导向对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单纯要素投入的数量拉动阶段,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的调整型增长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按照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导向来确定贸易战略,后进国家应该继续停留在产业链低端,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和低端辅助生产。这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其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也相对不足。本文提到的产业内贸易战略导向是借鉴国际经验,重审新的世界分工体系,以产业升级为基准的新贸易战略导向。通过该战略导向在我国新国际经贸关系中的推进,将有望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要素集聚与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要素的国际流动,是高级易流动要素向低级不易流动要素集聚,中国30年开放战略的成功在于抓住了这一特征实现了要素集聚。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开放环境发生了变化,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开放水平,作为负责任大国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互利共赢要求开放战略作出调整。在开放新阶段止,要素集聚的核心在于以自主创新培育高级要素,以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优化要素配置,突破资源能源要素瓶颈,维护中国发展的优势与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正>早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前,如何建设贸易强国就已经成为对外开放与贸易发展中最重大的战略主题而受到广泛重视。针对创新引领、结构升级、价值链重构、比较优势再造等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且深入。然而,作为当代世界最震撼的发展奇迹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全新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要求我们从基础理论创新方面进行解释和探索,中国的实践也给了我们这种机会。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贸易大国转型发展的目标升级与战略创新"已经完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贸易理论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条件的。而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我国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发展产业闻贸易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国外需求结构的不同、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来发展我国产业内的贸易。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和核心是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互到贸易的基础及贸易得利的来源,该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不同是导致生产成本差异,并要进行贸易的根本原因。要素禀赋论认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并对国际贸易商品和要素模式作出确定性的结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比较优势及资源禀赋决定利益分配的基础,并且自由贸易使进行贸易的任一方都可得益。  相似文献   

12.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0,(19):24-25
任何发展战略都是有阶段性的,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实现由依托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向培育竞争优势的贸易平衡战略转变,是中国对外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开放型经济的更高层次。中国已经意识到“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开放经济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促进进口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影响当前,关乎未来。  相似文献   

13.
2016年6月14日,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合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交流暨贸易强国战略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该研讨会围绕由张幼文研究员(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主持的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贸易大国转型发展的目标升级与战略创新”的最终成果《要素收益与贸易强国道路》,邀请国内近二十位专家进行点评和讨论,会议气氛热烈,观点纷呈。辩论精彩。本刊特设专辑,集中呈现此次会议上的部分发言和专家会后提交的一些书面意见,希望能进一步激发国内关于要素流动、贸易收益、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经济的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经济区别于以往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改变了各国的显性要素结构和比较优势,促进并超越了以贸易相联系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对经典贸易理论形成了挑战。新的贸易理论的发展已充分注意到国际贸易变形的现象,但仍在就贸易现象发展贸易理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需要基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理论构建,以全球化经济理论整合国际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经济区别于以往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改变了各国的显性要素结构和比较优势,促进并超越了以贸易相联系的传统的国际分工,对经典贸易理论形成了挑战。新的贸易理论的发展已充分注意到国际贸易变形的现象,但仍在就贸易现象发展贸易理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需要基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理论构建,以全球化经济理论整合国际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理论的要义是贸易可能性,而不是贸易效益。比较优势战略作为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战略的具体运用,并不能保证一国获得持续、较高的贸易效益。追求贸易效益的最大化是理性国家对外贸易长期追求的目标,只有在比较优势基础上,获得贸易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发展中赶超。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对贸易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应在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胡侠参 《港口经济》2013,(11):33-36
当前,宁波正处在建设对外开放强市、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紧紧抓住扩大进口贸易战略机遇,加快实现由依托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向培育竞争优势的贸易平衡战略转变,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保税区是肩负先行先试、功能创新重任的对外开放功能区,宁波保税区先后获批成为宁波国际贸易示范区和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具有发展进口贸易的功能政策和平台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晓东  李荣林 《世界经济》2007,108(10):39-48
对于一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不同的贸易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以这些理论分歧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RCA指数在衡量比较优势时的优劣,并构造了能客观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分解的贸易数据研究中国1987~2005年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检验表明,虽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没有产生"比较优势陷阱"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兼论我国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此之后,比较优势的思想成为了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把对比较优势形成的原因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创立了要素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又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市场竞争不完全、要素密集度转换、产业内贸易和规模经济发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的主要理论有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的DS模型以及萨克斯、杨小凯等人的内生分工与专业化贸易理论,这些理论被统称为"新贸易理论"。本文旨在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综述,并由此把握住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对贸易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给予较为全面的再认识,同时提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是比较优势理论,300年来,一直没有人撼动过比较优势论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中的奠基作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出现很多令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才开始对比较优势论的基本框架提出质疑,并产生了新的理论,如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以波特为代表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论进行了修正,揭示了战后国际贸易新现象的原因所在。本文对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了比较分析,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