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境外机构的交易能够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但在交易券种(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预测期限、预测能力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具备更强的交易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宏观货币政策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增加债券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羊群行为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一直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相对理性和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其羊群行为程度如何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为此本文应用经典的LSV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并且其程度随着股票历史收益率、股票流通股规模大小和基金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证券市场成长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其决策行为至今仍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课题。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给出了机构投资者非完全理性下的决策解释。并以Shefrin和Statman创立的行为证券组合理论为核心,建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在具有不同心理账户条件下的最优化选择模式,研究对机构投资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一个关键差异在于风险承受的方式和能力不同,因而在行为监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金融自由化并非放松所有的监管,而是监管重心从结构化转向审慎化。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进行规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制度实施机制;第二,规制规制者;第三,强化对市场操纵行为的规制;第四,健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和成因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创业板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并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思路,也是实践中的主要措施,有经济理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是理性投资者,具有抑制市场非理性交易的特征。本文从羊群行为研究入手,采取实证方法,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异军突起,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的传统金融理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量的研究证实市场并非是有效的,投资者行为对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日益重要。本文从投资者在交易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过度反应、过度自信、处置效应和投资者关注等行为现象,对目前有关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评述,同时指出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是股票市场上重要的投资主体,其投资行为关系到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本 文基于 2005-2016 年 A 股市场上市公司被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 交易行为以及其对股价趋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机构投资者是动量交易者,并且 当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下期持股比例改变的越少;第二,机构投资者的动量交易行为会 造成股票价格形成短期趋势,并且被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其股价趋势越弱;第三, 采用技术指标可以获得 α 收益,在经过一些列稳健性检验后,α 收益依然存在。本文的学术贡 献在于:第一,实证研究发现了机构投资者的动量交易行为会受到其持股比例的影响,进而影响 到股票价格的趋势;第二,用技术指标衡量了股票价格趋势的强弱,为技术指标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正> 越来越多的股民感到目前的股市活性越来越差,投机气氛越来越淡,短期获利机会越来越少,事实也的确如此。资料统计显示,上证指数波动幅度从去年150点,变成今年140点,目前市场平均换手率只有0.5%左右,这一方面说明由于两年来市场持续低迷,普通投资者已深度套牢,难有作为,另一方面说明股市已进入机构博弈时代,分析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市场的脉搏。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新兴市场的货币危机传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近的阿根廷货币危机没有表现出1990年代以来的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危机那样明显的传染效应。本文对机构投资者行为变化因素在新兴市场货币危机传染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并从这一角度解释阿根廷危机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项目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风险投资项目时通常会选择令其可能产生的后悔情绪最小的项目,这就是投资者后悔规避的行为特征,而如何在风险投资方案选择中考虑投资者这方面的行为特征,已有研究很少关注。文章针对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投资者行为的风险投资项目选择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计算各风险投资项目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固有内在价值和灵活性价值对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项目价值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构建用于刻画投资者预期后悔情绪的后悔函数,进一步地,计算项目的综合效用值并给出项目的排序结果。最后,通过一个例子对提出的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上出现已经近10年,它的功能和作用是否符合人们对它的预期?回答这个问题对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本文使用GARCH事件模型对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证据显示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具有稳定中国股市的作用,每一次关于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都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是行为金融研究中最活跃的两个分支。现有文献绝大多数是分别研究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的影响问题。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提出将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结合起来、研究其对资产定价综合影响的观点。为此,本文分别综述了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影响的文献,主要包括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的定义、理论模型、代理指标选择以及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异质信念与投资者情绪相互作用对资产定价综合影响途径的简单模型,希望能够借此更好地对照两者的异同和联系,为今后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关注与股价同步性均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研究课题,但却鲜有文献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基于相关文献,本文提出投资者关注通过影响资产定价,进而改变股价同步性的观点。为此,本文首先综述了投资者关注与资产定价的文献,主要包括:投资者关注的分类与度量、投资者关注与资产定价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机制以及基于投资者关注的投资策略研究;其次,对资产定价与股价同步性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资产定价与股价同步性的学理关系以及股价同步性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投资者关注通过影响资产定价,进而改变股价同步性的研究框架,为未来将投资者关注与股价同步性结合起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发达证券市场相比较,我国的证券市场存在很多缺陷,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尤为明显。而战略投资者的缺乏并非仅是由于投资者本身的素质,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在此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的特点,对其制度缺陷与变迁过程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内在联系。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发展,鼓励制度创新以及规范投资者行为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是指消费者从在线(离线)渠道向离线(在线)渠道转移的过程。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渠道日益多样化,然而学术界对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研究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围绕消费者渠道迁徙的概念、路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的相关营销策略等问题,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