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产品质量、出口产品复杂度的影响机制关乎一国贸易政策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分工战略制定。文章基于需求侧“技术复杂度偏好”这一视角考察价值链嵌入位置差异对一国出口产品复杂度的影响。使用UNCOMTRADE(1998~2014年)6位数贸易数据和WIOD(1995~2011年)国家一行业水平经济指标及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基于全球生产分工下的出口复杂度和价值链中要素供给侧上游度、产品需求侧下游度。研究发现,供给侧以及需求侧嵌入位置均与出口产品复杂度显著正相关;出口产品复杂度随出口目的国人均收入递增;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出口目的国人均收入之间交互项为负,当出国目的国为高收入国家时,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位置更加靠近最终产品使用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低复杂度行业的影响更显著,有助于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国家间转移。  相似文献   

2.
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产品质量、出口产品复杂度的影响机制关乎一国贸易政策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分工战略制定。文章基于需求侧"技术复杂度偏好"这一视角考察价值链嵌入位置差异对一国出口产品复杂度的影响。使用UN COMTRADE(1998~2014年)6位数贸易数据和WIOD(1995~2011年)国家-行业水平经济指标及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基于全球生产分工下的出口复杂度和价值链中要素供给侧上游度、产品需求侧下游度。研究发现,供给侧以及需求侧嵌入位置均与出口产品复杂度显著正相关;出口产品复杂度随出口目的国人均收入递增;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出口目的国人均收入之间交互项为负,当出国目的国为高收入国家时,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位置更加靠近最终产品使用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低复杂度行业的影响更显著,有助于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国家间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包含多阶段生产和内生移民决策的价值链空间均衡模型,对中国价值链分工进行福利评估和空间解构。反事实显示:2002-2012年中国贸易成本的变动在多阶段生产呈放大福利变动区间的趋势特征和链条延伸偏向中西部的区域特征,使中国整体福利提升2.71%,且这主要是由境内贸易成本变动引起。解构空间路径表明,国内价值链在价值链双循环中起主导作用,东部在联结国内价值链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当分别关闭国内和全球价值链循环时,省区整体上未出现自我封闭的本地化趋势。此外,国内价值链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外部冲击对国内福利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来仍可通过内部改革提升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和效益。由于多阶段生产能更充分地利用地区比较优势,因贸易成本变动引致的移民互动机制在多阶段生产的影响小于迂回生产。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附加值贸易视角,利用WIOD数据库测度了中国整体及三类技术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逐年增强,加入WTO更是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进程。但是中国的GVC地位指数均为负,说明中国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但三类技术制造业却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演变特征,其中,中技术及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在波动中下降,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却稳步提升并向上游位置靠近。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下提出关于制度质量改进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待验假说,并利用OECD-WTO-Ti VA数据库和WGI数据库测度了46个主要国家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和制度质量,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内生门限回归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制度质量改进显著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但提升效应呈非线性特征;门限模型检验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改进对较低层次制度质量的国家改善分工地位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稳健性分析支持上述结论,因而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而言,释放制度红利是价值链分工地位向上攀升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下提出关于制度质量改进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待验假说,并利用OECD-WTO-Ti VA数据库和WGI数据库测度了46个主要国家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和制度质量,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内生门限回归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制度质量改进显著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但提升效应呈非线性特征;门限模型检验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改进对较低层次制度质量的国家改善分工地位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稳健性分析支持上述结论,因而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而言,释放制度红利是价值链分工地位向上攀升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都处于相对上游的位置;从经济位置来看,中国的国内增加值(DVA)出口率一直在下降,而国外增加值(FVA)出口率却在上升,中国参与分工的获益比例总体在下降。中国应该从培育母市场、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应、积累战略性要素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为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而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包含全球生产网络位置的产品内分工模型,探讨影响国际分工地位的机制,研究发现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对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且生产性服务业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中国制造业17个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全球生产网络位置指标,运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中心度提高促进了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结构洞位置改善也显著提升了国际分工地位,但中心位置与结构洞位置对分工地位有交互影响,高中心度、高限制度特征的网络位置不利于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生产网络位置影响国际分工地位的中介渠道。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相较点出网络中心位置,点入网络中心位置改善对国际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弱于非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作用;中国制造业的亚太和欧洲生产网络位置对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差异化影响,欧洲生产网络中心度提升更能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东道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关联关系。文章基于增加值的双边贸易流分解数据,构建了投资东道国与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指数,全面考察了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特征和中国OFDI对东道国与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具有非均衡特征;(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东道国同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且相对于东道国同中国的前向价值链关联,中国OFDI更能提升东道国同中国的后向价值链关联,该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3)分国家和区域来看,相对于高收入国家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OFDI更能提升中低收入国家和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分行业来看,中国OFDI对东道国制造业同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正向促进效应高于服务业,且更能促进东道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中国的前向价值链关联,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同中国的后向价值链关联;(4)机制分析发现,中国OFDI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价值链生产分工效率来提升东道国与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研究对中国深入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打造以中国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国际价值链体系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徐邦栋  李荣林 《南方经济》2020,39(12):19-37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从整体上看,企业GVC上游参与程度提高有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而下游参与程度提高阻碍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从分组检验中看,企业GVC上游参与度提高对出口产品质量有稳健的正效应;而下游参与度提高的效应对于不同特征的组别存在差异,加工贸易企业GVC下游参与度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一般贸易企业GVC下游参与度提高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外资企业GVC下游参与度提高的质量效应较明显,而对于国有企业该效应较弱;低技术类型企业GVC下游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产品质量提升,而对中、高技术类型企业来说则有显著的负效应。文章还发现GVC下游参与通过"中间品效应"、"溢出效应"渠道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出口企业自主创新是否有助于破解全球分工低端锁定?基于中国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库、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作者测算得到的中国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数据库形成的多源匹配数据,文章首先对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企业全球价值链上游度进行了精准测度,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两个维度检验了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对其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并检验了贸易方式、企业所有制、价值链升级方向等维度的异质性效应。同时,为了缓解反向因果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基于颗粒工具变量(GIVs)方法进行了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并从创新质量再测度、下游度、研发投入等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有助于破解出口企业低端锁定,这同时体现在推动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和下游攀升上;(2)就技术创新对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而言,其质量效应显著高于数量效应;(3)技术创新对出口企业破解低端锁定的影响,在私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下游主导型出口企业上体现得更加显著。上述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技术创新和全球价值链等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方法,也为探寻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可行...  相似文献   

12.
吴凤娇  陈蓉 《亚太经济》2022,(1):142-149
采用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出口增值能力指数比较测度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构建上游依赖度和下游依赖度指标实证评估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高于中国大陆。同时,中国大陆生产性服务业对台湾地区偏向于上游依赖,而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大陆偏向于下游依赖。未来,两岸应重点加强陆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早日实施,探索构建以大陆市场为核心的国家价值链。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1995~2017年39个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得出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影响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结论;并将样本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检验结果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更能够促进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影响存在两面性;进一步用中国16个行业2004~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国内研发投入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也会不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文章最后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五大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央企业及单位的OFDI最能够促进中国GVC增加值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更能够提升中国GVC增加值能力,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出口贸易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中国正确认识国际贸易和全球分工下的贸易利得和环境损失,从出口排放角度探寻减排路径,缓解经济发展和绿色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WIOD数据库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0-2014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并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位置指数、前向参与度、前向生产长度提高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可知,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山东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明显,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引资结构,注重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视技术进步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是新一代贸易投资规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对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的地位和深度都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WIOD数据库42个国家签署的99项区域贸易协定,实证检验了区域贸易协定中含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深度对制造业跨国生产分工深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深度会促进制造业跨国生产分工深化,且主要通过降低非关税贸易成本以及激发创新两条路径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深度对制造业跨国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条款、行业、经济体对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覆盖深度、执行深度对制造业跨国生产分工深化的促进作用分别在发达经济体对、发展与发达经济体对中最为强劲;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深度对制造业跨国生产分工深化的网络中心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显著促进出口国与第三国的制造业跨国生产分工深化。文章结论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以及中国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外循环中,实现制造业结构升级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范龙飞  佟家栋  逯洋 《世界经济研究》2023,(5):91-103+119+137
在构建制度型开放经济体的战略背景下,科学认识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重要制度措施对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00~2014年间WIOD数据构建的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研究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外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提升中外价值链关联的紧密度,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成立;第二,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关联效应主要是由前向价值链关联程度的提升所驱动的,并且表现出对专利密集型行业、服务业渗透率较高的行业以及高收入贸易伙伴国的作用效果更强的特征;第三,知识产权保护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制度距离效应以及生产步长效应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价值链关联的重要渠道。文章拓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的研究,为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和贸易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为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优势更多地表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生产阶段和环节的优势,从而使得国家之间按同一产业或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进行分工,学术界把这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称之为全球价值链,相应地,这一新国际分工模式下的贸易可称为全球价值链贸易。相比传统国际分工模式下的贸易,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全球贸易的本质内涵已经发生深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将双向FDI协同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国际生产分割理论,匹配WIOD数据库并利用中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双向FDI协同发展程度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攀升;与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金融危机后双向FDI协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程度增大,且其对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促进作用大于服务业;双向FDI的协同溢出效应通过技术内化渠道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渠道,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攀升;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变化,双向FDI协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探寻价值链影响因素,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基于外商直接投资(FDI)视角,运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出中国工业行业价值链(GVC)地位指数,回归分析了FDI对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并阐述了其影响价值链地位的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FDI显著促进了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其中,按FDI动机分组,市场导向型FDI对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出口导向型FDI对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有限;按FDI来源地分组,来自港澳台地区的FDI价值链升级效应更突出;按东道国行业制度环境分组,较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有效放大FDI的价值链升级效应;按行业要素密集度分组,FDI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FDI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升级作用并不显著。制度环境主要通过前向溢出途径实现其对FDI价值链升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