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Markowitz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Markowitz,1952),结合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具体情况,根据经济实力、币值稳定性和交易匹配三大原则,摒弃含有诸多弊端的、单纯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收益率,改为采用以商品篮子衡量的外汇储备真实收益率作为期望收益率,利用二次规划工具求出了以4种外汇储备最优资产组合的风险有效前沿,测算出我国外汇储备最优币种结构,并给出相应建议,以期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中外研究比较分析,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衡量外汇储备的变化,选择我国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各因素和外汇储备的相关性,分辨影响外汇储备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并分解各个因素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对外汇储备有长期影响,其贡献度随着时间加大;外商投资回报率和净出口值对外汇储备有短期影响,其贡献度很大;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利率也是引起外汇储备变动的短期因素,但由于其传导机制长,贡献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货币功能的角度出发,利用1999~2015年国际债券发行总额流量数据,对影响国际债券币种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惯性效应、网络效应和外部币值稳定性对国际债券发行货币币种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这体现了货币的支付媒介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债券发行币种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惯性效应消失,网络效应的作用也明显下降,但币值稳定性的作用始终显著。目前,人民币在价值储藏这一国际货币功能方面的欠缺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文章建议应进一步放开外汇市场准入和产品交易限制,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市场供求的力量为人民币汇率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以此促进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和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国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和评述关于储备货币构成问题的国际文献及其发展。这一领域的国际研究,集中于在总量层次上分析全球和国家集团储备币种结构的决定因素与在国别层次上选择最优的储备货币比例问题。证据显示,储备币种结构的演变是缓慢的过程,取决于路径依赖、惯性和各储备货币本身的特性。各国中央银行选择储备币种结构时,一般考虑汇率制度的性质、与储备货币国的贸易和金融联系及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国别研究一般基于马库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MV模型),以在收益和风险权衡的框架内求解一国储备的最优货币构成。在综述MV模型主要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该模型在分析储备币种构成时的问题及可能的改进方法。本文还介绍了国际金融体系新发展对储备货币结构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际上通行浮动汇率制,各种国际经济交往都面临着汇率风险的威胁,国际筹资业务亦不能幸免。汇率变动会使一些原来颇具吸引力的筹资来源变得无利可图,影响国际性借款的实际费用,改变外币债务还本付息的本位币价值,进而危及借款人的财务稳定性。为此,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筹借资金时必须认真分析有关货币对本位币汇率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出现了过度传递、完全传递、不完全传递和逆传递四种情况,针对令人困惑的实证结果,文章从全球供应竞争视角做出了解释。研究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与边际成本和商品需求弹性非线性相关。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竞争导致商品需求弹性与竞争供应国产品替代弹性、市场份额大小相关,而全球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又导致产品边际成本可能随产品供应量上升而下降,这二者结合产生了汇率传递效应的多样性、非线性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刘强 《特区经济》2009,242(3):75-76
本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因素,认为短期影响因素是进出口额与外商直接投资。根据模型结论,本文认为继续深化汇率体制改革,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和扩大波动区间,利用汇率自身与对进出口额的杠杆作用,直接和间接地将外汇储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截至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近2万亿美元。这个数目已经是超额储备了.超额外汇储备对国民经济发展负面作用很大,即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弱;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增大等。通过改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收购国外金融机构等方式有利于有效的利用外汇。  相似文献   

9.
对引进FDI规模的国际和国内地位、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占国内经济的分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引进FDI规模还是合理的,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从结构上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来源国结构等不尽合理;在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份额过高。因此,我国在继续引进FDI过程中,应加强对FDI的管理,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使FDI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6591亿美元,同比增长49.9%。增速之快,实属罕见,也给我国外汇问题的争论火上加油。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争论实际上包含了三个相关的问题,即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合适,外汇储备为何在短期内激增,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21个国家30年的面板数据,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外汇储备占外部资产的比重以及外汇储备占外部负债的比重3个角度度量一国的相对储备规模,讨论内在发展阶段以及汇兑安排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汇储备相对规模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金融发展水平与外汇储备相对规模显著负相关;金融开放度越高,外汇储备相对规模越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以及中间汇率制度的经济体,其外汇储备相对规模更高。结合回归结果、优势分析以及中国现状可以推断,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汇兑安排是导致外汇储备规模高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薛志毅 《中国经贸》2012,(16):114-115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底已经超5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但是持续过快的增长.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本文对1990~201o年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对此提出若干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戴金平  张夏 《亚太经济》2017,(4):135-142
基于微观层面中国企业数据,企业层面的有效汇率水平并不能影响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说明汇率水平带来的"财富效应"与"成本效应"对中国企业是相互抵消的。同时,企业层面的有效汇率波动反而能够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说明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着显著的风险偏好特点。另外,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会考虑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东道国的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的概念,指出充分利用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外汇储备的历程和增长原因,分析了外汇储备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外汇储备通过各因素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以外汇储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一是以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为支撑,开放资本账户,鼓励境外持有人民币,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推进国内金融业改革;二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稳定汇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稳定的汇率保障;三是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促进对外贸易、稳定经济的作用,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吴超 《黑河学刊》2007,(1):67-68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高额外汇储备在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以及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奉先 《亚太经济》2017,(3):160-168
从个体消费者、商业银行和货币当局三部门均衡出发,构建了基于防范国际资本"突然停止"冲击的最优外汇储备分析框架,并对金砖五国的最优外汇储备数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的最优外汇储备数量分别占GDP的24.15%、14.25%、12.63%、12.21%、16.01%;降低公私部门短期外债规模、降低危机时居民资产置换率、提高银行部门存款准备金率对最优外汇储备管理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并开始了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境内。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致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上升。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原因类似,在我国制定引进外资政策时不仅考虑吸引资金流入,而且期望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FDI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不仅对FDI和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影响,同时具备积极的实践价值以及理论意义。文章结合ARIMA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水平被FDI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变量明显影响,加强对FDI的管理能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的控制有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详细考察了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问题,通过构建贸易价格指数和汇率指数,分析了中国总体、分类商品、分贸易伙伴的汇率传递弹性及其对称性。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具有不完全传递的特征,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仅约为20%,且两者变化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从分类商品上看,各类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体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出口;12率传递弹性较大,动植物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汇率传递弹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基本存在对称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并未明显影响汇率传递的程度。从分国别上看,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中国与前者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明显较大,是与后者的2.5~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外汇储备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外资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的进出口需要,同时也起到维持国家汇率稳定的作用;但是,万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往往过量的外汇外汇储备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一定情况下会使得国家的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文章在国内外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1996~2015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结合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汇率、国家外债余额、进出口差额、外商直接投资这几个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欧元汇率错位的形成机制出发,在分析均衡汇率相关构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取相关经济变量,采用行为均衡汇率的研究路径计算得出欧元区和欧元区德国的汇率错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欧元区整体汇率长期被高估,但受到欧元区内部结构失衡的影响,这种整体错位并未能得到及时纠正。美元走强和欧洲央行量化宽松为欧元币值回调提供了一个契机,当前欧元大幅贬值可被视为欧元币值趋向均衡汇率的回归过程。因此,文章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欧元大幅贬值的内在逻辑。尽管如此,由于欧元区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即便当前欧元区整体汇率回归均衡,但德国仍将享有非对称性汇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