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金融集聚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差异显著,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与其经济增长效应呈正向相关关系,协同度越高,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分地区看,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协同增长效应好于中游,中游又优于上游。该研究不仅为城镇化、金融集聚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定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文章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及协调度发展模型,对2004-2013年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综合协调发展度呈"U"型特征,先下降,后上升;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度整体呈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部的上海、浙江、江苏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的云南、贵州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低,且各城市之间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此外,还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等进行时空分析,指出了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逐渐提高,但由于长江经济带所辖城市较多、区域差异较大、产业同构等现象的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行政壁垒,实现长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而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仍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铁路货运面板数据,将货物发送省份列为源地,货物到达省份列为汇地,借助考虑了省份异质性特征的三维引力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的源地和汇地效应的大小及贸易状态。通过控制实际人均GDP、地理距离、经济规模相似性、地方保护、地理邻近和国际贸易的替代效应等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源地与汇地效应整体上自东向西均不断增大,且汇地效应远高于源地效应;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其互动性和协调性不明显,东中西经济板块内的省际贸易仍具备较大的贸易潜力。因此,东部省市应优化出口结构,内陆省市积极吸收东部产出,加强铁路设施建设,推动市场经济法规建设和地方政府简政放权。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重庆市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优先选项,着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相协调为目标,坚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紧盯工作短板,筑牢绿色本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区域协...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为例,结合2004-2014年的专利授权量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创新活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活度波动上升,地区间的差异平稳扩大且具有收敛趋势,区域间的创新活度趋于不均衡,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活度远远大于中三角和成渝两大城市群的创新活度之和;创新活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呈现"V"字空间形态,强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外周城市;创新活度的空间指向性较为明显,其呈现"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趋势特征;创新活度存在显著空间组团分布的地理特征,其空间自相关程度的变化呈"N"字型态势,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基本稳定集中在长江下游地区,具有扩散的趋势,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分别集中在长江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经济基础和市场导向对创新活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经济基础对创新活度具有"U"字型的正向作用,而市场导向对创新活度的负向门槛效应则呈现倒"U"字型。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通过江苏沿江区域概况介绍和发展落后的原因对江苏沿江港口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周边港口的比较得出优劣势。然后从自然条件、区位交通、腹地经济和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四个角度对江苏沿江各港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江苏周边港口发展的大环境,对江苏沿江港口进行发展定位。最后对江苏沿江港口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顺势开展港口建设;构建协同发展港口群,引领良性竞争;利用优势条件,创建强大的运输网络;提高港口服务支撑作用,促进港城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深入分析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安全运行的评估体系,选取2005-2014年相关数据并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借助耦合函数全面衡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探究其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耦合情况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之间,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度较低。旅游活动"生产"的压力明显上涨,环境状态急剧恶化,而社会响应行为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此外,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格局主要表现为浙江、安徽、重庆、贵州和云南为系统风险缓解型区域,湖南属于系统风险加剧型区域,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和四川则属于风险反复型区域。最后,尝试提出保障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运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厘清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缓解农业碳减排压力,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农业碳排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以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文章研究发现:碳排放水平和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碳排放水平和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长期处于高级耦合阶段;由于区域差异,二者之间并非呈绝对的正向关系,需因地制宜完善农业碳排放管理机制,从而加快我国农业碳减排,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远景目标任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2005-2016年的建设进程进行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指数处于0.053-0.934之间,整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第二,生态环境、综合立体交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发展五个维度指数均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且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贡献率依次降低;第三,从区域层面看,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建设进程指数均值分别为0.173,0.201和0.573,下游地区建设进程最快。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蓉 《开发研究》2007,(2):109-112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和重庆7省2市,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各省市之间联系紧密,承接性和相容性强,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该区域具有显著代表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在于区域内各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产业门类齐全,具有明显的梯度势差,地区间产业发展不平衡,具有从整体上协调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文章提出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主要应从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三个方面统筹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保证贸易畅通并构建以中国为轴心的利益、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涵义,长江经济带与南亚,前者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后者地处"一带"和"一路"的交汇处。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2002-2014年长江经济带对南亚七国的出口贸易潜力。研究表明,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对长江经济带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应该发展区域经济共同体,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亦应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合作。  相似文献   

16.
2015年5月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对接,我国明确提出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对于我国的战略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的地缘经济层面,而且体现在共同削弱美国在整个欧亚大陆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层面。经分析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础良好且优势互补,贸易潜力巨大;双边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福利状况;削减关税壁垒的空间和作用有限,降低或消除非关税壁垒或将成为推动双边贸易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碳金融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实证分析了2013—2020年长江经济带碳金融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碳金融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从初级协调逐步提升至良好协调;上游地区提升幅度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区域之间差距逐步收敛;11省市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文章建议,既要建立多层次长江经济带碳金融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也要各省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宜的碳金融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闻名世界的长江再次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次不是因为万里长江的美妙风光,而是因为一项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说了很多内容。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这就是说,要塑造长江经济带的"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雏形初现,包括浙江和贵州等11个省市被纳入。未来将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构建起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相似文献   

20.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要冲,是连接东西向和南北向丝路的战略节点,既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区之一,也是大国力量的激烈博弈区和各种政治势力的交叉辐射区;既是能源与资源的富集区,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的塌陷区、国际安全的动荡区和破碎区,同时又是多重地区机制的重叠区。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规划下,中亚可望成为中国新国际主义原则实施的首要地区以及探索新大陆主义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前期成果的展示区。目前,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心态复杂,喜忧参半,一方面在官方层面积极回应与对接,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又担心对中国形成经济依赖,害怕中国将来会干涉中亚政治与安全事务。此外,俄、美等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中亚政策也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推进产生影响。缘此,中国既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秉持奋发有为、积极塑造的方针,又要对中亚地区的内外挑战有充分的评估,并以多方合意的路径循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