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海  李华 《山东经济》2013,(1):137-144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其旅游环境竞争力状况的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定量测度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环境质量,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现状与环境等级,对于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旅游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区位交通环境、旅游市场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等影响与制约旅游业发展的6个子环境系统构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9年相关指标数值,采用TOPSIS评价法构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将山东半岛城市群8市按照其旅游环境竞争力水平划分为4个层次,并进一步确定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美玉  李琴  张文兵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72-175
通过利用城市功能分工指数和行业区位商的方法衡量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功能分工水平。研究发现: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以其余14市为边缘城市的分工格局较为显著;济南、青岛、聊城、日照和菏泽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体现生产服务功能,而其余城市在城市群中展现生产制造功能;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服务功能较为分散,易形成同质化竞争,致使核心城市竞争力变弱;多个城市的功能分工与发展规划内容不符,不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研究进行综述,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的现实背景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策略和措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可以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增强整体区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命题。文章研究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综合评价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判断其空间聚散特征。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发展格局明显,济青两市代表城市群最高发展水平;城市群一体化程度不高,各都市圈未能达到同城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TOPSIS法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九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建立了新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其次根据模型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指标使用频率,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TOPSIS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城市的贴近度,并对各城市进行总体排名;接着对排名结果进行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根据2005-2009年各城市的排名情况,将城市群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五年均排名在前三的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第二层为五年排名始终在中等(第四至第六)的城市:佛山、珠海、中山,第三层为五年始终排名倒数三名的城市:肇庆、惠州、江门;最后,文章提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群的研究对于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呼包鄂城市群是内蒙古最具活力的经济圈,在内蒙古"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智慧城市群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智慧城市群建设经验,得出五条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并以呼包鄂三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TOPSIS法对呼包鄂智慧城市群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基于协调发展模型对其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最后对呼包鄂智慧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广海  高乐华 《山东经济》2008,24(2):145-148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应用标准差系数法和产业规模区位商法判别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发展成一个专业化水平相当高的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显著。运用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对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态势显著,但集群处于自然集聚阶段,集聚引发的经济效益尚未显见。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推进其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动态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全局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对江西省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影响江西省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是多种的,它们分别是综合发展推动、消费与基础设施拉动、外向经济和投资拉动、政府管理和调控、环境治理与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等6个方面;②根据城市竞争力动态因子得分,发现江西省11个城市可以归并为6类,进一步的综合因子得分揭示这六类城市的时空动态演化幅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隋映辉 《山东经济》2004,20(5):85-88
构建一个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创新圈,形成具有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聚集的半岛城市群,对于带动山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研究,探讨了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山东半岛城市创新圈的相关战略。  相似文献   

10.
天山北坡城市群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环节,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一个具有4个二级指标、14个具体评价指标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包括天山北坡城市群的4个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具体指标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东中西部三地区间的城市发展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平衡问题;天山北坡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天山北坡城市群内部综合竞争力较差的城市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其并没有辐射至城市内的其他领域,导致此类城市除经济竞争力外的其他3个二级指标与其他城市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论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山东经济》2009,25(1):137-141
中国进入了“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发展的时代,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作为山东“一体两翼”的主体组成部分,需要在山东区域内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主动南下淮海,自觉融入进环渤海经济圈,实现特色发展,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之间的市场合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半岛区域金融合作体系,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由此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正> 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规模化时期。就我国现阶段城市群的数量及分布,代合治先生在《中国城市群的界定及其分布研究》中,在对我国125个城市行政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现有城市群17个。其中特大型城市群1个即沪宁杭城市群。大城市群4个: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和鲁中南、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旅游基础、资源实力、旅游规模、环境基础和经济实力5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采用TOPSIS法对辽宁省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6个滨海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在评价基础上从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方向对6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定量评价结果将6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分为3个层次,其中大连旅游综合竞争力最强,营口最弱,而两者发展势头却恰恰相反。为了进一步提升辽宁滨海地区旅游竞争力,本研究提出7点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城市群。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面对新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增强全省竞争力、实现山东的跨越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包括济南、青岛、  相似文献   

15.
由济南、青岛等八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市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该区域产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制订了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以2000~2005年、2005~2009年为考察期,本文利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城市群和8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对半岛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相似度将其分为4类,分析其原因以及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总体特点,对城市群及各地市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建议:提升双核心城市能级;明确城市群内城市定位;扩大半岛城市群的腹地,推动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7.
包一帆  陈军 《科技和产业》2022,22(12):376-381
城市群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基于协调发展视角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进行测度分析。先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4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再通过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韧性,对城市群整体以及各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表明:4个维度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经济韧性关中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最显著。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综合韧性较低,且发展不均衡,但近年一直是呈现缓步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关于城市协调发展、提升城市韧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综合体现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为各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综合体现出的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分析和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客观地衡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本文拟通过对河南省17个(济源市除外)地级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可为各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等方面构建衡量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选取河南省九个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